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技》2006,(9):F0002-F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由农业部和河北省共同投资于1986年建设而成.是国家谷子改良中心和河北省杂粮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现有职工49人,其中研究员8人,博士21人,共有仪器设备334台(套)总价值526万元,在栾城建设了120亩试验站。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3):F0002-F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63年,是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现有人员122名,其中,研究员227人、副研究员33人,博士6人、硕士27人,硕士生导师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5人,院级学科带头人11人。  相似文献   

3.
生产效率低、效益低以及非适度经营规模一直是制约谷子生产的主要因素。在总结归纳河北省谷子生产效率和效益以及谷子生产经营适宜规模的基础上,从河北省谷子产业的科技支撑优势,自然环境、人文优势,以及市场贸易优势等3个方面阐述其发展优势。最后,提出了提高谷子生产效率、生产效益以及发展谷子适度规模经营,并为河北省乃至全国谷子生产提供科技支撑的相关建议:一是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提高谷子生产科技水平,促进谷子生产效益提升;二是研发新型简化栽培技术、完善机械化生产,促进谷子生产效率提升;三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四是提高河北省谷子规模效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五是完善河北省惠农政策补贴制度及监督机制,切实保障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双绿色"小米谷子是纯天然绿色谷子品种,由普通谷子发生基因突变而成。原名乌米绿谷子,由于采取无公害栽培,故称"双绿色"小米谷子。  相似文献   

5.
农业品牌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形成一批小米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动了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作为谷子主要生产省份,品牌建设较先进省份具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对比分析河北省与山西省谷子产业现状、产业优势与产业短板,总结出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经验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经验,提出了“河北小米”三级品牌体系建设路径。河北省谷子产业具有资源禀赋优越、轻简化水平高、加工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但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体系、加工深度、文化挖掘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河北小米”省域公用品牌、县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三级品牌体系形成逻辑、建设原则、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并从坚持“四动”模式、深入挖掘粟文化、组建河北小米运行中心、延伸产业链、健全标准化生产与质量体系、做强种子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河北省谷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3):I0002-I0002
程汝宏(1965-),男,河北卢龙人,研究员,硕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国家谷子改良中心)育种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二级学科带头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科学》2005,9(2):i001-i001
刁现民(1963-),男,博士,研究员,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暨河北省杂粮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巾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F0002-F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棉花专业研究机构。全所广大职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十五”期间实现了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行东 《新农业》2011,(4):23-23
谷子抗旱耐瘠、适应性强,是凌源地区主栽粮食作物之一。为确保谷子优质高产,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谷子"十改"栽培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科技》2010,(3):F0004-F0004
8月15日,河北省杂交谷子现场会在张家口市涿鹿县召开。 年底,“河北省杂交谷子工程技术中心”通过可行性论证。 10月,科特迪亚、多哥、尼日尔、尼日利亚、贝宁、加纳、塞内加尔、马里、埃塞俄比亚9个非洲国家引种杂交谷。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科学》2005,9(1):F002-F002
国家谷子改良中心.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始建于1985年.是农业部建设的全国12个农作物改良中心之一;也是河北省杂粮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下设品种资源与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杂粮改良、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研究室和综合办公室。现有职工44人,其中科技人员39人。  相似文献   

12.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北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适宜谷子生长。2008年,从张家口农科院引进多个杂交谷子新品种,在北部地区的隆化县韩麻营、八达营,围场县腰栈、黄土坎等乡镇进行试验示范,其中“张杂谷5号”在产量和抗逆性等方面表现尤其突出,适宜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科技》2006,(8):F0004-F0004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杂粮育种室是河北省唯一从事高粱研究的科室,依托河北省杂粮研究重点实验室,拥有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甜高粱及其杂交后代6000余份,  相似文献   

14.
蔚县和武安作为河北省两大谷子种植大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河北省乃至全国谷子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两县谷子产业发展结构截然不同,与武安相比,蔚县的谷子产业发展较缓慢。该研究对河北省两大主产县的谷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政府政策扶持、科技进步、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市场的需求以及产业文化的挖掘是武安谷子产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蔚县的谷子产业发展要以武安为榜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达到共同均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1):F0002-F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87人,其中,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18人,博士7人、硕士19人,河北省突贡专家5人,省、院学科带头人9人。拥有固定资产1437万元,其中,仪器设备512台(套),价值597万元。目前,研究所与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和泰国等10多个国家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七五”和“八五”国家对全国农业科研院所综合实力评估中,均在百强之列。  相似文献   

16.
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谷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和分析河北省谷子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河北省谷子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据此制定了河北省谷子产业的发展战略:将河北省谷子生产区域划分为优势主产区、战略提升区和稳固发展区三个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功能定位、主攻方向和建设目标,以促进河北省谷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谷子种植优势区域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北省是谷子生产大省,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谷子的经济效益。文章针对河北省谷子种植区域的分散性和区域优势作.用发挥欠佳等情况,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河北省农产品成本资料汇编》的谷子数据,选取合适的指标,采用比较效益模型(密切值法)对河北省谷子种植区域进行优势区域分析,最后得出黑龙港低平原地区、太行山丘陵区、燕山丘...  相似文献   

18.
谷子被称为五谷之首,是山西省偏关县主要种植的传统农作物之一。近年来,偏关县引进河北省张家口谷子杂交新品种“张杂3号”进行示范推广,加快了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调整优化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张杂谷3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采用本院首创的谷子光(温)敏两系法选育而成的谷子两系杂交种。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并在全国第四次小米鉴评会上评为优质米。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科技》2010,(12):F0004-F0004
杂交谷子研究成果引起世界关注 2010年4月21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饲料协会的邀请,张家口市农科院总农艺师、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出席了世界饲料与食品安全大会。作为唯一发言的中国代表,赵治海第一个登上大会主席台,做了题为“走向世界的杂交谷子”的发言,详细阐述了杂交谷子在中国的研究和推广成果及应对世界性气候干旱、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等方面情况。这是赵治海和杂交谷子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上的首次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