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棉花出苗及成苗与种子在土壤中的位置有一定关系。为了找出规律,提高出苗率、成苗率和棉苗素质,提高棉花优良品种的繁殖系数,1988年我场进行了棉种在土壤中倾角与出苗及成苗关系的试验。其目的是比较各个处理出苗率、带壳出苗率、成苗率、健苗率,寻求最  相似文献   

2.
棉花漂浮育苗播种方法对成苗及棉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简化棉花漂浮育苗技术,2006-200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以农杂66F1棉花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棉花不同摆放方式、不同覆盖厚度和不同播种深度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干子干播以横放效果最好,出苗率和成苗率高,戴帽率低,且棉苗茎粗、主根长、一级侧根数、茎鲜重和根鲜重均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棉花基质不同覆盖厚度试验中,以覆盖厚度1.0~1.5cm为佳,出苗率达到90.0%以上,戴帽率在5.0%以下;棉花漂浮育苗当覆盖基质均为1.5cm时,播种深度在1.5~2.0cm棉苗出苗率和成苗率都在90.0%以上,棉苗戴帽率仅为1.0%。  相似文献   

3.
棉花色衣种是指毛棉籽经泡沫酸脱绒,精选、药肥包衣、装袋系列加工处理后的成品种子。具有成熟度好、发芽率高、棉苗素质好、病害轻等优点。是实现棉种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我市自1994年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达17000hm2,占棉田面积的95%以上。1包衣种具有六大优势1.1增产效果显著包衣种皮棉产量1519.skg·hm-2比ck(毛籽,下同)1359kg·hm-2增加115.5kg,增产11,8%。1.2播种品质好包衣种健子率94.2%,比ck75.5%高18.7个百分点;发芽率包衣种83.3%,比ck73.5%高9.8个百分点;发芽势包衣种70%,比ck55%高…  相似文献   

4.
廖贵  陆晴  佟文悦 《中国棉花》2013,40(2):40-40
棉花包衣种是指棉子经泡沫酸脱绒、精选、药肥包衣、袋装系列加工处理后的成品种子,具有成熟度好、发芽率高、棉苗素质好、病虫危害轻等优点,是实现棉种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包衣种的应用与普通种子(毛子)有一定的区别,根据有关文献和作者的生产实践总结如下. 1包衣种具备的优势 (1)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10%~15%.(2)种子质量好,健子率、发芽率、发芽势、净度均较毛子显著提高.(3)出苗早、成苗率高,可提早出苗4d,成苗率高10%.(4)棉苗素质好,株高增长显著,子叶节位、子叶厚度增加明显.(5)病虫危害轻、死苗少.包衣后的棉子不仅消除了短绒上的病菌,而且包衣剂能杀灭种子周围病菌和地下害虫,可减少死苗70%.  相似文献   

5.
丁述举 《中国棉花》2009,36(11):17-19
采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杀菌剂对棉花包衣种子进行再次处理结合苗期喷药,结果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和其它各处理,其死苗率、病苗率比对照(不用药)降低50%以上,病苗率降低27%左右,棉花的出苗率提高14%左右。  相似文献   

6.
张兴华  李捷 《江西棉花》2008,30(1):16-18
棉花苗期病害历来是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障碍,严重影响到棉花的高产丰产;采用种子精选,适期制钵播种,床土消毒,双膜覆盖,适时揭膜通风和护苗等综合配套管理措施,可有效地避免棉苗期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7.
国外棉花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病害引起棉花大幅度减产和皮棉品质的降低。如细菌性角斑病曾使非洲的籽棉总产降低28%;美国每年因黄萎病损失的皮棉产量约在20%左右,但因该病害还降低棉纤维品质、种子产量和种子含油量,实际的经济损失远大于已统计出的产量损失。棉花病害防治研究日益重要。1棉花病害的化学防治1.1苗病种子消毒是较经济有效的办法。具体为;将种子用浓硫酸(或泡沫酸)脱绒后,用种子消毒剂、杀虫剂及各种复合肥料混合制成的种衣剂包裹种子;也有在播种机的播种箱内将药剂与种子直接混合后播种的。播种时将药剂喷洒在播种沟内和用于覆盖种…  相似文献   

8.
地膜棉「带水播种」技术白作金陕西省棉花气象服务台,渭南71400地膜棉“带水播种”是近几年在陕西省发展起来的一项棉花抗旱播种新技术,保证快出苗,达到苗齐、全、匀,杜绝缺苗断垄颇为有利。据调查平均出苗率达98%以上,比普通地膜棉出苗率高,该项技术已被许...  相似文献   

9.
杜红  路红卫 《江西棉花》2008,30(1):15-16
棉花苗期发病由多种病菌引起,主要为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种子所附病残体传播,对棉苗具有严重的危害。为确保棉田齐苗,健苗,早发,应重视对棉花种子的健康检测,砂床法是检测棉花苗期种传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种子包衣处理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三地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能有效地防治棉花苗期病虫害,病情指数和虫害株率均比不包衣对照显著下降,防效分别达到24.7%~72.4%和78.1%~94.6%。尽管种子包衣后棉花出苗比对照推迟两天左右,但出苗率却提高20.1%~47.1%。种子包衣还有促进棉株生长和增产的作用,百株鲜重比不包衣对照增加3.2%~19.0%,产量平均提高7.6%~42.8%。  相似文献   

11.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和棉油(菜)两熟双丰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比直播棉生长发育早,亩成铃数多,早熟高产优质。可是,因营养钵播种早,天气阴雨低温多,出苗后又因钵苗薄膜覆盖,膜内苗床适温高湿,有利于各种苗病扩展蔓延,导致全苗后至二叶一心期(尤其抽心前后)棉茎基腐及根腐类型病害大量发生而烂根死苗,即自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死苗高峰期,一般死苗率3.7—7.5%,个别苗床达33.7%以上。为了解决棉花营养钵苗床烂根死苗与早全壮苗的矛盾,我们对棉花苗期病害开展了防治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选取秋翻冬灌、冬灌春耕、春耕3种耕灌方式的条田进行棉花干播湿出试验,对其出苗、苗期长势、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翻冬灌方式下干播湿出方式更有利于棉花出苗及生长,出苗率、株高、棉苗干物质质量积累量、大苗数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智广  崔书瑞 《中国棉花》2007,34(12):38-39
1苗期病害棉花苗期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红腐病、根腐病、枯萎病、茎枯病、疫病、黑班病、轮斑病、角斑病等10余种之多,其中以引起烂种、烂根、死苗的立枯、炭疽、猝倒、根腐、枯萎等病害为害性最大。(1)发生特点:如果说棉田多年连作、病菌基数较大和春季低温、高湿的恶劣天气是导致“棉花死苗”的“罪魁祸首”,那么,品种的抗病性偏差、种子药剂处理不好(购买的商品种子使用种衣剂质量较差,或自留种的不拌种、拌种农药质量较差等)、不晒种(发芽势弱、出苗率低)、播种过早(由于温度低而造成出苗期延长,棉苗长势偏弱)等因素,则是造…  相似文献   

14.
棉花苗期根病在山东省常年发病株率50%左右,死苗率5%~10%;在多雨低温年份发病率可达100%,死苗率达2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要翻耕重种,可见棉苗根病是棉花高产、优质生产的首要障碍。棉花播种后要防病保苗,就要尽可能缩短棉花播种出苗的时间,提高棉苗抵御根病侵染的能力,达到苗全、齐、匀、壮  相似文献   

15.
棉花苗期病害的抗性鉴定赵敬霞,王忠义河北石家庄市农科院050041棉花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在常年普遍发生,春季多雨年份,死苗严重,尤其是穴播地膜棉,成穴死苗,死苗率为30%以上,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此,我们结合育种对4种类型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立体增温漂浮育苗与常规漂浮育苗的差异,研究了不同增温措施对烤烟出苗率和烟苗素质及育苗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温大棚中加热育苗池的出苗率、成苗率、根冠比、根系体积分别比未加热育苗池的高0.50%~2.50%、1.00%~3.50%、0.01~0.02、4.60~9.30 m L,其中上层加热育苗池的出苗率、成苗率、根冠比、根系体积比下层分别高2.00%、2.50%、0.01、4.70 m L。增温大棚育苗烟苗的成苗期早于非增温大棚;但增温育苗成本提高了1.24元/盘。增温育苗提高了烟苗素质,促进了烟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敦煌市棉花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敦煌市的传统产业 ,由于受市场影响 ,棉花连作比较严重 ,一般连作 4~ 6年 ,有的地块甚至达 1 0年左右 ,而且近几年棉花播种后阴天多、气温低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导致苗期病害发生严重 ,死苗。往年该市棉苗死亡率在 1 .2 %左右 ,较重年份达 4%以上 ,较重地块达到 1 2 .4%。危害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是棉苗立枯病 ,且常与棉苗炭疽病、红腐病混发。1主要症状棉花播种后至出苗前若遭病菌侵害 ,就会烂种、烂芽 ,不能正常出苗。出苗后半月内也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 ,其症状为棉苗接近土表的根茎部出现黄褐色斑点 ,后呈长条状褐色凹…  相似文献   

18.
选用鲁棉研21号为供试材料,分别开展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以评估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0.2%的咯菌腈·精甲霜·噻呋种子处理悬浮剂(FS)药液浸种对棉花苗期病害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室内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浸种处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并提高种子活力。播种第4天发芽势达73.33%,播种第7天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1.33%和31.29,均显著高于清水浸种处理和空白对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播种前使用该药剂浸种能够提高出苗率,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达62.46%;播种后第90天和第105天对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37.21%和23.23%,均显著高于清水浸种处理。本研究初步表明,使用0.2%咯菌腈·精甲霜·噻呋FS药液浸种处理对棉花种子安全,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并可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和黄萎病。  相似文献   

19.
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前景孙君灵,宋晓轩,刘学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我国棉花苗期病害危害范围广,尤以长江和黄河流域两大棉区更为严重,在棉苗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可造成烂种、毁苗以至田间成片死苗,甚至毁种重播;发病轻时延缓生长,形...  相似文献   

20.
5种棉花育苗移栽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冕  戴中新  王谧 《中国棉花》2016,43(9):25-29
试验采用应用较广、影响较大、代表性较强的5种棉花育苗移栽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以疏松透气的无土基质育苗最高,有土育苗较差,水浮育苗最差;棉苗生长速度以水浮育苗最快,次为有土育苗,但无土基质育苗较慢;棉苗素质以有土育苗较好,无土基质育苗较差。棉苗的移栽效果上,无土基质穴盘育苗的成活率最高,缓苗期最短,营养钵育苗次之,3种无土(裸根)移栽的较差。从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看,营养钵和穴盘育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