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化学杀虫剂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活上广泛应用,在给害虫防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有利经济昆虫(如家蚕、蜜蜂等)、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也造成大量农林、卫生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的使用浓度越来越高,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昆虫的抗药性越来越成为多学科的研究热点.脂肪体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物质存储和中间代谢组织,在昆虫对农药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昆虫脂肪体对农药的代谢机制,对于保护经济昆虫和防治农林害虫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虫脂肪体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昆虫脂肪体对有机磷农药及杀虫剂的代谢机制,为经济昆虫、天敌昆虫的保护及新型环境友好农药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人类一直与病虫害作斗争,无论是先人的防治经验或现代科学技术都没有根本解害虫的为害;而年复一年的防治,带来人类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环境污染与害虫暴发失控等。上万种昆虫办调共存。天敌昆虫是大害虫的克星;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植物是由昆虫传播花粉的;昆虫是人类美味佳肴和医病良药;有些昆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人类要合理利用昆虫资源。对于农林害虫要尽可能谋求自然控制;提倡利用植物的抗害性、利用害虫的天敌、利用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种间信息物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控制害虫。尽量利用植物性杀虫剂控制害虫,尽量采用不杀伤或少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的化学杀虫剂或方法防治害虫。我们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利用农业技术防治害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真菌、昆虫和甲壳类动物中,但不存在于植物和脊椎动物中,为昆虫外骨骼、气管及中肠围食膜的重要组分。昆虫蜕皮过程中,富含几丁质的结构需重建以完成虫体扩张,这一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几丁质的合成。因此,几丁质生物合成一直是害虫控制的重要靶标。随着昆虫种群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害虫防控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害虫防治靶点,以开发新型杀虫剂,实现害虫的有效防控。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为昆虫几丁质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在几丁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昆虫存在 CHS1 和 CHS2 两类几丁质合成酶,CHS1 在昆虫外骨骼及气管中表达,催化几丁质合成,CHS2 则主要负责中肠围食膜的几丁质合成。昆虫 CHS1 基因受干扰后可导致虫体表皮产生缺陷,背气管干发育异常,而 CHS2 基因受到抑制后则往往会导致虫体中肠变短,体重下降。两类 CHS 基因下调均可引起昆虫大量死亡。昆虫体内具有复杂的 CHS 转录调控机制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和应对外界刺激。根据国内外研究,该文综述了昆虫 CHS 基因转录调控研究进展,包括昆虫激素、转录因子、表皮损伤及进食刺激、几丁质代谢相关基因及物质、microRNA 以及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等对昆虫 CHS mRNA 水平的影响,为将来开发和利用以 CHS 为靶标的绿色农药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保幼激素是昆虫体内固有的激素之一,是一类重要的昆虫促性腺激素,具有调控昆虫生长、发育、变态和生殖等生理功能的作用。现对保幼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该激素在农业生产、卫生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杀虫剂田间毒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杀虫剂田间毒理的观点及近年来的进展,指出杀虫剂田间毒理的主要观点是:在化学药剂、环境条件及害虫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基础上,研究在田间生态条件下如何提高药剂对害虫个体及群体的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作用。主要进展有:1.以生态学为基础,用田间毒理观点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了荔蝽的自然抗药性现象,包括自然抗药性机理、实际防治措施及施药技术等,为有效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植物质杀虫剂及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的研究,为综合治理提供了新型药剂。3.利用“累积虫日”等参数,改进了田间药效的评价方法。这些观点和研究进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昆虫毒理学及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生物防治农林害虫,在本世纪初曾受到重视,但在1938年发明了滴滴涕有机氯杀虫剂以后,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化学农药上,生物农药逐渐地遭到冷落。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而且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于是人们在寻找低残毒、不污染环境的农药时,又想起了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是指细菌、真菌、病毒、昆虫激素等生物农药,由于它不污染环境,又称安全农药。它具有来源丰富、不易产生抗性、选择性强等优点,被誉为“第三代杀虫剂”。这类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就是从自然死亡的害虫体内分离出病原菌,经过人工培养,再喷洒到作物上,使害虫感病致死。这种方法简单省力、花费不大、行之有效,最大的优点是这些病  相似文献   

7.
植物源信息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剧毒人工合成杀虫剂已酿成了举世关注的严重后果。最突出的问题是:伤害防治对象以外的生物类群包括害虫天敌、授粉昆虫和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化学药剂通过食物链而积累在非防治对象体内,污染环境,害虫很快产生抗性。科学工作者面临着两大任务:(1)加深对昆虫种群之间,昆虫与植物等环境之间的各种生物现象的了解;(2)减少对杀虫剂的依赖性,找出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长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具保幼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保幼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研究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蒋志胜,尚稚珍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GrowthRegulations,IGRs)是一类影响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随着人类对常规杀虫剂不良副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刻和环境意识的加强,昆...  相似文献   

9.
<正>一种杀虫剂,开始使用时,效果往往很好,但随着用量的不断增加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害虫抗药性上升的案例不断出现。其实,自然界害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对农药敏感程度不同的个体。杀虫剂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杀虫剂对昆虫种群起选择作用的过程。每使用一次杀虫剂,就会留下相对抗药的个体,杀死相对敏感的个体,这也就使  相似文献   

10.
1.微生物杀虫剂——青虫菌一种流行性细菌杀虫剂,由苏云金杆菌蜡螟变种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剂。昆虫食入后很快停止进食。芽孢在虫体内发芽,进入体腔,利用昆虫体液大量繁殖,使昆虫得败血症而死。病虫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害虫,引起流行病,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青虫菌杀虫起效慢,施药后2~3天见效,有时要4~5天。因是活芽孢起杀虫作用,故药效受环境影响大。对家蚕有毒,对人、家畜、蜜蜂和植物无毒,不污染环境。每公顷用100亿个/克的菌粉750~1500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种杀虫剂,开始使用时,效果往往很好,但随着用量的不断增加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害虫抗药性上升的案例不断出现。其实,自然界害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对农药敏感程度不同的个体。杀虫剂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杀虫剂对昆虫种群起选择作用的过程。每使用一次杀虫剂,就会留下相对抗药的个体,杀死相对敏感的个体,这也就使  相似文献   

12.
自从发现昆虫保幼激素及其对昆虫发育的重要性以后,引起了农业科学工作者试探能否利用这些激素来防治昆虫的兴趣。通过采用典型的内分泌技术,现已证明,昆虫的整个未成熟阶段和成虫期间都具有保幼激素(JH)。不久表明这些激素在幼虫和若虫阶段阻止着早熟发育,成虫则需要保幼激素才能发育卵巢。C.M.威廉斯从惜古比天蚕蛾  相似文献   

13.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就是利用对害虫有杀灭作用的微生物制成的农药.如"BT杀虫剂"就是一种生物农药,以前叫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它可以杀很多种虫,在农业、林业、卫生等方面都有应用.它是一种胃毒剂,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酶,这种酶可以分解昆虫肠道当中的一种蛋白质,从而使害虫肠道穿孔,肠道里的东西流入体腔,最后得败血症死亡.显然,这需要有个过程,不象化学农药,能立刻把害虫击倒.  相似文献   

14.
昆虫免疫反应是昆虫在受到外源刺激时产生的一系列的防卫反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二者共同作用抵御细菌、线虫、病毒、寄生蜂卵等外源病原物的侵染。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可显著影响昆虫对病原菌免疫反应能力。笔者主要根据文献,综述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昆虫免疫反应方面的影响,旨在进一步了解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了解亚致死剂量杀虫剂与病原微生物对害虫的联合作用,为害虫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协调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0.3%印楝素乳油是由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最新研制的植物性杀虫剂.其主要有效成分印楝素属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对害虫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毒杀、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等,不同于一般化学杀虫剂.为了探讨本品对蔬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适用剂量,在小菜蛾2~4龄期时,在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实验地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酷毕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最新研究开发的杀虫剂,有效成分为乙虫腈,是一种高效、长持效的苯吡唑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受体,阻断害虫正常的神经传递,最终杀死害虫。  相似文献   

17.
杀虫剂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长期连续使用后,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据报道,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4个目500种以上的昆虫和螨类产生了抗药性,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杀虫剂,害虫抗药性已成为杀虫剂应用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抗药性是因杀虫剂连续大量应用而产生的,是一种“瞬间进化”现象(Oppenoorth,1985),要终止其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要合理地施用杀虫剂,降低抗性发展速率及防治抗性害虫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源昆虫激素对家蚕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昆虫激素对酚氧化酶的调控作用,为深入解析家蚕酚氧化酶的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五龄第3d发育良好的家蚕幼虫注射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以注射等量0.1%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分别在注射3、6、12和24 h后解剖家蚕幼虫采集血淋巴和体壁,检测分析家蚕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外源JH和20E均能促进家蚕血淋巴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表达,有效增加酚氧化酶活性.家蚕血淋巴PPO1和PPO2基因对JH和20E的响应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JH处理后2个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仅在处理6和12 h时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表达;而经20E处理后PPO1和PPO2基因从3 h开始一直持续到12 h均呈上调表达趋势.JH和20E对家蚕体壁PPO1和PPO2基因的影响恰好相反,具体表现为:JH能有效抑制家蚕体壁PPO1和PPO2基因的表达,降低酚氧化酶活性;20E则促进家蚕体壁PPO1基因上调表达,但不影响PPO2基因表达.[结论]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表达受JH和20E的调控,且激素对酚氧化酶原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其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提示酚氧化酶不仅参与昆虫激素的代谢,还与激素协同调控家蚕的蜕皮变态.  相似文献   

19.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机理及害虫对其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具有高度专一性,其只对靶标害虫有效,对天敌等其他昆虫无害,转Bt基因植物和Bt杀虫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对Bt的发现和分类、Bt的结构与功能、Bt毒蛋白的杀虫机理、昆虫对Bt的抗性机制及昆虫体内Bt受体蛋白与抗性的关系等研究现状的论述与分析,对Bt作物害虫抗性治理策略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安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昆虫病毒是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由于它具有对害虫致死力强、效果持久等优点,近年来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于使用病毒杀虫剂的安全问题,国内外曾有一些报导,但在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森林害虫对森林生态系的影响及对人畜的安全问题国内尚未见报导。为了安全生产和更好地使用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LxNPV),我们按照国际病毒制剂的要求,将木毒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