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膜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表明,地膜花生和露地花生全株干物质积累,荚果体积增长和荚果产量形成过程,均可用S曲线数学模型(logistic分布)来描述:①地膜花生全株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速率转折点出现在出苗后76—82天期间,而露地花生为出苗后69—70天.在其转折点前后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②地膜花生单株荚果总体积增长速率转折点为结荚期后25天,露地花生为28天.在转折点前后是其荚果体积增长的高峰期.③地膜花生单株荚果干物质积累增长速率在饱果期后28天达到转折点;露地花生为18天达到转折点.转折点前后是其单株荚果总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以花育25为材料,在0.3%NaCl盐胁迫水平下设置4个钙肥施用梯度(T1(0)、T2(75)、T3(150)和T4(225)kg.hm-2 CaO)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钙肥对盐胁迫下花生荚果发育动态及充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干物质积累与体积膨大过程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且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盐胁迫条件下,荚果及籽仁干物质积累和体积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Tm)分别较CK提前4-5 d和2-5d左右,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较CK均显著降低。外源钙的施入极大缓解盐胁迫对荚果膨大与充实的阻碍作用,其中T3处理最为显著。荚果及籽仁干物质积累和体积增大的最大生长速率均较T1处理显著提高,且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较T1均明显延迟,荚果充实度得到提高,最终提高产量。综合荚果发育动态、荚果充实度及产量,在0.3%盐胁迫条件下钙肥适宜施用量为150kg.hm?2CaO。  相似文献   

3.
曲杰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7):31-35
为探讨夏花生单粒播种条件下开花结实规律,探索夏花生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机理。以高油酸花生品种‘菏花1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密度单粒播种随机区组试验,田间开花、下针规律连续标记10株,每隔10天调查1次、采用排水法测行荚果体积的数据、采用烘干法测得荚果干物质重量数据。结果表明开花持续时间随密度增加而缩短,果针的形成受开花数的影响,结荚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先增后降。密度为21万株/hm2的秕果数最少,百仁重最高,产量最高。因此,夏花生单粒播种应适当增加密度,密度过高单株开花结实少,密度过低则影响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4.
钙肥对盐胁迫下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施用钙肥对盐胁迫下花生荚果发育动态及充实度的影响。以‘花育25’为材料,在0.3%NaCl盐胁迫水平下设置4个钙肥施用梯度[T1 (0 kg/hm2)、T2 (75 kg/hm2)、T3 (150 kg/hm2)和T4 (225 kg/hm2) Ca O]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荚果干物质积累与体积膨大过程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且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盐胁迫条件下,荚果及籽仁干物质积累和体积最大增长日(Tm)分别较CK提前4~5天和2~5天左右,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较CK均显著降低。外源钙的施入极大缓解盐胁迫对荚果膨大与充实的阻碍作用,其中T3处理最为显著。荚果及籽仁干物质积累和体积增大的最大生长速率均较T1处理显著提高,且最大增长日出现时间较T1均明显延迟,荚果充实度得到提高,最终提高产量。综合荚果发育动态、荚果充实度及产量,在0.3%盐胁迫条件下钙肥适宜施用量为150 kg/hm2CaO。  相似文献   

5.
及时收获对于获得最大的种子活力和种子产量是很重要的,许多牧草都具有种子脱落及其他种子生产的问题。裂荚是广布野豌豆种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种子和荚果的生理学特征、种子的抗逆能力来进一步确定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的收获时间。在广布野豌豆荚果发育过程中,每隔3 d收获1次荚果,到荚果开始出现开裂为止(盛花后第42 d)。结果显示,盛花后36~42 d,荚果干重、千粒重达到最大及荚果含水量达到最小,在此期间NaCl和Na2CO3胁迫下的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及胚根长均达到最大值。因此,广布野豌豆在裂荚前6 d收获不影响种子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夏花生开花结实性及提高饱果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豫审8159夏花生品种的研究发现,其单株开花量为75~95朵,受精率45·1%,结果率33·0%,饱果率52·0%,且第1、第2对侧枝荚果量占产量的大部分。试验证明:在6月1~21日播期范围内,适期早播可提高夏花生饱果率和产量,同时增施肥料、花荚期灌水、适期化控、根外施肥等栽培措施,可使饱果率提高3·5%~14·6%,荚果产量增加255·9~812·7kg/hm2。  相似文献   

7.
花生荚果若采收后不及时脱水干燥或者采收期遇到阴雨天气,会加大花生黄曲霉污染的风险。不同花生品种荚果的脱水速度具有差异性,较短的荚果脱水时间可以降低自然晾晒期遇雨受潮的几率,从而降低黄曲霉侵染的概率,若采用机械烘干也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提高效益。本研究以35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花生品种脱水速率并进行聚类分析,将35个品种分为4大类;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脱水速率与花生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脱水速率与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荚果长、宽、高,产量呈正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负相关,均不显著,但与果壳厚呈显著正相关;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5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为花生品种的生产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花生地下害虫——蛴螬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是目前危害花生最大的害虫。蛴螬主要取食花生荚果和根,虫量多时可成片将花生荚果和根吃光,严重影响产量。有些地方由于蛴螬的危害,花生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四带"种植可增产20%~25%,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带壳种植花生带壳种植以选用早熟品种为宜,为促进种仁吸收水分,应先将荚果晒3天,然后再将双仁果掰成两个单仁果。同时应比当地常规播种期提前15~20天,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二、带芽种植把花生荚果放入30~35℃温水中浸泡6~8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外源钙对盐碱地花生生长的影响作用,以花育25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盐碱土与非盐碱土2种类型土壤上施用外源钙对花生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与非盐碱土相比,盐碱土上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指数、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均受到严重抑制从而导致产量降低。非盐碱土施用外源钙会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LAI)峰值,并提高荚果期后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Pn)、SPAD值及叶面积指数(LAI),具有延缓花生衰老的作用;盐碱土花生施用外源钙不仅延缓了荚果期之后叶片的衰老,并于荚果期之前减小了叶片SPAD值降幅,提高净光合速率最大达55%,从而增加盐碱土花生地上部分的干物质积累,外源钙用量为52. 2 kg/hm~2时作用不明显,仅对花生株高有促进作用,随着外源钙用量增加花生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最大生长速率大幅提高,且增加了花生荚果的出米率,使产量得到提高。此试验条件下,以外源钙用量为156. 6 kg/hm~2时花生产量提高43%,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花生生产实践中钙肥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旨在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分期播种法,利用试验数据,建立28个生长模型(方程均通过0.01的极显著检验),将玉米灌浆期百粒干重、百粒体积随灌浆日数增加的时段分为三阶段,即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适时播种的玉米吐丝后百粒体积、百粒干重增加进入渐增期,终止日分别为吐丝后的6天和20天,此后进入快速增长期,时间分别为22天和18天;其后到籽粒体积和干重增加进入缓慢增长期。适时播种的玉米百粒干重增加逐渐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0~502.4℃·d,增幅0.014 g/℃·d;快速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502.4~938.4℃·d,增幅0.049 g/℃·d;缓慢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938.4~1355.1℃·d,增幅0.018 g/℃·d。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有机肥替代无机N肥的有效途径,以主推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材料,利用小区试验研究基施有机肥替代无机N肥分蘖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不施无机氮肥或者施用有机肥替代无机N肥高峰苗数会增加,会推迟高峰苗出现时间。有机肥替代无机N肥使抽穗期剑叶、倒2叶、倒3叶叶基角变小,倒3叶叶长增加,延缓抽穗后顶三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度,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实现增产,对水稻农艺性状影响不大,主要影响是株高。  相似文献   

13.
周晓婴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8):110-114
氮肥作为植物生长最重要营养元素,其施用量的多少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油菜含油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宁油22作为材料,在0 kg/hm2、320 kg/hm2和640 kg/hm2三个不同氮肥水平下分别测定宁油22种子和角果皮的含油量,同时检测G3PDH和PK基因在不同氮肥水平下以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结果发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宁油22含油量下降,在0 kg/hm2和320 kg/hm2水平下下降不明显,在640 kg/hm2水平下明显下降,并且G3PDH和PK基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基因表达量均增强。本研究还分别分析了G3PDH和PK基因在种子跟角果皮中的比值以及开花30天后跟开花15天后的表达比,结果表明G3PDH基因在种子与角果皮的比值跟开花30天后跟15天后的表达比,均在640 kg/hm2水平下达到最高;PK基因在种子与角果皮中的比值在640 kg/hm2水平下达到最高,在开花30天后跟15天后的表达比在0kg/hm2水平下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包膜复混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于2010—2011 年以‘湘油1613’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2 个地方设计小区试验,研究2 种施肥条件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复混肥处理的基础上,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平均达到10.23%,提高了油菜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程度,仅有每角果粒数的变异性低于普通复混肥处理,其中地上部干重变异系数达到最大值0.58,千粒重的变异最小。包膜复混肥对根干重的变异性程度的提高达到最大值0.24,对产量变异程度的改变最小,仅有0.02,可以认为包膜复混肥能够改善油菜的生长形态,获得高产的同时可以起到稳产的效果。与普通复混肥相比,包膜复混肥提高了各性状之间以及各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主要加强了对性状株高、分枝数、茎干重、角果皮干重、每株角果数的提高。包膜复混肥处理的前2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49%,分别代表了油菜的整体生长状况与角果性状的信息,普通复混肥处理的前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9.00%,分别代表了主茎性状与产量的信息,角果性状的信息和主茎与千粒重的信息。不同施肥条件下,各性状的重要程度发生改变,施用包膜复混肥条件下,茎干重、角果皮干重、产量、株高、主茎节数、每株角果数具有较大的重要程度,应进行重点选择,可作为施用包膜复混肥料的条件下评价油菜生长状况与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mung bean by spraying 500, 1000 and 1500 ppm CCC, 14 days after the emergence of seedlings. Results showed that:
CCC application at 1000 and 1500 ppm led to stem shortening.
Dry weight of shoot system, leaf area, leaf thickness and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000 ppm CCC.
CCC at 1000 ppm increased amylase and invertase activity in the leaf tissue.
CCC at 1000 ppm increased the pod number/plant, seed number/pod, leading to increased seed yield/plant.
CCC had no effect on the 1000 seed weight.  相似文献   

16.
水稻分蘖对水稻产量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水稻分蘖特征特性,选用了6个不同的分蘖势类型水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水稻品种分蘖势在0~0.3667个/株·d,叶片生长速度在0.1500~0.2143片/株·d,西科12、Y两优143、Y两优2号为强分蘖势的品种;而科优21、Q优6号、紫优93是弱分蘖势的品种.对强分蘖势的水稻品种在分蘖期进行氮肥营养调控研究表明:在较高土壤肥力的条件下,不施氮肥处理能确保高产目标有效穗的实现,减少了无效分蘖的发生,Y两优143和Y两优2号的成穗率达到63.16%和64.47%,显著高于施用分蘖肥的处理.施用氮肥后,明显导致发生较多的无效分蘖,两个品种的成穗率比对照降低5.72%~6.69%和5.11%~9.1%.通过对分蘖势弱的品种施用不同分蘖肥研究表明:在较高的土壤肥力下,少施用氮肥对水稻确保有效穗和提高成穗率有利,施用10%的分蘖肥处理下成穗率达到63.53%,高于其他的处理1.43%~5.35%.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贵烟5号适宜施氮量,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贵烟5号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贵烟5号团棵期农艺性状和现蕾期总叶片数的影响不大,对现蕾期最大叶长宽影响较大,根、茎、叶干重分别在栽后50d、40d、30d之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施氮量6.5kg/667m2和7.5kg/667m2均满足优质烟的要求;大田生育期、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施氮量6.5kg/667m2分别为138d、176.2kg/667m2,施氮量7.5kg/667m2较3.5kg/667m2长15d、高27 kg/667m2。而产值、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价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最大均为施氮量6.5kg/667m2,分别为3760.3元/667m2、43.29%、86.69%、21.87元/kg,较其他处理高273.9~1041.3元/667m2、1.67%~16.6%、3.93%~19.04%、1.14~3.65元/kg;综合农艺性状和产质可知,6.5kg/667m2为贵烟5号的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8.
包膜互混肥对油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明包膜肥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互混肥对‘湘杂油161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包膜互混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产量达到2646.1 kg/hm2,增产幅度为26.9%。包膜互混肥能够有效提高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也有小幅提高。包膜互混肥处理氮磷钾积累量相对较高,且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