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拌种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青海大学研究人员使用5种杀菌剂进行小麦种子拌种处理,评价了不同处理对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效果与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散黑穗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18g/100kg处理的防效达96.84%;从产量方面分析比较,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15g/100kg处理的小区小麦增产效  相似文献   

2.
宋志均 《小麦研究》2006,27(3):29-30
小麦散黑穗病在我国曾几度发生为害,它是由真菌中的黑粉菌引起的。今年在春季连续干旱的情况下,豫北地区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部分品种病株率达到8%以上,严重影响到小麦的品质;特别在种子田如有该病发生将直接造成明年大田病株率的提高,为明年的小麦减产留下了隐患。本文及时研究了该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防治技术,为以后小麦的大田生产、尤其是种子田生产提供了多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鹏 《种子世界》2006,(9):41-41
人类很早就知道种子处理可以使种子和幼苗免受种传和土传病虫为害,早在公元1世纪,罗马的Pling就首先提出了种子处理。1750年,英国人Mathieu Tillet试验用盐水和石灰水处理小麦种子防治黑穗病。1755年Aucante就建议用砷制剂或氯化汞处理种子防治小麦黑穗病,最早开创了使用汞制剂作种子处理剂的实践。1761年Schulthuss介绍了硫酸铜处理种子,开始了使用无机化合物处理种子的时代。我国早在1765年镌刻的御题《棉花图》中就有棉花种子烫种拌灰防治病虫害的记录。1888年,由Jensen发明了温汤浸种用于处理大麦、小麦种子,防治散黑穗病。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种子处理剂已从传统的有机氯产品发展为两元或三元杀虫、杀菌剂混合的种衣剂产品。  相似文献   

4.
<正>三江平原零星种植的小麦成为2016年旱田作物最大的赢家,毛收入达1.3万元/公顷。调查显示,今年7%的农户欲种麦,但曾一度流行、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的小麦黑穗病、赤霉病仍笼罩着农民,生产上需尽早解决。为普及新农药防控生物灾害,笔者特整理此文,以供近十五年未种过小麦的农户参考。一、病害防治1.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在播种前,用种子量0.3%的30克/升苯醚甲环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4日,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获批登记国内企业第2个灭菌唑制剂产品(不含分装登记产品)——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小麦散黑穗病。此前,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于2015年登记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产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6.
正问:用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10毫升、爱多收1.8%复硝酚钠12克,加水200毫升拌20公斤麦种,请问对小麦出苗有没有影响?答:用戊唑醇拌麦种主要防治小麦黑穗病、全蚀病和苗期纹枯病,一般每100公斤种子用纯药1.8~2.7克种子包衣防治黑穗病,用纯药3~4克种子包衣防治纹枯病。用爱多收复硝酚钠拌麦种,可以促进发芽和生根,一般用爱多收1.8%复硝酚钠4000倍液拌种。戊唑醇为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量过大或施药后短期内遇低温,容易对小麦生长造成过度抑制。用戊唑醇拌麦种对小麦出苗有抑制作用,一般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27.怎样使用福·戊唑防治黑穗病类?6%福·戊唑可湿性粉剂,商品名福立黑穗停,是戊唑醇与福美双复配的混剂,由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合成助剂厂生产。防治小麦散黑穗病,100千克种子用本品100~134克拌种。防治玉米和高粱的丝黑穗病,100千克种子用本品300~500克拌种。  相似文献   

8.
<正>烯唑醇杀菌剂,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于1992年、1993年、1996年、1999年在我国正式登记速保利12.5%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梨树黑星病;速保利5%拌种剂,防治高粱丝黑穗病;速保利2%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黑穗病;速保利原药。据对农药产品登记动态统计,1992年至2006年全国20个省、区、市73家企业登记产品93个厂次(原药7个厂次,单剂31个厂次,复配制  相似文献   

9.
<正>问:小麦用什么药拌种及封闭才能减轻小麦病虫草害?答:可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作小麦种子处理剂,防治散黑穗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该药的突出特点是对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防效较好;对蚜虫的控制期长,能减少后期用药次数;促进出苗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护性耕作对渭北旱原冬小麦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使渭北旱原各地小麦病害加重,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笔者研究通过不同保护性耕作及降雨量对冬小麦病害,根病(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条锈病(Pucciniastriiformis West)、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speer]、散黑穗病[Ustalago tritici(Pers)Jens]和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麦根病、条锈病和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有传播和加重的趋势,高留茬深松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发病率最高,在降雨量多的年份小麦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高于干旱年份,并能增加小麦根际的细菌总量,引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而且对小麦纹枯病有抑制或控制作用,但对白粉病的发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疽、灰包等,在小麦产区普遍发生,一般田块发病率在1%~10%,严重田块发病率可达20%以上。一、发病症状主要为害穗部,病穗比健穗较早抽出。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  相似文献   

12.
<正>有读者问:今年收获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秋播前准备用戊唑醇拌麦种防病,43%戊唑醇50克能拌多少麦种?小麦播前合理使用戊唑醇拌种,可以有效防治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早期纹枯病等病害,对赤霉病苗腐也有较好防效。43%戊唑醇50克加适量水能拌麦种500公斤左右,注意拌匀,否则局部种子着药  相似文献   

13.
2005~2006年,在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山西省寿阳县,开展了以覆盖农膜为主,结合抗病品种和杀菌剂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控制效果以及玉米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和2006年,覆膜使玉米丝黑穗病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从15.5%和8.9%降低到6.3%和6.5%,防治效果分别达59.4%和27.0%;使玉米产量分别提高746.2kg/hm2和1410.0kg/hm2。选种抗丝黑穗病品种能显著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晋单34号在2005年和2006年较宽诚1号和张玉1号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分别从17.3%和9.5%降低到4.5%和6.0%。本研究所选用的杀菌剂15%三唑酮、CAM和黑虫双全均未显著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种菌唑4.23%微乳剂处理玉米种子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0%以上;试验药剂可促进玉米出苗0.56%~19.26%,提高玉米产量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以烯唑醇为主要成份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及其应用效果。经室内及盆栽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配方,并确定烯唑醇种衣剂加工工艺流程。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明确了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的趋势。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在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51.2%~60.3%,增产率38.6%~58.7%。异地试验示范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71.7%~96.2%,增产率6.8%~15.6%。生产上推荐剂量药种比1:200~1:300为宜。  相似文献   

16.
<正>1月7日,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申请的1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产品获得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小麦全蚀病。这也是我国首次批准嘧菌酯产品登记用于防治小麦全蚀病。此外,嘧菌酯还可以同时防治根腐病、黑穗病、纹枯病等几乎全部小麦根部病害,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截至目前,在我国小麦作物上获批登记的嘧菌酯产品共有4个,均处于临时登记状态。具体登记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各玉米产区普遍存在的病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威胁。通过种子包衣剂处理和田间试验,明确了不同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根穗宝(44%氟唑环菌胺悬浮种衣剂,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0.9mL/kg处理种子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6.53%,玉米增产16.5%。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秆黑粉病,俗称乌麦、枪杆、黑铁条,是小麦黑穗病的一种,属真菌病害。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近年小麦秆黑粉病在北方麦区有回升趋势。一、发病症状病菌侵染小麦幼芽,达到生长点以后就能随着小麦的生长,为害小麦的整个植株,包括茎、叶和穗等。  相似文献   

19.
黑穗病是黍稷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率10%左右,严重的40%,减产严重。选育高抗黑穗病品种是黍稷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七五”期间黍稷品种资源抗黑穗病鉴定,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人工以0.5%接种量按种,共鉴定4224份品种资源,筛选出4份高抗黑穗病品种,现介绍如下,以供生产和科研利用。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病虫害种类较多,对小麦产量构成重大影响的主要种传、土传病害有小麦全蚀病、小麦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等等,这些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小麦种子或土壤进行传播。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为防治这些病虫害,在小麦播种期间要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其危害,为下年丰收打下基础。采用农业措施防治病害。在常年种植小麦地区,一些病害如小麦梭条花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