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创建于2000年,前身为1958年创立的土化专业和1994年创建的环保专业,1995年成立资环系,2000年成立资环学院。现设4个系,即土地资源系、环境科学系、土壤科学系和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系,并辖“二所二中心”,即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所、环  相似文献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成立于1997年6月6日,她是在原来土壤农化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壤农化系是191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当时的复旦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和东北农学院土壤肥料系合并而成的。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全院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58人,教辅人员7人,行政人员4人。在教学科研人员中,有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5人,讲师(助理研究员)25人,助教8人。教师队伍中8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8人。  相似文献   

3.
莱阳农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前身为农学系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由于学科发展与学校建设的需要,2005年8月正式成立。目前,学院设有植物营养、土地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4个教研室,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健康、土壤肥料2个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正>资源与环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师66人。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讲师21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44人。从教师学缘结构上看,外校专业的占60%以上。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2人,其中外聘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4人,外聘导师4人。学院现有7个教学系和2个教学实验中心,校外固定实习基地23个。  相似文献   

5.
《辽宁农业科学》2012,(3):93-9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下设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环境资源研究室,新型肥料研究室,综合办公室(含土壤肥料测试分析),微生态与农村能源研究室。现有职工33人,其中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6.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蓬勃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在原土壤农化专业和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的基础上,应时代需要整合而成的新学院,目前设有4个系2个研究所和2个服务中心。拥有4个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和2个函援专业。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行政人员5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11人。具有1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和生产成果累累,在资源环境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通过对历史回顾、学院现状分析、未来学院学科平台设计和建院理念4个方面,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以文会友,与社会各界互励互勉。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是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06年12月成立的,始建于1962年。现有职工79人.在职职工36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11人,博士4人,硕士6人。研究所下设土壤资源与养分信息管理、新型肥料、节水农业、土壤肥力与环境监测4个专业性研究室和一个综合性化验室。拥有复合肥厂、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河南农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个科技型企业。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通讯》2009,(1):I0001-I0001
曾亚文,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中心主任,国家大麦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产业分会常务委员;兼任云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生导师云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导师,作为第二博士生导师与中国农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70多篇,其中SCI收录11篇;已培养或在培博士生和硕士生20名,参与编写6部专著。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06,12(1):F0003-F0003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原天津市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现有在职职工36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8人,其中研究员3人,博士2人,硕士9人,人力资源进入全国农业研究所百强之列,先后完成国家和部,市级科研项目6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40余项,获国家和部、市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相似文献   

10.
秦娟  徐微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55-156,161
环境法是1个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在生态、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可使学生熟悉各种法制法规以及各类规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及具有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与资源纠纷的能力。在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的基础上,指出了生态、环境等专业开设该门课程的必要性,针对这些专业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配置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关于生态、环境类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的观点,以初步构建其《环境与资源保护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一、概况1958年,在土壤农化专业建立了土壤学科,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1986和2003年分别获土壤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土壤学科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目前,土壤学科已形成土壤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农田土壤污染监控与修复、土壤养分管理与环境安全3个特色鲜明的稳定研究方向,支撑了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资源利用、环境科学、农业环境保护和植物营养学5个硕士点,农业资  相似文献   

12.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3):F0002-F0002
章力建 男,1952年生于上海,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比利时让布鲁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先后任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副研究员;科研部交流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国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1994年起,先后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3.
<正>缓释、控释肥已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农业优先主题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安排了8个重点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及18个基础科学问题。作为重点领域的农业,安排了9个优先主题,其中第6个优先主题为环保型肥料创制和生态农业。重点研究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关键技术,专用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与相关设备。为什么要将环保型肥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测土施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推荐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2006,(4):F0002-F0002
1基本概况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为省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土壤、气候、水综合利用与评价;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保护;植物营养机理研究;可持续农业发展等4个方面研发工作。在职职工42名,其中技术人员30名,高级技术人员16名,突贡专家2名,院学科带头人2名,博士2名,硕士8名,在读硕士7名。全所现有试验地50亩,微区试验池200个、1500平方米。建所48年来,有8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为河北省土壤肥料学会和河北省耕作学会挂靠我所,控股河北肥尔得肥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解福建地区土壤、种植、用肥和植物营养方面的具体情况,记者在福州市拜访了福建农林大学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延。蜜柚种植:须合理施肥平衡营养《中国农资》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福建地区土壤与植物营养方面的情况,以及您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李延:我目前主要从事果树营养研究和果园土壤分析。近几  相似文献   

17.
西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学科是国务院1998年6月批准的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涵盖着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999年2月经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11人,...  相似文献   

18.
周晓果  王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03-9404
利用ASP+ACCESS技术对校园所有人工种植的园林植物和保存下来的乡土树种进行收集、整理、整合,建设了北航北海学院校园植物数据库系统。从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用户管理、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等方面描述了该系统的实现过程,最后结合校园现状,总结出校园植物资源数据库对园林植物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丁恩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68-22169,22181
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为例,阐述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数字图书馆构建的意义和目标,同时根据目前的文献信息资源类型和用户的应用要求,从知识资源系统和知识服务系统两大部分探讨其内容架构。  相似文献   

20.
资源与环境科学是基于地球科学的知识,针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揭示地球系统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和各类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此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持。要实现新型的工业化,就得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关键还在于能否保证自然资源的持续供给和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明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