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调查了湖州市蚕种生产和蚕品种的更新情况,分析了蚕桑科技水平、蚕种生产、蚕茧收购体制、乡镇推广部门等制约湖州市蚕品种更新的因素,提出了重视行业统筹、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品种选育和引进工作、实行蚕种补偿、促进茧质提高、循序渐进推广新品种等促进湖州市蚕品种更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四川蚕品种使用推广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以期促进四川蚕品种创新育种工作,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蚕品种进步缓慢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玳 《中国蚕业》2008,29(3):87-89
在回溯浙江省主要推广蚕品种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探讨了浙江省蚕品种进步缓慢的影响因素。针对现行的评价体系、协作攻关、种质资源共享、育种经费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快蚕品种的进步与创新,提出了建设多元化的育种队伍、创新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以及建立符合育种规律的科研体制和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蚕品种苏豪×钟晔农村饲养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豪×钟晔"是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钟纺株式会社合作,聘请日方育种专家,引进了日本优良的育种素材,并会同江苏省蚕种公司等有关蚕种管理、生产、科研单位共同改良选育,通过中日双方七年的共同努力而育成的高产优质新蚕品种。2005年后苏豪×钟晔新蚕品种在江苏十多个重点蚕区的市(县)及浙江淳安县、建德市进行了推广使用。该品种产茧量、丝质和养蚕效益均优于菁松×皓月,特别是张种产茧量之高已超过现有其他蚕品种的水平,具有典型的高产、高效、优质的蚕品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蚕品种苏豪×钟晔农村饲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豪×钟晔”是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钟纺株式会社合作,聘请日方育种专家,引进了日本优良的育种素材,并会同江苏省蚕种公司等有关蚕种管理、生产、科研单位共同改良选育,通过中日双方七年的共同努力而育成的高产优质新蚕品种。2005年后苏豪×钟晔新蚕品种在江苏十多个重点蚕区的市(县)及浙江淳安县、建德市进行了推广使用。该品种产茧量、丝质和养蚕效益均优于菁松×皓月,特别是张种产茧量之高已超过现有其他蚕品种的水平,具有典型的高产、高效、优质的蚕品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日本蚕丝业现状、蚕品种和蚕种业的动向,分析了我国蚕丝业形势以及江浙新育成和推广的蚕品种,并对21世纪初我国蚕育种战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蚕品种在繁育推广过程中的种性保持与改良关系到一对新蚕品种的命运和全省的品种布局,我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根据蚕业发展形势和我省实情进行了第五代蚕品种的更新。根据江苏省第五代新蚕品种的特性和种性保持的要求,本文从选择技术、校正鉴定技术等方面就加强母种种性保持工作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进一步探索、完善新蚕品种种性保持与改良工作,提高新蚕品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邦美 《四川蚕业》2010,38(4):8-11
本文通过对四川近20年蚕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我省蚕品种推广历程,大多数蚕品种育成后推广数量少甚至根本没有推广的原因。当前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减少,蚕品种如何适应省力化、规模化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育种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产业要发展,品种应先行,选育"高抗、优质、高效"的蚕品种势在必行,才能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解放以来,我省家蚕品种随着农村生产情况的变化与工、贸新的需求,进行了三次更换。每一次蚕品种的更新推广,均促进了蚕丝生产的发展。当前为了适应蚕丝形势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即刻着手第四次蚕品种的更新是完全必要的。但也存在着较多困难。下面就有关第四次换种(这里集中讨论春用品种或春、中秋兼用品种)的一些问题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本省春用蚕品种,有较大的变更和进步,六十年代的苏17×苏16替代了五十年代的华8×瀛汗,七十年代又普遍推广了华合×东肥,成为当家品种。优良品种的更新,体现着育种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对提高蚕茧产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当今,我省新近又推广春3×春4和杭7×杭8二对春用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家蚕杂交种13个主要经济性状正反交之间的差异。结果得出:家蚕杂交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其正反交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主要原因是母体效应。研究结果对指导杂交组合选配、特别是雄蚕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制度、品种鉴定方法和主要指标,分析了建立审定制度以来通过的家蚕新品种情况,并对家蚕品种审定,明确育种目标,提高育种水平,加快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优质强健家蚕四元杂交新组合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对家蚕四元杂交组合进行实验室鉴定,调查新组合的性状表现与丝质成绩。结果表明,Z83·月丰84BX皓月A·J27532、E苏·Z83×9902B·Z84、Z83·月丰84B×Z84·812B等3对杂交组合,2011年和2012年秋季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良,2013年春季鉴定也表现出抗性好、产量高、茧丝质优的特点,达到了春用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个不同类型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柞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11个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确定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茧层与繁殖效率因子、生长发育因子,这3个主成分所表达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90.25%。第1主成分来自产量和收蚁结茧率等性状,其贡献率为50.65%;第2主成分来自茧层率、茧层量及产卵量等性状,其贡献率为25.83%;第3主成分来自全龄经过及茧质性状,其贡献率为13.77%。基于3个主成分分值对5个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新品种金凤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以该品种组配的4个杂交组合的综合得分排列前5位;10个杂交组合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是金凤×抗大、方山黄×抗大、金凤×青6号,显示出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学明 《蚕桑通报》2006,37(3):12-16
随着家蚕生理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人工饲料育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发,人工饲料品种的筛选和培育,以及人工饲料育在丝茧育、种茧育、基因工程产业化、蚕种杂交率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家蚕品种选育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家蚕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经历了以自主育成的优良杂交品种替换地方土种、国外引进品种,以优质高产的多丝量白茧品种替换有色茧品种,以二化性品种以及导入多化性血缘的强健性品种替换一化性品种,以及亚热带蚕区以多丝量二化性品种替换多化性品种的发展历程。华东蚕区、华南蚕区、西南蚕区饲养的家蚕品种已进行了4次更新换代,家蚕新品种选育呈现多样化格局。今后家蚕新品种选育工作要充分应用家蚕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研究的成果,在常规技术育种的基础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选育出适应不同蚕区生态条件、特殊性状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功能与用途需要、产量与品质性状优异的蚕品种,为推动传统蚕丝产业升级改造以及产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种质量检验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作者研究发明了一种根据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纯种和杂交种、结合抽样推断理论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本文通过生产性试验,比较了这种判别检验方法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蚕期或结茧期判别方法的判别结果的一致性,t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判别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该方法具有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为培育耐农药污染家蚕品种和研究家蚕对农药的耐受性机制提供基础材料的目的,对包括家蚕四元杂交品种野三元中2个含野桑蚕血统的中系亲本野A、野B和2个日系亲本84Y2、784等在内的160份家蚕品种资源,以0.01 mg/L杀灭菊酯添食后进行耐药性筛选,供试家蚕品种中的野B、辐射诱变品种辐7对微量杀灭菊酯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进一步以0.1~0.3 mg/L杀灭菊酯添食诱导后,自野A、野B中筛选建立了新的耐受性品系野AJ、野BJ,另以辐7为母本,分别以84Y2、784为父本杂交后培育获得新的耐受性品系辐84Y2、辐784。从以上4个新品系中均获得了添食微量杀灭菊酯后幼虫存活率100%的蛾区。4个对微量杀灭菊酯具有较强耐受性的新品系,进一步通过农药诱导选择及系统选择提高和固定其耐受性水平后,可作为耐农药污染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四元杂交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o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的抗性遗传规律,对苏、菊、明、虎母种、交原种及四元杂交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各母种对BmNPV的抗性存在差异,抗病性由大至小的顺序为虎、明、苏、菊,各交原种的抗性高于母种,四元杂交种的抗性高于交原种,表现出较明显的杂交优势。研究结果为理解四元杂交种对BmNPV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提高苏·菊×明·虎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家蚕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 ,以经 7~ 8代孤雌生殖选育初步育成的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及其原两性繁殖系 ,分别与平衡致死雄蚕、常规品种雄蚕配制一代杂种 ,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各组合的生产性能 ,结果表明许多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超过其原系统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因此 ,若利用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与平衡致死雄蚕组配杂交种 ,将为降低雄蚕品种的制种成本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