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荒地主要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草原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通过对草原鼠荒地的确定标准、调查内容、调查目标与调查方法进行深入的论述,为草原鼠荒地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草原鼠荒地调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荒地主要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草原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通过对草原鼠荒地的确定标准、 调查内容、调查目标与调查方法进行深入的论述,为草原鼠荒地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种草为主的技术治理若尔盖县草原鼠荒地120hm2,形成了"生物控鼠+围栏封育+草种补播(燕麦+老芒麦+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3 ∶ 1 ∶ 1 ∶ 1)+合理利用"的鼠荒地治理技术模式.结果表明,综合治理2年后,示范区高原鼠兔控制效果达95.2%,植被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大幅增加.示范区植被平均高度由7.55c...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生态脆弱区,草地退化、沙化、鼠荒地、鼠虫害对草原生态的危害十分严重.通过对红原、若尔盖和色达3个深度贫困县典型高寒草地为主的草地生态状况深入调研,总结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提出了生态优先、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科技创新、提升能力的对策措施,以及以草原沙化和鼠荒地治理为生态攻坚重点的植被...  相似文献   

5.
草原鼠荒地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的严重次生裸地。分析鼠荒地的危害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禁牧休牧,建植人工饲草料基地,合理确定载畜量,减轻草场压力,大力推进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积极开展环保新型药剂筛选试验和新技术研究,全面推广C型肉毒素、招鹰控鼠等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治理,降低鼠密度,有效防控鼠害,恢复草原植被,为鼠荒地治理和鼠害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生态脆弱区,草地退化、沙化、鼠荒地、鼠虫害对草原生态的危害十分严重。通过对红原、若尔盖和色达3个深度贫困县典型高寒草地为主的草地生态状况深入调研,总结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提出了生态优先、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科技创新、提升能力的对策措施,以及以草原沙化和鼠荒地治理为生态攻坚重点的植被恢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改造鼠荒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鼠荒地是害鼠破坏草原植被以后形成的次生裸地。在鼠荒地上 ,原生植被破坏率达80 %~ 90 % ,并滋生一、二年生杂草 ,植被稀疏 ,群落结构简化 ,植被盖度不及 10 % ,地上植物量为37.5~ 152 .5kg/hm2 。土壤侵蚀严重 ,地表形态支离破碎 ,并出现沙化特证 ,对周边草场构成沙尘暴和扬沙威胁。进一步对鼠荒地的发生与发展、鼠荒地的生态环境特征等问题作了深入论述 ,并针对鼠荒地提出了几项有效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草原鼠荒地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取路线调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样地、样方的害鼠种类、害鼠密度、植被种类、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等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了四川省草原鼠荒地分布面积、分布区域,为草原鼠荒地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玛曲县鼠害草地综合治理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董高生 《青海草业》2004,13(2):11-13
本试验设在玛曲县鼠害危害严重的高寒草甸草地上,进行毒饵灭鼠、补播和封育等防治鼠害综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毒饵灭鼠防治效果好,在短期能抑制鼠害发生,灭鼠 封育 补播能达到生态灭鼠的目的,可以尽快恢复植被,是治理鼠荒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不同控鼠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原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危害混合区形成的鼠荒地进行了植被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鼠荒地采取六种技术措施,均可明显提高植被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其中以控鼠(人工捕捉、生物)+围栏封育+补播+禁牧休牧效果最好。在补播牧草品种中以补播老芒麦效果最好,其次是补播甘南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11.
垂穗披碱草(Elymms nutans)与当地燕麦(Auena fatua)混播改良鼠荒地,当年鲜草产量达到19765kg/hm2,第二年,第三年达到13760kg/hm2、14200kg/hm2,鼠荒地改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当年改良,当年见效,冬季有贮草,这能使牧畜安全越冬,抗御大风雪的突然袭击,减少牲畜死损。  相似文献   

12.
《四川草原》2022,(1):41-47
草原鼠荒地是草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草地畜牧业生产。为探索川西北高原高寒草原鼠荒地优化的植被恢复模式及恢复效果,以未进行植被恢复鼠荒地草地为对照(CK),比较研究围栏封育下的肥料添加(FG)、肥料添加+响。结果显示:(1)与CK相比, FAGSR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1提高126倍、 3271%、 14倍,同时, FAGSR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较FG分别显著提高153个处理对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FAGSR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且增加了48FG、 FG与CK两者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土壤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原高原鼢鼠危害形成的鼠荒地进行了植被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鼠荒地土丘采取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均可明显提高植被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其中以灭鼠+围栏封育+补播效果最好。在补播牧草品种中以补播无芒雀麦效果最好,其次是补播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14.
夏河县鼠荒地治理与牧草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延彪 《家畜生态学报》2007,28(3):62-63,66
垂穗披碱草(Elymms nutans)与当地燕麦(Auena fatua)混播改良鼠荒地,当年鲜草产量达到19765kg/hm2,第二年,第三年达到13760kg/hm2、14200kg/hm2,鼠荒地改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当年改良,当年见效,冬季有贮草,这能使牧畜安全越冬,抗御大风雪的突然袭击,减少牲畜死损.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高原鼠荒地危害程度分级及适应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食草型小动物,其啃食、掘洞、刈割、贮草行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既具有破坏损伤系统的负面效应,也有利于维持和稳定系统的正面效应,这种益害转化完全取决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害鼠种群及其数量。通过对川西北的阿坝州、甘孜州和青海省果洛州的42个高寒草地样地的鼠类种群密度调查和已有文献的采集分析,明确了草原害鼠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定义了鼠荒地的概念,对鼠荒地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4个等级;依据指标因子重要性排序,分级指标包含害鼠种群、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3个主因子群;总洞穴数量、有效洞口数等11个单项因子;并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鼠荒地提出了封育自然修复、人为干预修复、半人工草地改建和人工草地重建4种草原鼠害适应性管理策略,对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原害鼠适应性管理和害鼠灭除后二次发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高原地带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共有草原2087万公顷,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平均海拔3500米的甘孜、阿坝和凉山州.近年来,草原鼠害日益严重,给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构成巨大威胁.2001~2005年,四川全省累计发生草原鼠害面积1421万公顷·次,严重危害面积998万公顷·次,已造成"鼠荒地"548万公顷·次.为了遏制鼠类对草原的危害,每年的冬、春季节,省、州级草原站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组织群众进行高原鼠兔的大面积灭治.这种依靠发动群众投放毒饵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使工作开展艰难,影响灭鼠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高寒牧区免耕种草的研究中,对播种技术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提出了在亚高山退化草甸草地和鼠害鼠荒地、撩荒地、牲畜卧圈卧地等不同类型地块免耕种植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最适宜的播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甘南由害鼠危害黑土滩型草场30个野外调查样区的数据分析,依据地理地形条件以及综合治理的需要,将黑土滩(鼠荒地)草场退化草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Ⅰ滩地:坡度在0~10°之间,Ⅱ缓坡地:坡度在≥10~25°之间,Ⅲ陡坡地:坡度≥25°。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优选出秃斑地比例和可食牧草比例作为黑土滩草场分级的主要指标,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高寒牧区免耕种草的研究中,对播种技术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提出了在亚高山退化草句草地和鼠害鼠荒地、撩荒地、牲畜卧圈卧地等不同类型地块免耕种植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最适宜的播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1术语和定义 1.1草原鼠荒地主要因啮齿类动物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草原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其植被覆盖度低于20%,地上植物生物量低于原生草原的20%.含黑土滩、沙化等严重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