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7,(4):692-696
旋毛虫抗原基因T668是本实验室发现的1条高反应原性的特异性抗原基因,该基因编码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本试验利用重叠PCR的方法对旋毛虫抗原基因T668成功实现酶活性中心重要位点定点突变改造,将酶活性中心的结合位点259位亲水性丝氨酸和催化三联体中240位的丝氨酸分别突变为疏水性丙氨酸,并构建、纯化了可溶性表达的双位点突变的重组蛋白,后经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与旋毛虫感染26d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为后续开展对该丝氨酸蛋白酶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检测T668基因mRNA及蛋白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中的时空表达情况。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从旋毛虫新生幼虫出生即开始转录,随着日龄的增加,T668基因mRNA逐渐减少,在感染后11~14 d T668基因的转录趋于停止。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在感染后1d,旋毛虫虫体即有T668蛋白表达;感染后6~13d,T668蛋白分泌到肿大的肌细胞核上;14~20d,肿大的肌细胞核上基本观察不到T668蛋白,但整个虫体仍有很强的蛋白表达。这提示在旋毛虫的寄生过程中,T66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呈一定的时空特点,这可能对旋毛虫包囊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RT-PCR技术从中国河南猪旋毛虫(国际标准虫种编号为ISS534)新生幼虫得到T668基因,并克隆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BHK细胞。EGFP标签证明质粒DNA成功转染到细胞中并得以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细胞裂解液样品中有1条约77 000的条带,可被绿色荧光抗体及猪感染旋毛虫阳性血清所识别,与预计大小一致,表明成功构建T668-pEGFP-N1真核表达质粒,并在BHK细胞融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免疫细胞由树突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组成。旋毛虫入侵机体后,这些先天性免疫细胞作为前沿免疫防御系统,首先快速发挥各自作用,并诱发更加有效的Th2型免疫应答,在保护机体免受重大损伤、抵制并排除旋毛虫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论文详细综述了旋毛虫感染机体后,机体先天性免疫细胞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以及相关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旋毛虫P53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本实验采用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免疫剂量为50μg/100μL,每隔10d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10d,每只小鼠以200条旋毛虫肌幼虫攻虫。分别检查感染后7d小鼠肠道内成虫数量、体外培养雌虫所产新生蚴数量以及感染后35d肌肉荷虫量。结果显示:小鼠肠道内成虫、新生蚴和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61.9%、53.45%和71.48%,表明旋毛虫表达P53基因的重组蛋白对小鼠产生了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感染小鼠对p46 000重组抗原的抗体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和p46000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对小鼠人工感染旋毛虫后的抗体应答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以肌幼虫200条/只经口感染小鼠后,肌幼虫ES抗原在感染后9d可检出抗体,并于感染后35~42d达到最高水平;应用重组抗原检测时,感染后10d可检出抗体,抗体水平略低于用ES抗原,但是其消长规律基本一致.而且与阴性血清相比差异明显;抗体在117d后仍维持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从T668基因编码的蛋白中寻找到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抗原表位,对T668主要抗原表位区进行抗原表位作图,进一步设计了一套共16条覆盖整个抗原表位决定区的短肽,并与GST融合表达,用Western blot筛选具有高反应原性的短肽。结果显示,N5EM4、N5EM5、N5EM7、N5EM8、N5EM9、N5EM116条融合短肽与感染旋毛虫的猪血清有强阳性反应条带,但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假阳性。将筛选出的6条短肽人工合成后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利用Dot blot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融合短肽N5EM11-BSA表现出良好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此抗原短肽的发现对进一步确定T668蛋白虫体定位、功能及旋毛虫病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五种旋毛虫抗原对猪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粗抗原、排泄分泌抗原(ES)、表面抗原(SA)及成虫ES、SA5种抗原对猪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5种抗原对猪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原性,可诱导猪体产生对攻击感染的抵抗力(减虫率),其中肌幼虫粗抗原为55.20%;肌幼虫ES为42.56%,肌幼虫SA为72.21%;成虫ES为32.92%;成虫SA为42.17%。免疫5种抗原后用肌幼虫“B”抗原、新生幼虫可溶性抗原及成虫可溶性抗原进行ELISA检测,均可测出血清抗体应答反应,其中以相应抗原测出的抗体应答较强烈。免疫5种抗原后猪外周血液中B淋巴细胞减少,Th及Ts增加,Th/Ts比值降低,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9.
旨在构建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的重组罗伊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L.reuteri),并评价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效果。利用PCR扩增实验室分离保存的PCV2b型毒株的cap蛋白基因,以猪源L.reuteri为宿主菌,构建表达cap蛋白的重组菌株pPG-T7 g10-PPT-cap/L.reuteri,通过口服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粪便、鼻腔洗液、生殖道洗液、肠黏液中抗原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小鼠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后攻毒的小鼠体内器官的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口服免疫重组乳酸菌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粪便、鼻腔洗液、生殖道洗液、肠黏液中s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和对照组相比,IFN-γ、IL-2、IL-4、IL-12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IFN-α无显著变化;体外孵育PCV2和小鼠脾淋巴细胞结果表明,重组乳酸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口服免疫重组乳酸菌组小鼠脾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口服免疫重组乳酸菌组小鼠体内的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PCV2 cap蛋白的重组罗伊氏乳酸杆菌,经口服途径免疫动物,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能够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对不同血清型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的副猪嗜血杆菌(HPS)重组抗原蛋白,本研究将390只6周龄雌性昆明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30只,分别为HPS血清型5型单个重组蛋白免疫组:外膜蛋白(D15)组、分泌蛋白(afuA)组、转铁结合蛋白(tbpB)组、细胞致死膨胀毒素(cdtC)组、PBS组,联合重组蛋白免疫组:HPS血清...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对重度感染旋毛虫后小鼠心肌损伤的研究。通过对小鼠接种旋毛虫,1 000条/只,分别于不同时间对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CK-MB和cTnT进行动态检测,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H-FABP比CK-MB、cTnT敏感性高(P<0.05),出现及达到高峰的时间最早;感染旋毛虫后19d~24d,心肌组织损伤最为严重。H-FABP可用于早期旋毛虫病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对感染旋毛虫后小鼠心肌损伤的致病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小鼠接种旋毛虫,1 000条/只,分别检测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瘦素(Leptin)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基因PKB、Bax、Caspase9、Apaf-1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eptin和MIF及线粒体凋亡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感染旋毛虫后,T-SOD及NO含量均在14d出现峰值,ATP酶含量呈下降趋势。试验结果为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A refrigeration technique to differentiate the subspecies, Trichinella spiralis spiralis and T. spiralis nativa is described. Trichinella spiralis spiralis trichinae in musculature do not survive 48 hours post-refrigeration at -32 degrees C while T. spiralis nativa will survive 72 hours and longer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物(核酸酶抑制剂ATA阻断DNase酶活性条件下)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活性氧生成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物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减少活性氧生成,促进细胞因子IL-1β、IL-10和TNF-α的表达,降低IL-4的表达,对IFN-γ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旋毛虫排泄分泌物能够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免疫逃避机制等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