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于2005年成立,继而进行了黄唇鱼的救护工作,是目前已知池塘驯养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黄唇鱼最多的单位。本文是对黄唇鱼救护、驯养工作的小结,在驯养黄唇鱼的池塘选择、水体消毒、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此期待社会的重视,通过共同努力,使黄唇鱼种质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在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黄唇鱼亲鱼培育“渡咸”过程中,发生了寄生东方鱼虱病害。在通过肉眼观察、镜检确诊病害种类后,开展了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等药物处理和淡水浸泡等小水体治疗试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养殖池塘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敌百虫是治疗池塘养殖黄唇鱼寄生东方鱼虱行之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正黄唇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保障驯养黄唇鱼的正常生存和生长,避免因水温较低时,影响黄唇鱼正常摄食和生存及生长,以及因冬季寒冷天气导致养殖水体水温较低时,出现冻伤甚至冻死黄唇鱼,在冬季来临之前,驯养黄唇鱼池塘应搭建保温大棚,保证养殖水体维持一定的水温,一般不低于12℃,给黄唇鱼正常生存和生长创造一个相对合适的环境,必须做好黄唇鱼的越冬工作。1黄唇鱼驯养池塘越冬大棚的搭建由于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地处  相似文献   

4.
据省局报道,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网络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包括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在内的22家单位成为首批“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救护基地落户东莞,将对该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提供重要帮助,有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成立于2005年,主要负责对误捕、受伤、搁浅、罚没、移交的水生野生动物进行救护、暂养,并对其进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渔业科技产业》2005,(2):38-39
近段时间,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黄唇鱼频频现身汕头南澳海域,并频频自投罗网,自去年年底以来仅自撞渔网的黄唇鱼就达12条,为南澳岛50多年来所罕见!据专家介绍,黄唇鱼贵如黄金,一条黄唇鱼一般都可卖出数万元高价。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被动声学方法监听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的声音,初步分析了其声谱特征,旨在为黄唇鱼声学无损调查、水下噪声影响分析和发声的生物学行为等物种保护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017年3—5月,用microMARS型声学记录仪对东莞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室内水族箱和室外2个驯养池中救护驯养的96尾黄唇鱼进行了2个时段、每个时段连续7个昼夜的声学监听。监听到黄唇鱼共发声246次,发出7类声音,分别是类鼓声、咔嚓声、雀鸣声、嗡嗡声、嗒嗒声、嚓咕声和其他声音等。黄唇鱼昼夜发声次数没有明显差异。黄唇鱼发声以类鼓声为主(175次),类鼓声由1~3个脉冲组成,又以单脉冲类鼓声为主(139次)。类鼓声为类正弦波形,能量集中在0~1 000 Hz,声纹与时间轴平行,谱峰中心频率为50~140 Hz。嗒嗒声与类鼓声相似,其能量也集中在0~1 000 Hz,但谱峰中心频率范围为180~190 Hz。嗡嗡声、咔嚓声、雀鸣声和嚓咕声同时包含低频(0~1 000 Hz)与高频(3 000~12 500 Hz)成分。类鼓声时长、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范围分别为67~1 333 ms、35~733 ms和0~1 130 ms,平均值分别为279 ms、70 ms和183 ms;类鼓声时长和脉冲间隔随着声信号脉冲数的增加而增长,脉冲宽度则减短。  相似文献   

7.
正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等海域,是中国特有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报道,20世纪60-70年代,珠江口海域是黄唇鱼盛产区,特别是东莞海域,还是黄唇鱼幼鱼的索饵场。2005年,东莞市政府设立黄唇鱼自然保护区,面积为663公顷,位于珠江口虎门海域。开展黄唇鱼人工繁殖研究、实现黄唇鱼鱼  相似文献   

8.
<正>9月26日,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组织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广州地区黄唇鱼资源调查"项目进行会议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黄洪辉研究员的工作汇报,查阅了项目材料,经质询和审议,认为该项目较好地收集和积累了珠江口黄唇鱼分布基线信息,初步掌握了近年来珠江口黄唇鱼主要栖息地分布及水域特征情况,完成了项目合同工作任务和指标,项目成果对珠江口黄唇鱼资源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最后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9.
黄唇鱼寄生“鱼蚤”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闽南、潮汕人称金钱鳘(鲵)、温州人称黄甘,东莞称为大欧、白花。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品种。目前对黄唇鱼驯化养殖过程发生的病害的研究及报道甚少,本人在驯养黄唇鱼过程中发生的黄唇鱼寄生的"鱼蚤"病害,进行检查、药物敏感治疗  相似文献   

10.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俗名排口白花鱼、尖头白花鱼,隶属石首鱼科、黄唇鱼亚科、黄唇鱼属。黄唇鱼体形较大,一般体长100~150cm,体重大约为15~30千克,大者可达50多千克,是近海大型暖温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尤以珠江口较为常见,为我国特有种,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