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长须刺蛾颗粒体病毒(GV) 1983年以来,在广州市郊龙洞地区的麻栎、柿树下,发现有长须刺蛾(Hyphormaminok walker)的自然死亡幼虫。死虫黑色,一触即破,流出浓汁液。镜检汁液,有折光性很强的颗粒。用氨基黑染色,颗粒呈兰黑色。1984年6月中旬,在本所的麻栎树上采回幼虫,于15日在室内用养虫盅(10×15厘米)饲养复接,17日出现部分幼虫死亡。幼虫死亡前活动迟缓,颜色变淡,失去原有光泽,附着力弱,大部分幼虫掉落盅底,腹部肿胀。死虫变黑,初期无臭。虫体一触即破,流出浓汁。  相似文献   

2.
<正> 榆毒蛾Ivela ochropoda Eversmann.又名榆黄足毒蛾,幼虫为害榆属树木。1979年5月,我们在北京西郊发现榆毒蛾自然死亡的幼虫。死虫倒挂于树枝或叶片上,死虫体组织液化、体壁易破、体液浑浊无恶臭。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折光性强的多角体,将这种多角体回接榆毒蛾幼虫时,可再次出现相同的感染症状和引起幼虫致病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长须刺蛾颗粒体病毒 1983年以来,在广州市郊龙洞地区的麻栎、柿树下,发现有长须刺蛾(Hyphorma minok Walker)的自然死亡幼虫。死虫黑色,一触即破,流出浓汁液。镜检汁液,有折光性很强的颗粒。用氨基黑染色,颗粒呈蓝黑色。 1984年6月中旬,在本所的麻栎树上采回幼虫,于15日在室内用养虫盅(10×15厘米)饲养复接,17日出现部分幼虫死亡。幼虫死亡前活动迟缓,颜色变淡,失去原有光  相似文献   

4.
细皮夜蛾(Selepa celtes Moore)是一种为害八宝树、大叶紫薇等树木的害虫。1984年10月初,在本所标本园的八宝树上采到幼虫(见封二图1)。于室内用养虫盅(规格10×15cm,并燃烧酒精消过毒)饲养,至10月18日幼虫全部死亡。死虫大部分掉下盅底,体色变黑,表皮不易触破(见封二图2)。镜检死虫,有大量的多角体。多角体呈三、四至多边形。同年10月20日又在八宝树上采回幼虫,在室内用上述养虫盅饲养。22日有部分幼虫死亡,死虫症状同上。镜检亦观察到有同种的多角体。在无病区的大叶紫薇树上,采回  相似文献   

5.
<正> 粉白灯蛾[Alphaea phasma (Leech)]属鳞翅目灯蛾科的一种植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据在昆明及其附近地区调查,寄主达110多种,分别隶属于55科94属。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危害果树、蔬菜和观尝植物等。1980年8月,在本所林地发现有5龄自然罹病死亡的幼虫。虫尸经分离鉴定,其病原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一、材料和方法 1.样品采集:1980年8月在昆明黑龙潭云南省林科所林地采到自然死亡的粉白灯蛾幼虫虫尸,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2.多角体的分离:将死虫装入指型管,加少量无菌水置冰箱中自解一周后,用玻璃棒  相似文献   

6.
<正>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chao)是毛竹的主要食叶害虫。据报道,在福建、江西、广西、四川、湖南等省均有发生,严重时竹叶被食光,致使毛竹成片枯死。 1981年,我们在闽清县上莲公社文革山林场毛竹林内,发现不同龄期的刚竹毒蛾幼虫自然罹病死亡。死虫以尾足倒挂在枝条上。1982年4-6月间,在上述竹林采集自然罹病死亡虫尸,进行分离、提纯与鉴定,确认病原体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7.
<正> 乌桕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 Hampson)是乌桕的重要害虫。分布予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1985年5月下旬,我们在南京市铁心桥乡乌桕林内,发现乌桕毒蛾幼虫自然罹病死亡。幼虫染病后,早期症状不明显,稍后表现食欲不振,取食量渐减,行动和反应迟钝,体色变淡,死亡时呈“∧”形或倒挂下垂于枝叶上。死亡虫尸体内组织液化,体壁易破,会流出乳黄色体液。虫尸体经捣碎、过滤、差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等处理,分离物呈乳白色,镜检分离液,能见到大量折光性很强的多角体。经透射电镜观察,多角体呈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四边形、六边形和近似圆形等多种形状,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27日至4月7日,延安地区桥山林业局对建庄、腰坪和新村三个营林区越冬后的油松毛虫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树干2米以下树皮越冬幼虫全部死亡,平均单株死虫52条,最高325条。4月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程前来考察油松毛虫的黄复生、侯陶谦两位专家闻讯后感到十分惊奇,在省森防总站的配合下复查了三个营林区的12个林班,所查之树除死虫外未见1条活虫,进一步验证了害虫是越冬期间死亡的。  相似文献   

9.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是我省柏木林区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的食叶害虫。1989年我们在四川省金堂县采集到一批自然病死虫,经分离、鉴定、室内毒力生物测定和林间初步应用表明:该病毒是1株新分离的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clear Polyhedrosis Vrius,简称PoNPV),该病毒对蜀柏毒蛾有较强的毒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感病幼虫的症状 幼虫吞食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取食活动明显减弱,行动迟缓;一定时间后,幼虫死亡。幼虫刚死时,呈“倒悬”或倒“V”字型挂于柏桠上;腹部体色呈灰褐色,体壁易破,流出褐色脓液,无臭味。  相似文献   

10.
<正> 1984年8月在广东省林科所林地采集到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病死幼虫,经显微镜检查,发现有四角形多角体病毒。在室内用养虫盅养虫,将四角形多角体悬浮液喷洒在松枝上,供幼虫取食。幼虫感毒后,初期食欲不振,活动迟缓;后期虫体萎缩,刚毛竖起。喷病毒后第七天幼虫开始死  相似文献   

11.
主要微生物的利用1.白僵菌的利用黄僵病是在赤松毛虫自然种群流行的代表的硬化病,特别在高密度时经常流行。由于死虫体表形成分生孢子而传染,系经皮感染。日高(1933年)为了把它应用于防治,使幼虫发病死亡,将虫体表面形成的分生孢子,使之在赤松毛虫发生的松林内飞散,由此导致黄僵病蔓延,试验获得成功。也可用固体培养基代替病死虫得分生孢子使之飞散。这里不采用散布孢  相似文献   

12.
1984年8月在本所林地采集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死幼虫,曼微镜检查发现有四角形多角垂体病毒。在室内用养虫盅养虫,用四角形多角体悬浮液喷布在松针上,供幼虫取食。幼虫感毒后,初期食欲不振,活动迟缓;后期虫体萎缩,刚毛竖起。喷病毒后到第七天幼虫开  相似文献   

13.
黛袋蛾(Dappula tertia Templeton)是一种林木害虫。1986年7月在本所树木标本园的毛丹(Phoebe hungmaoensis)、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等多种林木上大发生。我们采集了死亡的幼虫58条。将全部死虫组织逐一涂片,用苦味酸—氨基黑染色,经油镜检查,发现18条有多角体,感染病毒的死亡率达30%。  相似文献   

14.
冬虫夏草是我国医药宝库里的一味珍贵药材,与人参、鹿茸并列而称为三大补品,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鳞翅目或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而形成,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主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冬虫);夏季由死虫头部长出子座(夏草)。自然界产量很小,价格昂贵。我们将菌种纯化后,利用固体和液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ng)2~6龄幼虫期的自然死亡率46.8%,其中:2~3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8.4%;4~5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3.8%;6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1.7%。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天敌昆虫造成幼虫死亡的占62.1%,其中寄生性天敌致死率为42.1%,捕食性天敌致死率为20.0%;二是致病微生物感染造成幼虫死亡的占37.9%,其中感染真菌死亡的为15.9%,感染细菌死亡的为12.3%,感染病毒死亡的为9.7%。  相似文献   

16.
<正> 雪毒蛾S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宁夏、青海、黑龙江、山东、辽宁、江苏等省区,是三北防护林地区杨树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此虫猖獗成灾,大发生时可将树叶全部食光,严重地影响了杨树的生长。在坝上地区,雪毒蛾每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6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并随即羽化交尾产卵。幼虫7月下旬开始孵化,取食到9月中旬,当气温下降时,在树皮缝和树干伤疤处群居越冬。1981年夏,在康保县大青沟林场的杨树林内,发现不同龄期的雪毒蛾幼虫自然罹病死亡。幼虫感病后,早期症状不明显,稍后表现取食减少,行动和反应迟钝,死亡时往往用腹足或尾足钩住树干或树枝,成倒“V”形或倒挂下垂于树枝上。典型的病毒死亡虫尸体壁易  相似文献   

17.
对苏云金杆菌和苏云金杆菌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复配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苏云金杆菌,叶片的保存率达到60%,未发现死虫;HcNPV和BT复配,第7天发现少量死虫,第13天出现死亡高峰,为倒挂型典型病毒死亡症状和综合感染症状;第20天虫龄已达5~6龄,发现少量活虫,白蜡叶片保存率为85%。说明两种药剂复配具有良好防效及持续的控制作用,有效降低第3代幼虫对白蜡木的危害,达到生物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研究,在我国已有数年的历史。1981年我们在林中采集到自然感病死亡的虫尸,研碎稀释后喷洒到健康虫体上,以此得到较大量的感病死亡幼虫,利用获得的虫尸做了稀释浓度、致病机率与温度关系等项试验,摸索到一些基本规律。如:稀释浓度在200倍时,一般4天出现死亡高峰;而50000倍时,6天出现死亡高峰,不同浓度致病机率差别不大。在温度不同情况下,致病机率差别较大,据七、八月份自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用 1 5 %Nomolt胶悬剂分别对油松毛虫的 5龄末幼虫和 6龄 1~ 2日龄幼虫进行处理 ,发现 5龄末幼虫比 6龄 1~ 2日龄幼虫对Nomolt敏感。 5龄末幼虫经药剂处理后约有 5 2 4%的个体在 2~ 9d (大部分在 2~ 5d内 )中毒死亡 ,47 6 %的个体于施药后的 2~ 3d蜕皮进入下个龄级 ,这两部分幼虫受药后平均存活7 9虫日 /头 ;而药剂处理 6龄 1~ 2日龄幼虫则有 95 3%的个体存活 7d以上 ,平均存活 1 3 5虫日 /头 ,并有少数“超龄期”幼虫发生 ,但受药幼虫最终均 1 0 0 %的死亡 ;对照幼虫平均存活 2 8 6虫日 /头。  相似文献   

20.
栗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是一种园林树木害虫,为害大叶紫薇、枫香、栎及相思等。1984年10月初,在本所标本园的大叶紫薇树上采到该幼虫。在室内置于养虫盅(10×15厘米)饲养,幼虫全部死亡。死虫以尾足勾住枝叶倒吊,体内组织液化下垂,稍触即破烂,流出浓液。浓液无臭,镜检发现大量的多角体。伊红染色多角体呈粉红色。扫描电镜观察,多角体有些呈不规则形,大部分呈六角形的十四面体(由两个六边形和十二个梯形的面组成),大小为0.6~3.0微米(见封三图1)。超薄切片透镜观察,多角体内包埋许多长杆状的病毒束,病毒束两端钝圆,内有单粒、双粒及叁粒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