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 减缓、阻止泥石流泥石流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由于钢制三维格栅型防砂坝具备钢的弹性,可缓冲泥石流的冲击能量,从而能减缓、阻止泥石流的运动。2 具有调节泥砂机能第一阶段,减缓、阻止泥石流的运动,使泥砂堆积在坝前。第二阶段,将堆积在坝前的泥砂从格栅孔徐徐排出,恢复坝前拦蓄库容,为阻止下一次的泥石流的发生作存准备。即:阻止泥石流前锋由于巨砾的集中所具有的破坏力,保障了河川的有效机能,并能防止灾害。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缝隙坝对龙头泥砂体积浓度变化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通过前人研究成果及野外调查和预备试验.对泥石流龙头泥砂体积浓度变化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写出了其无因次关系式,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泥石流缝隙坝泥砂体积浓度比的多元回归关系式;(2)试验发现:在相同的水槽坡度和泥砂粒径组成的条件下,泥石流过坝前后的泥砂体积浓度比会受到切口密度、相对切口宽度和相对切口深度的影响,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钾素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研究了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钾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低,无水保措施的试验区钾素流失量最大,封山育林,恢复保护性植被的试验区的钾素流失量最低。在农林利用的试验区中,粗放经营的试验区的钾素流失量大于水土保持综合性农林措施的试验区。土壤钾素流失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份和6月份梅雨季节和8月份台风雨季节,其流失量约占全年流失量90%以上,钾素的流失形态主要为泥砂结合态,约占全钾流失量94%以上,影响钾素流失的主要因素为降雨量、降雨侵蚀力、径流量和泥砂流失量。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泥砂输移研究中,只注重研究坡面崩塌、泥石流、推移质搬运等单一泥砂输移过程,而对整个流域的泥砂动态──流域泥砂输移的时空变异特性等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通过对沙流河流域30a间最大雨量而产生的泥砂输移过程,采用泥砂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移动泥砂的对70%~80%来源于坡面崩塌,10%~30%来源于支沟以下沟道冲刷;新滞留泥砂70%~80%来源于上一级沟道的堆积,坡面崩塌不足20%。可见泥砂主要来源是坡面,其次是下一级沟道,它们是侵蚀场;而上一级沟道起着滞留场的作用。若应用航片和树木年代编年法进行泥砂动态分析,结论为泥砂输移过程需数十年的时间。从火山灰编年法调查分析,在过去的8000,3000,320a间平均崩塌速度是恒定的。泥砂输移的空间变异特性为短时间测出的流失速度呈时间性变动,如以数百年计,其流失速度与流入速度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用了泥石流调节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并以泥砂平衡方程和搬运能力为基础得出了其排泄泥砂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1 前言以调查分离泥石流设施调节泥砂效果为目的,建设省九州地方建设局大隅工程事务所于1990年2月6日在樱岛/野尻川修筑宽20m,长30m的分离泥石流的设施,目前已拦挡多次泥石流,20t左右的巨石堆积在格栅上和设施两侧,格栅顶部略有些凹陷变形。  相似文献   

7.
<正>1 引言天龙川水系与田切河是以中央阿尔卑斯山东坡为集水区域的山溪。特别是在以面积达20hm~2的源头的支流奥堡伦谷溪中屡屡发生泥砂流动和泥石流。该流域计划修筑7座防砂坝,但由于将来所施工的饭岛第6号防砂坝位于来自奥堡伦谷溪泥石流通过地点,所以为保证施工安全而设置了新型泥石流防治设施——钢制格式墩柱坝群。虽然奥堡伦谷溪于1993年8月14~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泥石流小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对流域内坡面侵蚀的影响和作用,为泥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白龙江流域一级支沟——甘家沟泥石流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流域已建的5个径流小区(裸地、坡耕地、草地、土坎梯田、经济林地)连续5年的观测资料,利用K-均值聚类法,选择降雨量(P)、降雨历时(D)和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30)3个降雨指标,将该流域46次侵蚀性降雨事件划分为3类雨型(Ⅰ型、Ⅱ型、Ⅲ型),以平均径流系数和平均土壤流失量为主要指标,定量化分析了不同降雨雨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和作用。[结果]径流和土壤流失对降雨的响应存在差异,平均径流系数为Ⅰ型降雨最高,其次为Ⅲ型和Ⅱ型降雨;土壤流失量为Ⅱ型降雨>Ⅰ型降雨>Ⅲ型降雨。最大30 min降雨强度与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系数和土壤流失量的正相关性最高,其次为降雨量、降雨历时。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径流系数为裸地>经济林地>坡耕地>草地>土坎梯田,土壤流失量为裸地>坡耕地>经济林地>草地>土坎梯田。降雨和土地利用相互作用下,径流...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由于暴雨产生的泥沙灾害其形态表现为泥石流和表层崩塌等现象被引起重视,并展开了活跃的研究工作.但不能忘记在森林衰退的荒废山地上由于面蚀而引起的泥砂灾害.山坡造林、梯田工程这一防止侵蚀对策和森林状态的调查事例,不仅成为水土保持、治山计划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成为研究地形形成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泥石流定量研究中,泥石流流量、流速、泥石流规模是泥石流体最重要的特征值.能比较准确的确定泥石流这些特征数值既是泥石流计算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研究中的重要因素.利用雨洪法,首先比较一种或两种水文学的计算方法,择优来计算暴雨与洪水特征数值,然后利用暴雨与洪水特征数值来推算泥石流体各种特征数值.比如用暴雨洪峰流量以及配方法来计算泥石流流量,利用洪水总量来推算泥石流规模.  相似文献   

11.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需要分析的内容有 :原生土壤流失量和土壤容许流失量 ,土壤流失的因子、类型和方式 ,建设项目引发土壤流失的因素和流失分区 ,预测时段和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在水力侵蚀流失量预测方法中 ,USLE模型、毗邻项目类比、项目建设前后侵蚀强度类比、典型调查推算法是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无混凝土基础透水防砂坝的开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抗滑力和水流冲击致使坝体基础遭受破坏,对此研制了钢管式无混凝土基础透水防砂坝,并进行了静态拉伸试验,对水道上的泥石流等的泥砂流动进行了泥砂拦截试验。通过试验对建筑物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按其暴发频率分为高频率(每年发生一次或多次)、中频率(数年至30 a发生一次)和低频率(30a以上发生一次)泥石流3类.低频率泥石流具有暴发周期长,规模大,危害严重等基本特点.选取川西地区不同频率的泥石流沟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低频率泥石流还具有两个典型特征:低频率泥石流流域具有植被覆盖度高,不良地质现象数量少且规模小的特点;低频率泥石流在侵蚀过程中以沟床冲刷为主且侵蚀速度快,泥砂输移比高.关于低频率泥石流上述两点特征的研究,对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开荒造田中,设计农田保护方面的稳产田地、截水沟、沉沙池之类工程,或是在评价来自农田的泥沙径流给流域带来的影响方面,推算因侵蚀而造成的农田土壤流失量是个重要的课题。 众所周知,土壤流失量公式是由威斯奇迈尔(Wischeier)等研究出来的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是金沙江下游主要山地灾害之一,它对重大水电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的工程安全可能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危害。通过评估该区泥石流对重大水电工程的影响,指出泥石流对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施工道路、水电工程附属设施及移民安置、库区泥沙、坝区工程设施等4个方面。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电站库区黑水河泥石流为例,具体分析了泥石流对水电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水河泥石流可能堵塞主河,其堵塞回水和溃决洪水对白鹤滩电站建设的施工道路、临时设施有一定危害。此外,泥石流会将大量的泥砂带入库区,从而减少电站的有效库容。  相似文献   

16.
舟曲县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现场调查、勘测,从流域地质环境条件,该次泥石流形成及活动特征,固体松散物质储存及补给方式,沟道冲淤变化及县城防灾等分析入手,阐述了拦挡工程在三眼峪沟泥石流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以拦为主,拦排结合的治理观点;对拦挡坝工程类型进行分析选择,提出了采用抗冲击力强的中、高拦挡坝治理该沟泥石流,以确保足够的拦砂库容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依据各沟段泥砂补给及泥石流活动特征,分析拦挡坝构筑物形式及其功能和作用,系统部署了沟道拦挡坝工程。  相似文献   

17.
龙凤矿井在施工准备期、建设期以及生产运行期会引发滑塌、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预计新增土壤流失量59 115.96 t。根据项目工程布局、工程建设时序及其功能,将矿井项目划分成6类水土流失防治区进行防治,可减少土壤流失量75 128.47 t,保障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8.
利用 1998年 2月印尼内拉毕火山泥石流的实测资料及在泥石流沟布设的缝隙坝的拦蓄现状 ,研究缝隙坝防治泥石流的拦蓄效果。根据同年 2月份发生泥石流的洪痕及侵蚀沟淤积断面 ,推断出泥石流的规模 ;采用STC测定出缝隙坝库区的纵、横断面 ,确定其缝隙坝的沉积效果 ;用一维河床演变计算法评估并验证缝隙坝的功能。结果证明 :径流系数随降雨频率增加而增大。在连续布设 2座缝隙坝时 ,上游坝可容纳较大规模的泥石流 ,洪峰过后 ,随退水时程 ,沉积泥沙可排出 ,起着缓冲、调节径流泥沙作用 ,下游坝将大量拦蓄泥石流。为保证下次拦蓄 ,要求人工排石、排沙 ,腾出库容。  相似文献   

19.
在泥石流易发区,设置格栅坝,以期达到阻止泥石流的流动或起到消能的作用。以往的实践证明,同规格格栅坝拦截泥石流效果不十分理想。因此,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泥石流粒径、质量分数变化的特点,通过同规格及上部窄格模型坝拦截泥石流的模拟过流试验,分析7种格栅尺寸的坝型拦截泥石流的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同规格及上部窄格格栅坝均能有效地拦截泥石流的龙头;泥砂量减少率随着上部的Linin/d95值的增大而减小,当Lmin/d95<1.6时,减少率达到80%以上;且随着下部格栅间隔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应采用上部窄格的格栅坝型,下部格栅尺寸在考虑Lmin/d95的基础上,同时还应考虑Lmax/d95的比值。  相似文献   

20.
 定期公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是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主要规定之一,但如何利用监测站点的现测数据较为科学准确地推算区域土壤流失量及水土保持效益,是目前水土保持公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北京市为例,利用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站点观测到的降雨量及水土流失量等资料,基于GIS平台和降雨侵蚀力模型,对2009年北京市土壤流失量进行定量计箅。结果表明,计箅结果可靠,方法可行,可为其他地区计箅土壤侵蚀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