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兴红茶品质特征及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宜兴古称"阳羡",产茶历史悠久。据考证,宜兴产茶始于东汉,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阳羡贡茶"之美誉。曾荣获1915年巴拿马赛会金奖,并多次获得"中茶杯"、"国饮杯"和"陆羽杯"等特等奖。宜兴红茶,简称"宜兴红",是阳羡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长期发展,宜兴红茶(宜兴红)已成为宜兴市茶叶产业的标识性产品之一。目前,全市茶园面积75000亩,红茶产量2308t,占全市茶叶总产值的36.5%。为进一步提高宜兴市茶叶市场竞争力,宜兴市茶叶主  相似文献   

2.
正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唐代阳羡茶即有盛名,陆羽认为阳羡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苏轼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咏茶名句。明代周高起《洞山齐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茶品为阳羡雪芽(绿茶)、竹海金茗(红茶)。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宜兴属吴国称荆溪,秦朝改称阳羡,辖会稽郡。汉析浙东为会稽郡,浙西为吴郡,阳羡则辖吴郡。隋文帝时改称义兴,宋太平兴国元年改为宜兴,属常州。其地东临太湖,南部多山,盛产茶叶、陶瓷,阳羡茶与紫砂壶古今闻名。阳羡茶名始见  相似文献   

4.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的千古名句,曾让江苏宜兴阳羡茶名重千载,誉满天下。时过境迁,如今的阳羡茶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名,由于缺少强势的商业品牌,导致宜兴阳羡茶难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处境十分堪忧。注意力经济时代,品牌的力量不容小觑。阳羡茶之崛起,打响品牌是关键,其中,文化作为建构品牌的核心内容,是阳羡茶进行产业创新的精神基础和动力源泉。文章对阳羡茶文化品牌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推动融合发展,打造品牌;确保品质,适度创新;树立形象,宣传推广三个方面来打造阳羡茶特色茶文化品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太湖西岸、紫陶古都宜兴市南部山区——阳羡风景名胜区腹地,苏南第一峰——铜官山南麓,千年古刹——芙蓉寺所在地芙蓉山下,层峦叠翠、雾峰萦云,林清竹静,秀水吟溪,环境优美,有着60年发展历史,全国闻名的省属国有专业产茶企业——江苏省芙蓉茶场就坐落在这里。该场占地面积5800亩,拥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区  相似文献   

6.
程勉中 《中国茶叶》2001,23(1):40-41
"紫瓯烹团月,香茗涤新源."紫砂壶与茶文化不可分离.宜兴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当地产茶有着密切关系.宜兴产茶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就著称于江南一带,到了唐代,阳羡茶更是名闻华夏.紫砂壶沏茶的妙处,明代李渔曾这样写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难看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上斗茶活动源起于唐代。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该诗反映了唐代常州和湖州新茶进贡之前,有品阳羡茶与紫笋新茶的活动,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这应是贡茶惯例。至宋代,斗茶活动十分盛行。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  相似文献   

8.
<正>宜兴产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古时就以出产"阳羡贡茶"著称于世,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古茶区之一,也是江苏省最大的产茶区。茶叶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山区,是宜南山区的特色产业。经长期发展,茶叶已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但茶产品主要为初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为缺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亟待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旅游的兴起,以茶产业为基础的茶旅游倍受青睐,它涵盖了观光、体验、购物等多种旅游功能,是集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芙蓉茶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兴市南部著名的阳羡风景区腹地,境内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气候温湿、土壤肥沃、生态优越,是难得的宜茶之地。1951年初,宜南山区的千年古刹芙蓉寺所在地建立劳改农场,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张志澄先生应邀驻守芙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立了拥有茶园2000余亩的省属国营茶场,成为引领江苏茶业发展的典范和全国闻名的产茶企业。在建场以来的相当一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08,(4)
紫笋茶史称顾渚紫笋,也称顾渚石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茶。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毗陵(常州)太守、御史大夫李栖筠在阳羡(今宜兴)督造贡茶,适逢一位山僧献上长城(今长兴)顾渚山产的茶叶,茶圣陆羽尝后认为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遂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紫笋一名,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茶产业进入鼎盛时期,贡茶品种多,贡额更多。康熙皇帝颁布征收贡茶悬赏诏书:"进献贡茶者,庶民可升官,犯人可减刑"等,各种贡茶源源入京。杭州龙井、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也在此时入贡。然而,该时紫阳茶早已入贡千年。紫阳茶自唐宋至清,作为贡茶乃一脉相传。最近,陕西省档案馆在整理、抢救馆藏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时,发现了"紫阳茶"作为朝廷"贡茶"的档案记载。这是一份清朝光绪三年(1877)正月二十八日,陕西省紫阳知县唐青甫差遣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信票"。"信票"又称作"宪票",是清代官府常用的票文,用于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示,与牌文相似。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86,(1)
调查组一行六人,受浙江省茶叶学会委托,于1985年8月20~26日,对宜兴芙蓉茶场、川埠无锡茶科所、阳羡茶场等进行为期一周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宜兴地区茶叶生产概况江苏省现有茶园22万亩,84年产干茶约  相似文献   

13.
建茶是闽北茶叶的总称 ,生产历史悠久 ,在茶叶发展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贞元中首创研膏、腊面茶为贡 ,南唐北苑立茶官 ,北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焙” ,龙团凤并从此诞生 ,取代了江苏阳羡历史名贡茶。历五代宋元 ,垂延四百多年盛名不衰 ,史家称“龙凤盛世”。北苑贡茶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 ,以及花色品种 ,层出不穷。于是饮茶习俗风行九州 ,饮茶方法从煎茶发展到斗茶、点茶、分茶和设茶宴。烹茶时已讲究茶质、水质、茶具、火侯和冲泡技巧。唐、宋建州“煎茶法”、“点茶法”、“斗茶法”已是武夷茶艺的雏型。不愧为“建溪官茶天下绝”。…  相似文献   

14.
金瓜贡茶     
邓时海 《中国茶叶》2005,27(2):38-38
清朝雍正七年(1729),云南总督鄂尔泰选取最好的普洱茶青,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进贡皇室,普洱茶成为了贡茶行列中的一员.同时普洱茶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贡茶中的新宠."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宫廷美谈.明朝<滇略>中说:"士庶所用,皆普茶"这句话,应该是为清朝而写的.为了配合贡茶的质和量的控制,明文规定"贡后方许民间贩卖",普洱茶已风靡天下."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普洱茶事业,曾经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5.
宜兴古称"阳羡",产茶历史久远,经长期发展,茶产业已成为宜兴南部山区的主导产业。本文介绍了宜兴茶产业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阳羡雪芽茶在宜兴名优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总结了阳羡雪芽茶的品质特征及其加工工艺,旨在为阳羡雪芽茶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及景观规划学中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江头贡茶生态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实践,提出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江头贡茶生态休闲农庄规划设计总体构架、理念、原则、要点和内容等规划新理念,并规划出"一中心·四板块·十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从而打造江头贡茶农庄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略说贡茶     
我国贡茶的历史非常久远。茶叶何时成为贡品?循着文字记载的蛛丝马迹,据说其源头可以追寻到公元前10世纪的周武王时期,距今已然三千余年。贡茶初始,仅属于土贡生质。自唐代开始,贡茶有了进一步发展,且逐渐形成了贡茶制度,并由此一直沿袭至清王朝的寿终正寝。唐朝最早在湖州长兴和常州义兴(宜兴)交界的顾渚山设立贡茶院,纳入官府直接管理,并设官督造,细求精制。每年集"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采制贡茶"顾渚紫笋",并按规定时间送抵京城。到了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帝王嗜茶,也数宋代最甚,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他不仅爱茶,而且懂茶。他还研究茶学,亲自撰写《大观茶论》。佞臣投皇帝所好,以求幸进,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因此,宋代贡茶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保留顾渚山贡茶院,贡焙重心逐步由浙江移往福建,建安北苑贡茶(亦称"建茶")  相似文献   

18.
郑明道 《中国茶叶》2011,33(2):34-35
人们一谈起紫砂壶,就会想到发祥地宜兴,如古人李渔在《杂说》中赞美"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莫过于阳羡"。阳羡为古宜兴。周容(宁波鄞州人)在《宜兴瓷壶记》中说:"今吴中较茶者,壶必宜兴瓷云"。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符号消费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以贡茶为例,贡茶一经出现就与某种意义联系在一起,它既是封建帝王以及皇宫贵族的消费物品,通过消费又体现出这类群体的特殊地位及身份.随着帝制终结与封建社会的灭亡,贡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即是说社会为贡茶赋予了新的内涵及其象征意义,从而使贡茶得以恢复与延续.于是,结合当代符号消费的...  相似文献   

20.
云雾贡茶(Camellia sinensis(L)Kuntze var.niaowangensisQ.H.Chen)原名鸟王茶或仰望茶,栽培种植历史悠久,唐朝时被茶圣陆羽收录记载,公元1325年开始向朝廷进贡,至明清已成为皇家珍品,乾隆时列为全国八大名茶之一,是全国唯一有碑文记载的"贡茶",2011年正式定名为云雾贡茶,生物学特性研究报道较少。云雾贡茶主要分布在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上坝、长寿、竹林、中寨、山寨、石门、排上、高寨、关口等18个苗族村民组。长期以有性繁殖为主,主要分化为小叶、中叶和大叶三种叶表现型。为选育遗传性状稳定的云雾贡茶优良品种,2008~2011年贵州科学院组织科研人员对云雾贡茶有性繁殖苗种群进行系统的生物学特性调查,以当地引种的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现将比较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