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的优化复配工艺,考察VE添加量、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单甘脂添加量及卵磷脂用量4因素对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优化复配工艺参数组合为VE添加量0.2%,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1∶6,单甘脂添加量2%及卵磷脂用量0.25%时,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高达87.5%。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的优化复配工艺,考察VE添加量、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单甘脂添加量及卵磷脂用量4因素对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优化复配工艺参数组合为VE添加量0.2%,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1∶6,单甘脂添加量2%及卵磷脂用量0.25%时,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高达87.5%。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的重点高新技术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功能性食品方面备受青睐。阐述了微胶囊壁材、微胶囊制备方法以及微胶囊技术在功能性食品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微胶囊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严花  梁进 《茶业通报》2017,39(4):168-171
食品微胶囊技术通常采用自组装法和离子凝胶法等获得,目前该技术已被应用于食品及药物等领域。本文概述食品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对食品微胶囊在茶叶深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以期为更合理、更科学地利用微胶囊技术开发含茶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胶囊技术在生物领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胶囊技术在生物领域的进展,包括微胶囊化生物细胞的制备、微生物微胶囊的制备、超临界流体微胶囊化技术包埋酶和蛋白质以及微胶囊化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胚芽油是一种保健食用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了扩大玉米胚芽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微胶囊技术包埋玉米胚芽油,对微胶囊技术中壁材构成比例、芯材添加量、固形物浓度等进行研究。最后优化结果,壁材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比为1:1,芯材添加量为40%,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芯材包埋率为90.9%。  相似文献   

7.
以杜仲籽为原料,采用索式提取法对杜仲籽油进行提取及工艺优化研究,并采用复凝聚法研究杜仲籽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萃取杜仲籽油的最优条件为:萃取试剂与杜仲籽比例为7.5:1(mL:g),萃取温度为85℃,萃取时间为6 h,此时出油率为31.55%,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微胶囊包埋杜仲籽油的最优条件为:芯材与壁材比例(即杜仲籽油、明胶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2: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0 min,pH值为4,此时油利用率为87.8%,包埋率为34.32%,产品收率为51.16%。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微胶囊技术,其实指的就是利用天然的或者是合成的高分子包囊材料,将固体的、液体的、甚至是气体的微小囊核物质包覆形成为直径1μm~5000μm(通常是5μm~400μm)的一种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型胶囊的技术。其外形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球状的葡萄串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胶囊的外表面有光滑的,也有折叠的;微胶囊的囊膜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双层或者是多层结构;而囊膜所包覆的囊核心物质既可以是单核,也可以呈多核。微胶囊的包囊材料的选取通常需根据具体产品的具体要求进行,包囊材料既能够在囊心物质上形成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温度、光照、pH及蔗糖质量浓度4个因素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为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2和壳聚糖为固化剂,制备花色苷微胶囊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花色苷稳定性降低(以花色苷质量分数低于30%为限)的临界条件分别为:40℃、室内光、pH 3.0、蔗糖质量浓度100 mg/mL,其中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使用针头孔径为0.70 mm的注射器,芯壁比1∶4(V/V),海藻酸钠质量浓度30 mg/mL,CaCl2质量浓度20 mg/mL,壳聚糖质量浓度15 mg/mL,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花色苷微胶囊呈球状,表面光滑,包埋率为91.54%。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技术是当今世界上的一种新颖而又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在乳品加工业中主要用于新型乳制品的开发和干酪生产所用微胶囊酶制剂的制取等。(1)果味奶粉的生产把果汁等调味剂先包入微胶囊后再与奶粉等成分混合调配,可避免蛋白质与有机酸等物质的接触,从而也就克服了因为蛋白质的主为性使奶粉结块等现象的发生,并且延长了果味奶粉的货架期。(2)姜汁奶粉的生产姜汁直接与奶粉混合,很容易造成姜汁中香辛成分的挥发或酸败,把姜汁先行微胶囊化处理后,再和其他辅料一起与奶粉混合,不但可以保持姜汁奶粉独特的辛辣口感,而且还能使奶粉在整个保质期…  相似文献   

11.
食品成分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胶囊技术是本世纪的重点高新技术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借助微胶囊制备技术,将食品成分微胶囊化,不仅可保护其中的功能成分,防止氧化,增加其稳定性,而且可使产品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流动性以及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对食品成分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回顾和评述,并分析指出了微胶囊制备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α-亚麻酸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橡胶籽油中的α-亚麻酸,为降低其氧化速度,采用喷雾干燥法对α-亚麻酸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优化微胶囊壁材的组成配比及工艺参数,并对制备的微胶囊产品进行电镜观察及氧化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α-亚麻酸微胶囊化壁材的组成采用β-环糊精、海藻酸钠、卵磷脂的质量比为7∶2∶1;优化的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为: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5,固形物浓度为20%,乳化剂用量为2.0%,乳化温度为65℃,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制得的α-亚麻酸微胶囊的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可达87.6%,微胶囊颗粒圆整,结构致密,氧化稳定性大大优于α-亚麻酸原液。  相似文献   

13.
以苦杏仁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探讨了一种效果较好的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将包埋率作为评价标准,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试验,由此比较芯壁材配比、固形物含量、均质压力及进风温度4个因素对苦杏仁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力大小。结果表明,当产品包埋率达到最高值88.43%时,芯壁材配比为1:3(g:g),固形物含量为31%,均质压力为35 MPa,进风温度为190℃时,产品为浅黄色粉末,略有清香,颗粒较为干燥、细腻。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纳米微胶囊制备的主要方法界面聚合、原位聚合、凝聚法和聚电解质交替吸附法,概述了纳米微胶囊在饮料加工、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蜂胶提取物进行微胶囊化处理,通过测定微胶囊化蜂胶中主要活性物质总黄酮的效率,探讨蜂胶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的工艺。试验表明,以阿拉伯树胶和糊精以1:1比例混合作为壁材,固形物含量为20%,芯材与壁材比例为1:4,进料量20 mL/min,进风压力为0.2 MPa,微胶囊化蜂胶中总黄酮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微胶囊化香精在香烟滤嘴中添加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卷烟加香方法中,往滤嘴中添加香精微胶囊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因为这一方法既能延长香精的保留期,又能避免烟丝高温燃烧而使香精变质的缺点。叙述了烟用香精的种类,添加微胶囊化香精的优势以及添加香精微胶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被摄入人体的活性乳酸菌的活菌数,以微胶囊的形式对活性乳酸菌进行包埋,以多孔淀粉为内芯材,选取海藻酸钠、糊精、明胶为外壁材制成微胶囊,利用乳酸菌活菌计数法测定吸附包埋效果。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埋条件为:多孔淀粉5%,海藻酸钠2%,明胶4%,糊精5%,产品活菌数可达7.34×108cfu/g,包埋产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18.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壁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配比>芯材与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由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配方的最佳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总固形物含量为25%(W/V)。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中影响微胶囊化效率的主次顺序是: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0MPa。在上述条件下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0.2%,微胶囊产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制备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测定过氧化值(POV)、脂肪氧化程度值(TBARS)的方法探索了微胶囊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壁芯比8∶1(g/mL),包埋温度60 ℃,包埋时间2.3 h,包埋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连翘叶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44%。油脂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组ML(0.20 g)、MM(0.10 g)、MS(0.05 g)的POV值高于阳性对照组(VC),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微胶囊ML、MM、MS三组的TBARS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着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用量的增大,其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0.
<正>农药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包覆所得的微胶囊粒子大小一般在微米至毫米级范围,通常使用的在5~400微米。包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称为囊心,成膜材料称为壁材,壁材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