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火溪河流域至摩天岭区域与周边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基于G IS平台,采用景观格局数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频度、优势度和破碎化指数的分析,认为该区域具有自然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hm~(-2)、0.812 tc·hm~(-2),松阔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分别为1.248 t·hm~(-2)、0.521 tc·hm~(-2)和1.28 t·hm~(-2)、0.432 tc·hm~(-2);针叶林中Ⅱ、Ⅲ径级倒木生物量较大且与其他两个径级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中Ⅱ径级倒木与Ⅰ、Ⅲ径级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常绿阔叶林林内Ⅰ径级倒木生物量与Ⅱ、Ⅲ、Ⅳ和Ⅴ径级差异显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度分解倒木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332 t·hm~(-2)、0.321 t·hm~(-2),且分别显著大于相应林分类型中的轻度和重度分解倒木;常绿阔叶林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典型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而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碳储量差异显著。江西森林倒木主要分布在5 10 cm和10 15 cm的Ⅱ、Ⅲ径级,且主要处于中度分解等级。针阔混交林(松阔和杉阔)倒木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倒木分布在海拔650 m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倒木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可能会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且在未来的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应该重视倒木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测算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了关帝山文峪河流域上游河岸林不同群落类型的生物多样性垂直分布,得出3种指数随海拔的垂直变化皆有一致的表现,即生物多样性在中等海拔处达到最大,符合“中间膨胀”规律(mid-altitude bulge),也就是在中度海拔处生物多样性最高,这是群落物种组成和人为干扰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闽北天然林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闽北天然林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从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以及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等方面,加快天然林建设与发展,实现天然林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绵阳官司河流域9种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层片结构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表征的群落综合特征。群落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科125属146种,比10年前增加了12科43属58种。群落的高度为10 m~14 m,可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层3个层次,构成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是马尾松、柏木、栓皮栎、化香和桤木等。群落的季相变化主要是由松、柏常绿针叶树和落叶栎类决定,群落内植物的生活型、叶型特征表现为以小型叶、单叶、草质叶占优势。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0.53~3.30、均匀度指数为0.48~0.89、生态优势度0.06~0.71。  相似文献   

6.
基于绵阳官司河流域天然次生林群落57块100 m~2的样地调查数据,以微地形地貌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以物种的重要值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对该流域主要乔木、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主要优势种群马尾松、柏木、栓皮栎等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841、0.816、0.907,灌木层主要优势种群铁仔、三颗针、黄荆、火棘等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85、0.965、0.952、0.882。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关系较复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对资源利用能力较强,彼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存在生态位分离现象。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分布状况,反映了该流域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群落的生态位特征。  相似文献   

7.
根据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对福建省宁德福口国有林场福建柏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幼株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布呈聚集分布。这一结果有助于探讨建柏林的天然更新理论 ,而且对建柏林的经营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涪江中下游典型江岸营造1000亩淤沙林带,江岸防护林系统经1988年洪水淹后林带内淤积泥沙,在1981年特大洪灾冲成裸露的卵石滩上重新淤地300亩,现已在林间点种农作物;在凸岸营造的淤沙林带,一次洪水淹没后,淤泥沙普遍在20cm以上;凸岸林带内淤沙与乔木胸高断面积成正相关,数学模型:Y=0.0448+0.8558X(Y:淤沙厚度,X:胸高断面积)。当胸径达8cm时,测定单株树干对洪水阻力为6kg,全部冲成倒伏状。凹岸营造固岸林带后,一次洪水淘深河床20cm;固岸林生物工程组合乔草型林网结构与防洪堤水利工程配套后,造成堤与林带区域淤积。  相似文献   

9.
阐述拉萨河谷植被分布特征及演替规律,分析人为干扰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提出保护残存的天然植被,适度的造林技术,适当选择造林树种,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植被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0.
柳杉起源及天然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柳杉起源及变异,比较中国柳杉及日本柳杉形态特征,分析柳杉天然林生态环境及柳杉人工造林历史。通过分析,认为柳杉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的后期,或第三纪的始新世,天然分布中心在中国东南部——日本,形成间断的或孤立的分布区;柳杉远古时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一带,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地理分隔等因素,形成中国柳杉和日本柳杉两个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天然林资源变化的贵州天保工程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的4142个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复查数据,进行工程区天然林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天保工程通过禁止天然林采伐、开展森林管护、封山育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天然林资源的持续快速增长、森林群落结构的改善、森林质量及森林生态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祥云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总面积2441.65hm^2,是全省三大老旱区之一,在分析祥云县森林资源现状以及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森林分类区划的结果为:生态保护区面积160698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6.0%。商品林经营区面积6480hm^2,占4%,并分别提出了目标和经营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