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的致死效果及对后续虫态发育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发育、存活,及存活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后,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蛹重、产卵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小于对照,产卵抑制率及卵孵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印楝素对初孵幼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观察了第5、6代桑螟幼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育变化,就不同环境条件的成活率,不同环境条件对化蛹羽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5龄桑螟成活率总体大于4龄及以下虫龄;处理条件对桑螟发育具有干预影响,其中间隔30d的影响作用更大,化蛹率占存活桑螟的72.73%,羽化率占化蛹量的37.50%;在自然温度、光照条件下,5龄桑螟经过30d后也会有个体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3.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树的重要害虫,本文对红脉穗螟雌成虫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卵巢发育分级进行了研究,为红脉穗螟的生物学研究和田间预测预报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红脉穗螟雌成虫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相似,外生殖器主要由产卵器、导精管、交配囊及其附属结构组成,内生殖器包含1对卵巢、2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附腺和生殖腔。红脉穗螟卵巢发育可分为乳白透明期(I级)、卵黄沉积期(II级)、成熟待产期(III级)、产卵盛期(IV级)和产卵末期(V级)5个级别;红脉穗螟3日龄雌成虫卵巢普遍发育为IV级,进入产卵盛期,4日龄时日平均产卵量达到最高。本研究明确了红脉穗螟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建立了红脉穗螟卵巢发育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桑螟越冬幼虫滞育解除作用,结果表明:加温处理是桑螟越冬幼虫滞育解除的主导因子,30℃时经过4d即可化蛹,平均化蛹前期9.7d,平均蛹历期7.6d,平均蛾历期3.6d;20℃时最短10d化蛹,平均化蛹前期23.5d,平均蛹历期17.7d,平均蛾历期5.4d。30℃对越冬桑螟化蛹前期的发育比20℃有利,而20℃时桑螟蛹期的成活更高,有利于延长蛹期光照总时长,提高羽化率。低温刺激、不同光周期对越冬桑螟幼虫滞育解除无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槟榔园间种及间养模式下对红脉穗螟发生量的影响,对槟榔园间种胡椒、香蕉、火龙果,间养鸡、鸭等模式下园区红脉穗螟的发生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间种胡椒和火龙果处理中红脉穗螟的种群数量要明显比未间种处理组少,而间种香蕉后虫源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在槟榔园间养鸡、鸭等家禽后,可显著降低园区内红脉穗螟的种群数量。因此合理的间种间养不仅可增加槟榔园的经济收入,还可抑制红脉穗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探讨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甘肃省5种1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用筛选出的高效品系对预蛹和蛹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ussei) 0657L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有较高的致病力。在线虫和2龄幼虫数量比为16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0657L侵染72 h后,草地贪夜蛾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80%。草地贪夜蛾预蛹在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的处理下2 d后均可成功化蛹,处理15 d后在数量比为3 200∶1时,蛹的羽化率为96.67%。数量比为12 80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侵染草地贪夜蛾蛹13 d后,蛹的羽化率为93.33%,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对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的致死率均低于10%。综上可知,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对昆虫病原线虫不敏感,线虫侵染后对蛹的羽化率和羽化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 0.05)。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内越冬。越冬期大龄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化蛹,低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蛹平均历期65~78d。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平均寿命为38~47d。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期,树皮厚度为3~5mm之间的产卵量最多,产卵率为96.03%。7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卵孵化期,卵孵化率为91.80%,卵的平均历期18~25d。10月中旬卵和幼虫进入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卵孵化率下降为57.30%。越冬期幼虫处于持续蛀食发育状态,幼虫平均历期为225~240d,幼虫大致分为6龄,4~5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平均单日蛀道容积为28.26cm3。  相似文献   

8.
黄粉虫化蛹和羽化的昼夜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初步研究了黄粉虫在不同光照下化蛹和羽化的昼夜规律。结果表明 ,黄粉虫幼虫化蛹在室内一般光线和完全黑暗的情况下 ,白天化蛹多 ,晚上化蛹少 ,但在强光下 ,这种昼夜规律不明显。蛹羽化为成虫在一般光照下也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规律 ,并且在白天羽化速度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桑螟越冬老熟幼虫控温试验和第6代桑螟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发育状况的观察得知:桑螟越冬是休眼性越冬,在20℃、25℃和30℃下,越冬老熟幼虫可迅速恢复正常发育,化蛹和羽化,而且以25℃为最适发育温度;在条件适宜时第6代桑螟老熟幼虫可不越冬,继续发育,完成世代;在自然条件下,当气温下降至16℃以下,未越冬的幼虫均停止生长发育而逐渐死亡,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6℃以上,越冬老熟幼虫结束休眠而化蛹。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甘肃省5种1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用筛选出的高效品系对预蛹和蛹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ussei)?0657L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有较高的致病力.在线虫和2龄幼虫数量比为16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0657L侵染72?h后,草地贪夜蛾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80%.草地贪夜蛾预蛹在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的处理下2?d后均可成功化蛹,处理15?d后在数量比为3200:1时,蛹的羽化率为96.67%.数量比为1280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侵染草地贪夜蛾蛹13?d后,蛹的羽化率为93.33%,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对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的致死率均低于10%.综上可知,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对昆虫病原线虫不敏感,线虫侵染后对蛹的羽化率和羽化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对家蚕的毒力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珊珊  王勤英  宋萍  崔龙  杨君 《蚕业科学》2008,34(2):268-273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HB310菌株与小卷蛾斯氏线(Steinernema carpocapsae)互助共生,对多种寄生害虫具有杀灭作用。为了探讨该共生菌在蚕区大田农作物害虫防治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液和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的生物学安全性。结果表明:HB310菌液对家蚕的急性毒力很低,即使在处理后120h,仍然不能测定其LC50;家蚕对HB310菌液和蛋白毒素粗提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性,5龄幼虫对2.24×106CFU/mL HB310原菌液和0.57mg/mL杀虫蛋白粗提物的48h拒食率分别达到24.90%和23.05%;HB310菌液及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各龄幼虫体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龄期而增大;从蚁蚕开始一直饲喂含HB310原菌液人工饲料的幼虫各龄历期均明显延长,存活率显著下降,到4龄全部死亡;幼虫取食含HB310原菌液人工饲料72h后改饲喂正常饲料,1龄和2龄的历期明显长于对照,但以后各龄历期、化蛹率、羽化率、蛹重和茧层量等各项生物学和经济性状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12×104CFU/mL HB310菌液和0.11mg/mL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HB310菌株对家蚕低毒性。  相似文献   

12.
N-甲基-N-亚硝基脲(MNU)是一种能诱导生物体产生随机点突变的烷化剂。为了完善利用MNU诱导家蚕突变的实验体系,用MNU处理家蚕品种大造的5龄第3天幼虫、化蛹第5天蛹、羽化当天的雄蛾及产后4~6 h的受精卵,通过Bliss法计算MNU对家蚕的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显示MNU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的LD50值存在一定的差异:MNU对家蚕5龄第3天幼虫雌雄个体的LD50分别为28.735、20.157μg/头;对化蛹第5天蛹雌雄个体的LD50分别为56.466、54.672μg/头;对羽化当天的雄蛾的LD50为273.94μg/头;对产后4~6 h的受精卵的LD50为7 288.8μg/mL。实验数据表明,家蚕幼虫对MNU的毒性耐受能力差,蛾和卵的耐受能力较强;雌性个体对MNU毒性的耐受能力比雄性个体更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节裂角茴香为对象,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开展了不同提取方法(恒温振荡法和索氏抽提法)和不同溶剂(乙醇、甲醇、正己烷、二氯甲烷)所得的8种提取物对粘虫的作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节裂角茴香最佳杀虫提取方法与溶剂分别为索氏抽提法及乙醇;其提取物对3龄粘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24和48 h的拒食率均在70%以上,乙醇提取物拒食率最高达到90.78%,4种溶剂提取物处理粘虫24 h的生长发育抑制率为74.21%~91.45%,乙醇提取物48 h为87.00%,生长发育速度缓慢,最终化蛹率为23.33%;8种提取物对粘虫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均较弱,乙醇提取物48 h触杀和胃毒校正死亡率最高,为33.33%和23.3%;且节裂角茴香对粘虫的拒食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植株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对其进行了饲养,并对各虫态的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卵的孵化率、各虫态的存活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中幼虫分为3个龄期,随着龄期的增长,幼虫体长、体宽和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成虫羽化后不会立即交配,交配前期为(4.65±0.04)d,交配时长不等,初次交配时长为(13.78±0.29)min,雄成虫存在争夺交配权的行为。雌成虫产卵前期为(8.65±0.03)d,初次产卵量为(1.94±0.06)粒,在15:00-18:00时间段的产卵量/小时最高;雌成虫对产卵位置具有选择性,背光面的着卵率极显著高于向光面。卵的孵化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常规饲养条件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6.50±0.69)%、(83.31±2.99)%、(94.85±0.71)%、(97.09±1.46)%、(98.77±1.23)%。本研究为脊胸露尾甲的生物学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云金芽孢杆菌YJ 2 0 0 0菌株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明显杀虫活性而对家蚕蚁蚕表现低毒性。以对家蚕蚁蚕表现高毒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b和YJ 1999菌株为对照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YJ 2 0 0 0菌株对家蚕的生物学安全性。YJ 2 0 0 0菌株除导致 1龄幼虫历期延长 11 1%、取食量减少 0~ 6 0 0 %及体重降低 5 2 3%~ 6 2 5 %外 ,对 2龄及其以后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取食量、眠蚕体重、化蛹率、蛹期、全茧量、蛹重、茧层量、羽化率和产卵量等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之下 ,CRY1Ab和YJ 1999菌株则不同 ,高浓度会导致全部蚁蚕死亡 ,呈现高急性毒性 ;低浓度虽不能使幼虫全部死亡 ,但对幸存幼虫的取食、生长发育、结茧和产卵等大多呈现明显的不良影响。综合分析认为 :YJ 2 0 0 0菌株对家蚕不仅低毒 ,而且对其生长发育、结茧和生殖力等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家蚕类胰岛素肽(bombyxin)具有调节糖代谢、促进翅芽和造血器官细胞增殖、调控前胸腺分泌活性等功能。为探讨家蚕类胰岛素肽其它的生理功能,将Bombyxin B家族的BBX-B8基因克隆进pGEM-T载体,通过体外转录合成BBX-B8 dsRNA,研究RNAi介导的BBX-B8基因沉默对蚕体耐高温、低温和饥饿的能力及部分保护酶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给家蚕5龄2d幼虫注射1μg/μLBBX-B8 dsRNA(10μL/头)3d后,脑组织中BBX-B8的表达水平下降30.80%。给家蚕5龄3d幼虫注射1μg/μLBBX-B8 dsRNA(10μL/头)2d后,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提高17.81%、41.86%,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给家蚕5龄3d幼虫注射BBX-B8 dsRNA 2d后进行高温(40℃,3h)和低温(4℃,3h)冲击,化蛹率比对照提高12.76个百分点;注射BBX-B8 dsRNA后禁食处理,在饥饿状态下的化蛹率比对照低9.29个百分点。研究结果提示:在家蚕5龄幼虫期抑制BBX的表达,可刺激血液中SOD活性上升,增强蚕体抗氧化能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应激反应,导致其对高温和低温的应激能力提高;家蚕的代谢活动加剧,能量消耗增加,耐饥饿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叶碟浸渍法研究了甘青赛莨菪粗提物对粘虫、菜青虫和麦长管蚜虫的杀虫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甘青赛莨菪叶甲醇粗提物对粘虫5龄幼虫的触杀活性最强,其次为茎和根皮甲醇粗提物,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8.09%,18.30%和17.07%。叶甲醇粗提物对4龄菜青虫的触杀活性最强,其次为茎和根皮甲醇粗提物,稀释1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67%,64.29%和60.00%。叶、茎和根皮甲醇粗提物对4龄菜青虫的拒食活性均很弱,对麦长管蚜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对棉蚜和桃蚜无触杀活性。  相似文献   

18.
几种消毒药剂对蚕蛹羽化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蚕种生产上实用有效的蚕蛹消毒剂,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0.5%的漂白粉液对蛹体消毒,结果使蚕蛹的羽化率降低1.2%~7.8%,且消毒液中的有效氯含量越高,对蛹体的刺激越大,对蚕蛹羽化的影响也越大;用402防僵液对蛹体消毒后蚕蛹羽化率明显降低,因该药剂只对家蚕真菌病具有防治效果,而对细菌类败血病的防治效果差,所以不宜用于蛹体消毒;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的蚕用消毒剂消特灵主剂溶液进行蛹体消毒,不仅能有效杀灭病原菌,而且对蛹体的刺激小,有利于蚕蛹羽化,适宜用于蛹体消毒。  相似文献   

19.
夏润玺  李健男 《蚕业科学》2001,27(4):293-296
柞蚕 (Antheraeapernyi)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活性随蚕的生长发育呈有规律的动态变化 ;SOD活性在 1~ 4龄随龄递减 ,5龄高于前 4龄 ,蛹期高于幼虫期。同一龄期内 ,以初、末期较高 ,将眠时较低。化蛹后 ,SOD活性迅速升高 ,至蛹中期达峰值 ,随后下降直至羽化。不同性别间SOD活性以雌性较高。不同品种间SOD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接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Antheraeaperny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pNPV)后 ,血淋巴SOD活性发生显著变化。研究认为 ,柞蚕血淋巴SOD活性与蚕的生长发育、体内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