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孙淑红     
1999年以桥梁亲本龙育98‐211(优质、丰产)为母本,以优异品系龙选9782(优质、抗病)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10 a 的株系选择、丰产鉴定、抗性筛选和品质检验等分析,选育了集高产、优质和抗病等于一体的水稻新种质‐龙育05‐158,这说明利用性状优良的核心后代种质为杂有效手段.为了选育寒地水稻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必须加强稻种资源的引进与创新,做好配合力的鉴定工作;同时立足寒地稻作,加强耐寒性鉴定.  相似文献   

2.
龙糯3号(原代号龙糯04—129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在2000年以早熟、优质、抗病的中间糯稻亲本材料龙糯99—392为母本,以中熟、优质、丰产、抗倒伏粳稻品种龙粳17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5~2006年所内鉴定,株型、米质、产量、抗病、抗倒伏等综合性状优良,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早熟糯稻组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3.
龙粳17(原代号龙育99-390)是中熟、优质、丰产、耐寒、抗病、抗倒的水稻新品种,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旱育稀植和钵育摆栽,适于机械化收割和优质米生产.  相似文献   

4.
抗病早熟优质的西瓜新种质选育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自美国的抗枯萎病和抗蔓枯病的西瓜品种与东亚生态型的早熟、优质种质杂交,并对分离后代进行连续自交和回交选择,借助抗病性的人工接种鉴定,育成优质的具不同早熟性状的抗病西瓜新种质W6-8、W6-9和 W23-18-7,为选育适合南方多阴雨地区栽培的抗病、早熟、优质西瓜新品种奠定了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3个小麦新种质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山西省小麦抗病性差的现状,以携带有抗病基因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137和92R149为亲本,与感病小麦品种忻96-74、矮多1号、黑粒小麦76杂交,进行抗病、丰产、优质和矮秆基因的重组,选育出3个抗病新种质G10,S06和S25,并综合应用农艺性状、细胞学、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10为半矮秆、特大穗,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S06为矮秆,对白粉病免疫;S25具有5+10优质亚基、紫粒,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G10,S06和S25是小麦抗病、优质育种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华航3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航天诱变技术与品质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创建水稻育种新种质袁培育水稻优良品种。华航31号是利用航天诱变选育的优异新种质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优良水稻新品,该品种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米质为国标优质2级,稻瘟病总抗 性频率98.4%~100%,其中对中B群96.9%~100%、中C群100%,两年区试比对照平均增产6.95%,生产上每667m2最高产量达到727.5kg,2011-2012年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7.
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66份全球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稻瘟病抗性、碾米及外观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66份水稻种质资源中有11份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的抗稻瘟病种质材料,这些优质抗病材料对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理想株型、丰产、优质、抗病、抗冷性较好的青系96 为母本与籼粳交中间类型的丰产抗病BG902 杂交,利用籼粳杂种优势和地理远缘优势把高产、优质、抗病、抗冷聚集在一起,在其F3 不稳定株系中选择高产、优质、多抗株系再与株型好、丰产、优质、抗冷的下北杂交,经过多代系统选育、特性鉴定和中间试验的综合育种技术,多学科协作,育成了集高产、优质、抗病、抗冷和广泛适应性于一体的多优集成新品种超产1 号,这是我省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新品种龙粳2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粳29(龙品02011-2)是1998年以空育131为母本,龙糯2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2009年为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2010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介绍了龙粳29的选育目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造成水稻(Oryza sativa L.)减产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发掘、鉴定和筛选水稻抗性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抗病的水稻品种来抑制稻瘟病的发生,解决水稻生产的障碍并掌握抗性种质资源的抗瘟基因及其分布,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鉴定、抗性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抗性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4个方面,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水稻抗稻瘟病资源的收集、选育和抗稻瘟病基因鉴定,加快抗性育种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松93-8’是优质水稻核心种质,以‘松93-8’作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择。结果表明,11年间育成水稻新品种23个,育成的新品种具有熟期早、米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累计推广种植201.3万hm2;育成的新品种生育期与株高、穗长、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稻穗颈瘟呈极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糙米率、垩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呈正相关,与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表明‘松93-8’遗传力、配合力强,是遗传基础广泛的优质水稻核心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夏播玉米单产低而不稳,抗病性、抗逆性降低,选育玉米新品种,应以多抗、广适、稳产、高产为育种目标。咸阳市农科所通过种质改良和系统选择,选育成功玉米杂交种隆玉五号。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5~98天。高抗大小斑病、穗粒腐病,抗茎腐病、弯孢叶斑病、黑粉病。籽粒含粗蛋白10.0%,淀粉71.0%,粗脂肪4.1%,赖氨酸0.258%,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好、抗倒伏、中早熟、适应性广,成熟时保绿性好。属于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以黄华占、黄广油占、黄广华占 1 号等优质稻核心种质衍生系统为主体,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 下,依据核心种质理想株型模式筛选高产抗倒伏材料,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病区鉴定相结合筛选稻瘟病抗 性基因,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筛选中低直链淀粉材料,采用感官品尝结合米饭食味计分鉴定选择优异食味品质 材料。将传统系谱法、生物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有机综合运用,选育出部标一级优质稻双黄占通过了 2021 年广 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实现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和耐寒等优良基因的有效累加聚合。 双黄占在不同年度 和不同区域试验中表现株型理想,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稻瘟病抗性好,耐寒性强,米质达部标一级,米饭食 味佳,稻米食味品质优异。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双黄占是一个综合性状十分优良的广适性优质常规稻品种,在南 方稻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推广价值。双黄占主要选育创新有稻瘟病鉴定方法创新,稻米食味品质鉴定方 法创新,理想株型选择方法创新。探讨了双黄占品种进一步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冀香糯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利用引进早熟特种稻新香糯为母本、丰产优质糯稻品种冀糯1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选育出的香稻品种。该品种叶片深绿、生长期植株香味飘逸,具有高产、抗病、早熟、抗逆性强等特性。生育期169 d左右,属中粳中早熟品种。适宜在冀、京、津稻区做一季稻种植,最适合缺水稻区或旱育秧节水栽培。米香味浓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1~2级标准。2007~2008年河北省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8 706.2 kg/hm2,较对照垦育20增产1.69%。200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16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谷9号为母本、自选稳定品系安268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海南异地加代动态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夏谷新品种,2011年3月取得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2008-2010年河南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4 580.0kg/hm2、4 965.0kg/hm2,较对照豫谷9号分别增产3.59%和7.80%。该品种株高123.6cm,生育期89d,谷锈病、谷瘟病抗性均为1级,在全国第八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适宜在河南省春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6.
孢囊线虫抗性基因导入及夏大豆高产材料创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孢囊线虫的北京小黑豆和哈尔滨小黑豆为抗源种质 ,以有性杂交导入抗线虫基因并创造高产性能 ,育成了黄豆、茶豆、黑豆抗线虫系列种质和黄豆、黑豆、茶豆抗线虫品种齐黄 2 5、齐茶豆 1号、齐黑豆2号。并相继应用这些创新抗源育成了一批抗孢囊线虫、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于山东种植的有希望的优异材料 9172 4、93746、93747、93748等 ,可望把我省大豆科研、生产推向新台阶、新水平。在早期世代识别出有选择潜力的组合 ,进行重点选育 ,重点鉴定 ,将病地田间选择和病土盆栽抗性鉴定结合交替进行 ,是获得抗病性兼丰产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系陇育0024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系陇育0024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以西峰27号作母本,89-235-11-2-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0-2012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5019.4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6.31%;2012-2013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421.95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6.00%,居参试3个品种(系)的第1位。抗寒性1~2级,抗旱性1~2级,抗青干1级,落黄1级;总体抗锈性表现较好,病情指数在20%以下,具有慢条锈特性。籽粒含粗蛋白质15.25%(干基)、湿面筋32.4%(14%湿基),沉降值29.2 mL、吸水率62.8%,面团形成时间2.7 min,稳定时间1.7 min。适宜在甘肃庆阳、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区山塬旱地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纬海岛型品种日本的“轰早生”为母本与云南省低纬高原型大穗大粒品系“672×716”为父本,进行杂交而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抗寒新品种云粳27号.  相似文献   

19.
云粳优1号是用细长粒型粳稻新品系银条粳作母本,高产、高抗稻瘟病、耐寒的合系3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5年7代选育而成.选育过程中从集团单株选拔开始,每年都对高产性、品质、稻瘟病抗性、耐寒性进行同步鉴定,作为选拔的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对云粳优1号的丰产性、适应性、品质特性、抗病性、耐寒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豫谷2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24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安8023为母本、抗除草剂品种SK38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海南加代动态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除草剂夏谷新品种,在全国第九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二级优质米"。该品种生育期为94 d,株高为110 cm,抗倒伏1级,对谷锈病和谷瘟病抗性均为1级。2011—2012年参加河南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 623.9 kg/hm2,较对照豫谷9号增产2.37%;2014年,参加河南省谷子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143.0 kg/hm2,2015年4月取得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春播、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