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淮河流域冬小麦晚霜冻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晚霜冻害的变化规律,基于1960-2016年6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0cm最低气温数据,计算霜冻频次、强度和变异系数,构建霜冻害危险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冬小麦生长季晚霜冻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57年中晚霜冻出现在3月11日至4月15日,整体呈提前趋势,速率达到-2.49d·年-1(P<0.05),晚霜冻的提前结束使冬小麦灌浆停滞和籽粒发芽力丧失的风险降低。(2)在冬小麦生长季延长的背景下,57年中轻度、中度、重度晚霜冻的频次都呈现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9.14次·年-1(P<0.01)、-1.17次·年-1(P>0.05)、-5.81次·年-1(P<0.01)。年代变化上,重霜冻在灌浆至成熟阶段的频次在1980s上升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6.73次·年-1(P<0.05)。1961-1990年中霜冻在拔节期的频次增加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1.80次·年-1(P<0.05);1981-2010年重霜冻在拔节期的频次减少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3.46次·年-1(P<0.01)。(3)冬小麦晚霜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空间分异较大,呈不同分布模式。以开始拔节的日期为起点,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在拔节后(1~5d)所占面积百分比最大,分别达到0.63%、80.68%。中风险区在抽穗至开花阶段(12~15d)面积百分比最大(81.68%),较低风险区在灌浆至成熟阶段(16~57d)占比最大(57.49%)。不同程度的晚霜冻频次在不同的时间段减少速率不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弦子 《广西蔗糖》2011,(1):38-41
0绪言 回顾2010年全球食糖市场的坎坷之路,在历时12个月的市场变化中,2—5月份期间就出现过两次主要的价格顶峰,以及两次的大幅下跌,对比1979/1980年度的价格底部,2010年的价格走势非常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龙海市稻田土壤养分变化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海市于1982年完成了全国统一部署的第2次土壤普查,查明土壤养分状况.其后利用这一成果,推广了测土施肥、平衡配套施肥和作物专用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20多年来,随着稻田种植结构的调整,肥料品种、施用数量和施用方法都发生较大变化,由此可能引发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为此,2001年对龙海市有一定代表性的东园镇,按第2次土壤普查的样点和方法,调查了稻田土壤养分状况,为指导作物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台风的某些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949~1990年42年的台风资料,对入侵海南岛的台风作了气候统计,得出以下结果:①12年在海南岛登陆的台风有67次,平均每年1.59次;对海南岛有较大影响的台风有48次,平均每年1.14次;两者合计115次,平均每年2.73次。②50至70年代,台风登陆和影响的次数有以10年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化,即每个年代前5年为高峰期,后5年为低峰期;80年代周期性不明显,说明这种周期性变化只局限在一定时期内。③8,9,10月三个月台风登陆和影响的次数较多,为台风高发季节;8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为台风高发期。④台风入侵海南岛的基本路径有三条:北路、中路、南路。⑤台风登陆地点分布是不均匀的,万宁县港北港至文昌县清澜港、陵水县水口港至三亚市景母角、文昌县翁田至铺前林场三段海岸线较为密集。  相似文献   

5.
安阳市植棉区土壤养分现状与合理施肥技术张志华倪玉芹王秀平河南省安阳市土肥站455000近十几年,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土壤养分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当地植棉区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动态,继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之后...  相似文献   

6.
李松青 《茶叶通讯》2009,36(1):31-32
弹指一挥间,我国改革开放历经坎坷迎来了30个春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金秋送爽,果茶飘香,湖南省石门县东山峰管理区经历30年的山乡巨变,无不显示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我投身东山峰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有聿见证了东山峰历经三次历史变革的可喜变化,往事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耕地土壤养分调查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钰 《杂粮作物》2004,24(3):174-175
为了摸清辽宁省耕地养分现状,于1999年开展了辽宁省耕地土壤养分的调查工作,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同一点位上,全省共采集土样5 551个,控制面积38.39万hm2.监测结果表明,在1979~1999年,全省土壤有机质变化不大,全氮、速效钾呈下降趋势,碱解氮、速效磷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水稻结实期米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通过对9个水稻品种、3个播期连续4年灌浆结实期中,稻米粒重和13个单一品质性状的观察分析表明,稻米综合品质在齐穗后先有一个近乎线性的快速增长期,30 d以后品质变化(品种和播期间稍有差异)趋于稳定,用二次或三次回归曲线模拟效果最好,综合品质与粒重的变化有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持续干旱胁迫生态条件下,对不同播种期油用亚麻品种进行了二次生长研究观察,分析了油用亚麻二次生长发生条件、明确了油用亚麻二次生长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二次生长果枝蒴果发育表现及结实状况.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变化制订相应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玉米生产二次相对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DEA方法,对中国19个玉米产区2000年以来玉米生产二次相对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区2006-2008年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均值整体上高于2000~2002年的技术效率均值。参考效率和当前效率的相对大小及其变化影响玉米产区的二次相对效率。以二次相对效率作为玉米生产效率的评价标准能消除各产区生产条件差异的影响,体现各产区因实际努力而产生的效率,评价结果对每个产区均具有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棉花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筹备组1985年9月13日在安阳,1986年3月2日在石家庄召开了两次会议,积极进行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工作。臧成跃理事长参加了第二次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开放14年来,我省茶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茶叶产销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意味着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焦点,无非是科技之争、质量之争、信息之争,最终是综合实力之争。纵观浙江茶业在这场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实力,笔者认为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是一次历史机遇,又是一次严峻挑战。其一,浙江茶叶通过几次起落,现已基本走出低谷,茶叶生产素质有所增强。具体表现在:茶类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现已基本具备按市场需要生产加工的能力;茶叶产量稳定,常年维持在11万吨左右,产销基本平衡;茶叶  相似文献   

13.
沈鲁 《茶叶通讯》2011,(4):40-43,46
"茶"在正史礼仪志中的首次大量出现便是在《宋史》中。《宋史》之前的诸部正史礼仪志中,唯在《旧唐书·礼仪四》中出现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茶在《宋史·礼志》中的大量出现和广泛记载是茶在宋代礼仪中兴起的重要标志,这一兴起改变了正史礼仪志中有酒而无茶的局面。茶在《宋史·礼志》中的变化与唐宋社会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正体现出了唐宋...  相似文献   

14.
1994~1996年在商丘试验区对麦棉两熟棉田水分时空消长动态和整个生育期亏水量和灌水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麦棉两熟棉田水分在空间上主要有三个层次变化,第一层0~40cm为剧烈变化层,第二层40~100cm为较剧烈变化层,第三层100~200cm为稳定层。从时间上来看雨季来临之前的变化与降水有较大的关系,雨季期间基本没有变化;黄淮地区麦棉两熟移栽棉田整个生育期亏水100~120mm,需灌水2~3次,灌水定额为60~68mm,灌溉定额180~204mm。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名茶销量日益增长,人们对茶叶质量、档次、包装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解这一需求变化,笔者于1991年11月组织浙农大茶学系同学30人,在虎跑、灵隐、湖滨等地,就23个省、市、自治区168位旅游者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轮耕对麦田土壤容重和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小麦生产中的合理轮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轮耕麦田土壤容重及小麦根系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连续旋耕3年相比,旋耕2年后深耕处理降低了15~25cm土层土壤容重,对表层土壤容重影响相对较小,增加了不同层次土壤根量、生育中后期15~20cm土壤单株次生根数和根系活力。说明在黄淮平原当前普遍采用一年两熟种植制度和作物秸秆通过旋耕还田的耕作方式下,采取旋耕2年后深耕对于改善麦田土壤条件、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理事会是1988年11月在岳阳市君山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四年来,理事会较好地完成了学会各项工作任务。1 四年来学会工作的回顾1.1 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在第五届理事会期间,学会共组织了六次规模较大的学术活动。第一次是1989年2月由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作东道主,在湘江宾馆召开了“茶叶产、供、销研讨会”,会议分析了我省茶叶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金萱品种加工乌龙茶做青工艺的摇青次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鲜叶原料在相同的做青环境中,三次摇青的产品品质稍好于二次摇青的产品品质,但品质感官审评总分及生化成分变化均相差不大。在实际生产中,若选用两次摇青的做青工艺,可以减轻做青的劳动强度和节约成本,而对产品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稻瘿蚊无公害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 ,水稻稻瘿蚊的发生逐年加重 ,1 991年福建省沙县田间首次发现零星稻瘿蚊为害 ,随后危害面积迅速扩大 ,至 1 994年 ,沙县稻瘿蚊的发生防治面积达 0 67万hm2 次以上 ,1 998年则高达1 93万hm2 次。以往农民主要使用剧毒且价格昂贵的丙线磷类杀虫剂防治稻瘿蚊 ,不仅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 ,而且极大污染了农田生态环境和水源。沙县植保植检站紧紧围绕稻瘿蚊发生危害的特点 ,开展了稻瘿蚊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 ,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稻瘿蚊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  相似文献   

20.
关于植物有丝分裂昼夜频率的研究,各国科学家都非常重视。现以洋葱为例说明,早在1901年Lewis在实验室里,于昼夜变化的条件下,培养鳞茎和种子,每隔4小时取一次根尖,则发现有丝分裂频率最高峰在中午13点和半夜23点。Kelli(1940),Friesner(1920),Jense(1958),Wolft(1967),都作了类似的试验,也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Richard.C.Bishop等研究了在恒温和连续黑暗条件下,鳞茎和种子吸水72小时后,从早9点起,每隔1小时连续取根尖24次,则发现有丝分裂昼夜频率有节律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