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选1号’紫花苜蓿新品系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选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培育的适宜于在甘肃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及黄土高原类似区域栽培的耐旱、高产紫花苜蓿新品系。‘杂选1号’苜蓿在甘肃旱作栽培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在天水、兰州、定西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杂选1号’苜蓿在3个区试点的鲜草平均产量为46117.78 kg/hm2,比对照‘中兰1号’苜蓿高11.42%,比‘巨人’苜蓿高22.35%,比地方品种(天水、陇中)高28.82%。‘杂选1号’苜蓿在3个区试点的干草平均产量为12257.89 kg/hm2,比对照‘中兰1号’高19.40%,比‘巨人’苜蓿高23.54%,比地方品种(天水、陇中)高24.40%。‘杂选1号’苜蓿在3个区试点的种子平均产量为371.35 kg/hm2,比对照‘中兰1号’低8.95%,比对照‘巨人’苜蓿高11.85%;比地方品种(天水、陇中)高16.11%。  相似文献   

2.
为给苜蓿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新牧1 号’杂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灌溉量对苜蓿茎木质素单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增加,株高和节数呈递增趋势;灌溉量对苜蓿茎木质素单体厚度和比例具有显著影响,750 m3/hm2灌溉量较其他灌溉处理有较多的木质素单体分布;2种木质素单体分布范围存在显著差异,S木质素单体厚度和比例均高于G木质素单体。  相似文献   

3.
‘杂选1号’苜蓿新品系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阐明‘杂选1号’苜蓿新品系的抗旱性,研究测定不同苜蓿品种的叶夹角、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细胞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酸含量及水分饱和亏(WSD)。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杂选1号’>‘巨人’>‘陇中’>‘中兰1号’>‘杜普梯’>‘图牧’>‘埃及’。  相似文献   

4.
刈割时间对苜蓿生殖生长及种子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生殖生长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苜蓿种子产量提供基础数据。试验数据表明,刈割对苜蓿生殖格局、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影响较大。其中,返青后第44(5月8日)、51天(5月15日)刈割,与对照相比,种子千粒重分别增加24.44%、30%,种子产量分别提高26.85%、45.86%,种子发芽率分别降低了2.12%、10.63%。刈割能够延迟苜蓿花期,通过改变苜蓿花期的外部环境和花的传粉效率来影响其结实特性。在苜蓿孕蕾至初花期间,适时刈割1次,能够提高花的传粉受精效率,降低生殖败育率,增加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5.
滴灌条件下苜蓿刈割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高频次滴灌条件下不同时期刈割对苜蓿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苜蓿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频次对苜蓿的物候期有影响,高频次的灌溉处理(8 d/次)物候期比低频次灌溉处理(15 d/次)延后2~3天;进入花期以后,苜蓿株高增长速度减缓;随着苜蓿刈割时间的推迟,各处理茎叶比呈增加的趋势,初花期和盛花期刈割处理茎叶比分别达到2.67和2.81,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初花期刈割可以得到最大的苜蓿干草产量(18220.5 kg/hm~2),但牧草品质较蕾期有所下降;现蕾期刈割的处理粗蛋白产量最高(3702.2 kg/hm~2),干草产量为17563.5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北京及周边地区适宜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于2003年—2005年对来自美国、荷兰和国内其它地区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田间比较试验,系统测定并分析了与生产性能有关的植株生长高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在生长发育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综合筛选出新牧1号、亮苜5号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水方式对苜蓿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灌溉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灌溉方式对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方式,为开展植物节水灌溉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设置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方式进行灌溉,在盛花期测量苜蓿叶片大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等形态和生理指标。不同的灌溉方式对苜蓿的形态及生理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滴灌方式对苜蓿的伤害较小,测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喷灌方式下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为最高,显示对植物伤害相对较大;漫灌方式下,苜蓿叶面积最大,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为最低。综合评价认为,适宜苜蓿生长的最佳灌溉方式为滴灌,不仅高效而且节水,漫灌次之。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合理利用外源激素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在苜蓿花期喷施外源激素IAA、GA3、NAA,通过测量花部特征、结荚率、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苜蓿开花结实的影响。试验表明,外源激素对苜蓿的花部特征、结荚率及种子特性影响较大。其中,IAA使苜蓿小花数、荚果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但是合理浓度的IAA能够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单荚种子数,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高浓度的GA3能够增加花粉重量,并提高花粉活力,但结荚率、千粒重、种子产量等均低于对照;NAA能够降低花粉活力,种子产量、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株高均低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外源激素IAA能够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种子产量,而GA3和NAA使苜蓿结荚率和种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主要探讨影响苜蓿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条件,为原生质体的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的pH值,酶解时间,酶液组合和不同培养方法对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液pH值为5.8时,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同时细胞碎片少;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适宜的酶解时间均为10 h;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或0.5%离析酶,游离出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较高;采用液体浅层培养和固液双层培养,均观察到原生质体发生分裂,但固液双层培养法更有利于‘新牧4号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的分裂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影响苜蓿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因素,为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的p H值,酶解时间,酶液组合和不同培养方法对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液p H 5.8时,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同时细胞碎片少;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适宜的酶解时间均为10 h;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或0.5%离析酶,游离出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较高;采用液体浅层培养和固液双层培养,均观察到原生质体发生分裂,但固液双层培养法更有利于‘新牧4号’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的分裂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属豆科植物,粗蛋白含量高,适应性强,产量高,草质柔软,适口性好,为优良牧草。苜蓿根部有大量的根瘤菌,能改土肥田,因此,广种苜蓿又可促进农牧双丰收。但苜蓿的栽培技术要求较高,现提出如下栽培技术模式,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施肥量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Xinmu No.4)为材料,采用“3414”施肥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施肥对苜蓿的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苜蓿生产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数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产量、品质影响不同。N2P2K3组合的鲜草产量最高(83.62t.hm-2),N2P2K1次之,分别比N0P0K0(65.17t.hm-2)增产28.31%、20.42%。各处理叶、茎的粗蛋白含量均是第一茬较高;各处理、各茬次中的叶蛋白含量均高于茎,而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均低于茎秆中含量;第一茬叶蛋白较高的是N2P2K0,为30.94%;三茬平均叶蛋白含量较高的是N1P2K2,为28.44%,N2P1K2次之,N2P2K2最低,为23.00%。综合分析认为,试验区2年生苜蓿的最佳施肥配比是N2P2K3组合,即120 kg.hm-2 尿素+90 kg.hm-2 过磷酸钙+90 kg.hm-2 硫酸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苜蓿盲蝽对新宿主植物油菜的危害为选题,用试验区主栽品种青杂5号、圣光401和南油杂1号为试验材料,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海拔、不同油菜品种受苜蓿盲蝽的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统计。通过调查统计表明,苜蓿盲蝽对油菜的危害部位主要为嫩、鲜花蕾、叶片、茎干,其危害程度与品种自身的适口性,与自身芥酸含量呈负相关。本研究成功的对苜蓿盲蝽在油菜上的危害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控制越冬虫口数、加强春后化学防控的措施,为控制苜蓿盲蝽对油菜的危害起到了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改良利用河北东部盐碱土壤,试验选用河北沧州东部黄骅地区的重度盐碱土壤与砂壤土按一定比例混合,探究耐盐型和敏盐型2种苜蓿在盐胁迫下的生长性状和生理特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盐碱土会对苜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耐盐型苜蓿‘中苜3号’在盐碱土:砂壤土不超过1:2的条件下,株高、地上生物量、主枝侧枝数、地下生物量和根系长度无显著影响,且盐碱土:砂壤土低于1:2时,盐胁迫对‘中苜3号’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当盐碱土:砂壤土超过1:2时,盐胁迫对‘中苜3号’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而敏盐型‘WL440HQ’则表现为随着盐碱土比例的增加,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主枝侧枝数和根系长均显著下降。盐胁迫会使苜蓿叶片内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中苜3号’在YJ-2(盐碱土:砂壤土=1:2)处理下脯氨酸和丙二醛在苗期-初花期的增加量最大,说明‘中苜3号’在盐碱土:砂壤土=1:2时适应性最强。在河北沧州东部重度盐碱地,在选用耐盐苜蓿品种‘中苜3号’时,可以通过盐碱土:砂壤土=1:2的混合比例,既不影响苜蓿正常的生长,还可改良利用该地区盐碱土壤。  相似文献   

15.
喷施硼、钼、铁对苜蓿结实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微量元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合理利用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牧4 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在苜蓿现蕾期叶面喷施硼、钼、铁,通过测量花部特征、结荚率、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对苜蓿开花结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4 kg/hm2的硼砂,苜蓿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了9.67%、35%;喷施325 g/hm2的钼酸铵,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12.9%、17%;喷施3 kg/hm2的硫酸亚铁,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7.5%、69.46%;但喷施不同微量元素的各处理的结荚率均低于对照组(59.66%)。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种子产量与结荚率、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在新疆昌吉地区,通过在苜蓿现蕾期喷施硼砂浓度为2.98 kg/hm2、钼酸铵浓度为325 g/hm2、硫酸亚铁的浓度为2.90 kg/hm2时,能够增加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6.
苜蓿属多年生豆科植物,具有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抗寒、耐旱、耐盐碱、改土固氮、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根系发达、再生性强、生长旺盛,适于新疆大部分地区种植。结合新疆农牧结构调整,地下滴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苜蓿生产,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pH值土壤浸提液对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10个不同pH值土壤浸提液处理下,研究了对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低pH值或高pH值浸提液处理下,各品种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受到显著抑制;pH值为6.17、8.76、9.20时,虽抑制苜蓿种子发芽,但能够促进已发芽苜蓿种子的生长;发芽率、幼根长度与幼苗高度的比适宜用作鉴定苜蓿耐酸碱性的指标;pH值在5.81~8.44时,各苜蓿品种的平均发芽率都在60%以上,能够正常生长;根据回归方程得,苜蓿生长的临界pH为5.06或9.17,极限pH为2.71或10.26;耐酸碱性强的苜蓿品种有中苜1号、公农2号和霍普兰德。  相似文献   

18.
种植油葵要选用单位面积产量高,籽实含油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杂交—代杂交种,目前主要推广的品种有:G101、新葵杂四号、新油葵六号、康地5号等。但是应注意油葵不宜留种,须连年换种。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和美国的苜蓿品种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持久性较差,因此培育能适应澳大利亚严酷的生长条件的苜蓿品种非常关键。通过引进优良苜蓿品系和新搜集的苜蓿品系进行杂交,获得理想杂交品种,在多种不同的气候区域及土壤类型下对杂交种抗寒性进行测定,保留表现最好的杂交后代,形成前基础种子。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澳大利亚苜蓿品种选育,系统阐述了苜蓿在低温胁迫下,其形态、生理、生化诸方面适应性变化以及秋眠性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对苜蓿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作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20.
苜蓿雄性不育系MS-4回交早代雌蕊育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翠萍  石凤翎  蔡丽艳  陈海玲  杜宝红  姚蒙 《种子》2008,27(1):26-29,33
以苜蓿雄性不育系MS-4为母本,4个具有优良性状的苜蓿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转育苜蓿雄性不育系。本文对回交早代不育株雌蕊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C1A1-21和BC1A1-22雌蕊育性提高且雄性不育性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