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控失肥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控失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实施小麦施用控失肥肥效田间试验。[结果]控失肥处理小麦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34.2万穗/hm2、0.32粒、3.77%0、.19 g和447.52 kg/hm2。[结论]控失肥能够增加小麦群体的有效穗数、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3 a定位试验,采用实地测产、水分平衡等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性状,以及土壤储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以及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小麦千粒重以及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较秸秆不还田处理增加1.1%,其中,小麦季减产3.3%,玉米季增产4.8%;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季和玉米季各时期0~200 cm土体储水量均跃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中,小麦收获期至玉米播种期土壤储水量增加明显,增幅为4.6%;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减少小麦季和玉米季的作物耗水量,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但不利于小麦季作物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涡阳县夏玉米增产增效肥料施用提供实践依据,设置田间试验比较了每公顷施中盐安徽红四方养吧40%(N-P_2O_5-K_2O=29-5-6)增效控失肥600kg(处理1)与施40%(N-P_2O_5-K_2O=30-4-6)玉米专用复合肥600kg+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0kg(处理2)的经济性状、收益差异。结果表明:夏玉米的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处理1较处理2分别增加0.46%、4.01%、2.77%和7.38%,收益处理1较处理2提高1 691.4元/hm~2、提高率达12.83%。认为中盐安徽红四方养吧40%增效控失肥可通过增加夏玉米中后期养分供给,促进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的增加,进而实现产量的提高。建议进一步扩大中盐安徽红四方养吧40%增效控失肥在涡阳县夏玉米种植上的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锌肥对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锌肥能提高小麦成穗数及增加穗粒数、千粒重,能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了小麦、夏玉米的产量,达到增产的目的。施用量以30 kg/hm2为宜,施用方法以在小麦耕地前一次性作底肥施用为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控释肥对夏玉米源库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测定群体光合速率(CAP)、叶面积指数(LAI)、果穗叶SPAD值.子粒灌浆速率、产量、基部节间伤流强度及穗柄伤流强度等指标,研究了控释肥对夏玉米源库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控释肥显著改善了吐丝期以后群体各项生理指标,各控释肥处理的CAP,LAI和果穗叶SPAD值分别提高了5.45%~37.02%,4.61%~26.42%和1.28%~7.51%;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增幅分别为5.56%~20.24%,5.00%~9.50%,3.73%~14.67%和3.38%~13.36%,子粒日增重的平均值增加了14.18%~19.32%;基部节间伤流强度和穗柄伤流强度的增幅分别为2.42%~74.97%和1.41%~116.67%.在本试验条件下,控释肥能明显调节夏玉米源库流特性,其中硫加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的调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肥力地块进行缓控释肥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习惯施肥作对照,配方肥处理和施用中化化肥缓控释肥处理玉米长势稳健,果穗秃顶长度分别减少0.14 cm和0.29 cm,穗粒数增加34粒和45.3粒;千粒重提高4.4 g和7.1 g;平均增产60.01 kg/亩和73.34 kg/亩,增产率分别为11.84%和14.47%。缓控释肥处理增产效果达极显著,纯经济效益最高,高出对照130.54元,投入产出比为1∶3.74。  相似文献   

7.
控释肥在小麦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施控释肥和拔节肥的小区产量均高于"一炮轰"的小区产量;控释肥小区的穗数最高,为563.5万穗/hm2;追拔节肥小区的千粒重比施控释肥的千粒重高1.6g。  相似文献   

8.
开展夏玉米喷施有机水溶液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喷施有机水溶液肥1 500倍液,能增强玉米的抗旱性,增加穗长、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与当地常规施肥+同期喷洒等量清水相比,增产玉米668.6 kg/hm2,增幅6.8%。  相似文献   

9.
宽窄幅小麦/玉米-青贮边际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宽幅小麦/玉米—青贮与传统的窄幅小麦/玉米—青贮两种模式在小麦、玉米边行产量性状株高、千粒重、有效穗数、空秕率、理论产量、复种的青贮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宽幅小麦边行千粒重、有效穗数、理论产量上均高于窄幅小麦,t检验差异显著,说明宽幅小麦较窄幅小麦有较强的边行优势;子粒玉米各行产量性状相比较差异不明显,复种青贮宽幅比窄幅产量高667%,按当年固定价格计算,宽幅小麦/玉米—青贮比传统的窄幅小麦/玉米—青贮纯经济效益高10351元/公顷。  相似文献   

10.
海藻肥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瑞88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施用尿素与海藻肥对玉米云瑞88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千粒重是影响云瑞88号产量最关键因子,另外产量还与出籽率、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施用尿素和海藻肥显著提高了云瑞88号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出籽率和产量,而施用尿素与海藻肥2个处理间除了穗位高外,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都没有显著差异。可用海藻肥代替尿素,形成环境友好型玉米海藻肥施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菌剂大田试验对开发适用于农业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前期筛选获得的两种固氮芽孢杆菌菌剂进行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大田试验,并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价。与对照相比,两种菌剂对小麦和玉米的开花、结穗时间均没有影响,对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株高和鲜重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固氮芽孢杆菌菌剂1可显著提高千粒重,而固氮芽孢杆菌菌剂2可显著提高穗数,两种菌剂均显著提高小麦总产量,最高达到(6 211.24±92.95) kg·hm-2,比对照增产16.23%,其中固氮芽孢杆菌2在减施15%氮肥的情况下,产量达到(6 056.27±24.14) kg·hm-2,相较于减15%氮肥的对照处理增产23.20%,比正常对照增产13.84%。两种菌剂对玉米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作用;在收获期,玉米株高和植株鲜重也显著增加。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面,与减氮15%的对照相比,两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穗鲜重、穗干重、穗长、穗宽和百粒重,固氮芽孢杆菌菌剂1处理后产量达到(8 56 6.27±157.87)kg·hm-2,固氮芽孢杆菌菌剂2处理后产量达到(8 602.70±122.79) kg·hm-2,比减氮对照分别增产18.58%和19.09%。与正常施用氮肥的对照相比,两种菌剂处理后分别增产9.30%和9.78%。上述结果为丰富我国微生物肥料品种资源提供研究基础,为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微生物肥料的田间施用技术推广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小麦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设置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秸秆还田、无秸秆还田且不接种蚯蚓(对照)3种处理,探讨了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加快了秸秆腐熟速度,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夏玉米的营养生长,显著增加了玉米株高、基部第1、2节间直径和叶面积指数,极显著增加了棒三叶叶面积;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处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6.1%、7.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和秸秆还田提高14.5%、5.2%。说明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建议引导农民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以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湘南红壤丘陵区第四纪红壤旱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与玉米产量、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提高玉米的单穗粒重和百粒重,对有效穗数、株高、茎粗、穗粗影响不明显。施用合适的氮肥能明显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以及产值,以N225处理的籽粒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4 570.6 kg/hm2、6 730.0元/hm2,比不施氮肥的处理分别增产37.3%、增收21.3%。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籽粒和秸秆的总吸氮量,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3.8%~16.6%,以N225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黄淮海夏玉米区是典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制度区,统筹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耕作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3个试验处理,其中RN作为对照(CK),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籽粒灌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冬小麦与夏玉米播前耕作均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与RN相比,MN和MR处理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分别提高15.01%、21.14%、3.21%、15.00%和16.44%、24.92%、4.49%、12.60%,即冬小麦播前翻耕提高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分配比例和籽粒最大灌浆速率,进而提高穗粒数与粒重,有利于产量提高。与RN相比,MN和MR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24.03%和30.61%。夏玉米播前旋耕对干物质向籽粒分配比例,籽粒灌浆速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出苗率,进而增加群体数量,提高产量;与MN相比,MR处理的出苗率提高6.29%,这是其产量较MN提高5.23%的主要原因。【结论】与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相比,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和夏玉米免耕(MN)均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尽管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的产量较冬小麦播前翻耕和夏玉米免耕(MN)高5.23%,但结合生产实际,冬小麦播前翻耕和夏玉米免耕播种(MN)更有利于该区域夏玉米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小麦和玉米(20+40)cm种植模式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冬小麦沈农138和玉米唐抗5为试材,采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小麦播量、小麦施肥量、玉米密度、玉米施肥量为决策变量,研究了肥密因素对混合产量的影响;并以米麦混合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提出了(20+40)cm模式复合群体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结果表明,两作物产量与产量三因素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密肥因素主要是通过穗数和穗粒数来影响玉米产量、通过千粒重来影响小麦的产量,并且混合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产量关系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单因子对混合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玉米密度(x3)>小麦播量(x1)>玉米施肥量(x4)>小麦施肥量(x2)。边际产量表现出报酬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晚播小麦产量结构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为该地区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方案。[方法]以目前淮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宁麦13号为材料,在小麦各生育期采用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处理,研究各处理施肥比例对供试小麦产量结构、籽粒综合品质、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基肥施用比例50%的处理(T_3)有效穗、产量均最高,即氮肥运筹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千粒重影响不大,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基肥施用量的增加会降低小麦整体籽粒品质,但可以提高试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合理的氮肥运筹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总氮保持一定的基础上,基肥施用比例增加,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但超过一定的施用量,有效穗开始下降。后期施肥用量对小麦千粒重、穗粒数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即合理的基肥施用量及完善的后期追肥比例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程晋龙  王晖  杨国虎  马云  史天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393-10396
[目的]研究宁夏玉米(Zea mays L.)杂交组合的鉴定评价指标。[方法]以宁夏自育的一些不同类型粒用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玉米组合间各数量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各数量性状(除秃尖长外)均与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穗粒重、收获穗、出籽率、穗长、株高和百粒重是对玉米产量影响相对重要的性状。[结论]明确了产量、穗长、收获穗和出籽率、株高、百粒重、穗行数是宁夏玉米杂交种(组合)鉴定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小麦/玉米带田对玉米带采用平作、开沟种植、微垄种植3种种植模式进行了带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带田小麦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玉米带开沟种植处理的小麦、玉米合计产量最高,为16 503.8 kg/hm2,平作次之,微垄种植最低;开沟种植模式玉米与小麦间0~100 cm土层土壤的平均含水量的差异最大,微垄种植次之,平作最小;玉米带开沟种植模式带田的玉米单株产量、百粒重、生物产量、双棒数、行数、行粒数、株高、穗周长、穗长均高于其它处理,而穗位高、茎周长、秃顶长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重和叶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与穗粒数、穗粒重、每小穗粒数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弄清影响玉米产量性状的主要因素,为玉米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进行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重、行粒数、吐丝期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大,株高、籽粒含水量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小,行粒数、株高、籽粒含水量、吐丝期均通过穗重间接地对穗粒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