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即人们俗称的“测谎技术”,测谎专家武伯欣对此做出系统的定义,是指依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和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计算机应用、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等学科知识,通过专用心理测试仪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实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对主试言语问题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变化,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王乐 《森林公安》2023,(1):15-18
<正>一、涉恐人员心理测试应用方法一般而言,谈到涉恐人员心理测试,最常见的测试方法主要是测谎方法。在测谎方法中,随着测谎技术装备的迭代升级,测谎方法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也是最古典的测谎方法,就是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测谎。多导生理记录仪测量的主要是“非特异性的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唤醒”,根据自主唤醒与否来推断被试是否撒谎。在多导生理记录仪为主要装备的测谎范式下,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认知革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使之前在心理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行为主义思想开始动摇。现代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人类心理的了解思路,认知心理学作为认知革命的产物,为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范式和框架,推动了心理学对内在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重视和理解。鉴于认知心理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认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如选择合适的教材,透彻讲解和分析认知心理学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讲解经典的认知心理学实验以及在现实和实验之间寻找联系。这些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对这门基础学科的把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路、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陆钰娟 《林产工业》2020,(1):I0015-I0015
《教育心理学概论》是师范类学生上岗考试的辅导教材,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全书针对人的心理活动及规律进行研究,包括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学习心理概述、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学习迁移及其促进、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十四章内容,目的在于让读者认清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表明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心理。  相似文献   

5.
浅谈生物防火林带效能及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生物防火林带效能、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规划原则及造林技术,提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的关键措施,旨在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河北黄连木俗称青籽,种子含油率42.46%,种仁含油率56.65%。在过去,其榨出的油常被人食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黄连木籽经过精选、破碎、软化、压榨、毛油、精炼、脱色、脱臭等工序可生成生物柴油。随着生物柴油提炼技术的不断成熟,黄连木必将成为河北省太行山区群众发家致富的当家树种。其容器苗培育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菌根技术是一项以活性生物菌剂为基础的技术,它可以扩大宿主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树木吸收水肥的能力。油松菌根容器苗造林技术是采用接种生物菌剂培养的油松容器苗进行造林的技术。油松菌根化容器苗生长旺盛,抗性强,埘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造林地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规造林方法造林质量差、生产力低的问题,是一项高效、切实可行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经营,人工林经营,路网建设和采运技术等方面探讨森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9.
营造生物防火林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发生的一项治本措施。在充分掌握伏南山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工程理论和林火管理原理,将伏南山区Ⅰ、Ⅱ级火险区内的生物防火林带划分为新建型,培育提高型和改建型等三种类型,并对其营造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发展生物防火林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混交林营造及其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混交林的增产效益,生态效益和防护效益,混交林的树种选择,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等方面的营造技术以及混交林内树种间在生物化学,生物场,生物量和养分生物循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混交林营造及其机理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能源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能源危机是人类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大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能源植物资源培育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我国能源植物培育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物燃料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优良的能源植物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工艺及主要设备,在高起点上建立我国能源油料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基地和生物燃料油生产技术体系,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对于我国能源植物资源培育与利用以及培育后备能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榴的绿色生产技术可以提高栽培效率,减少用工量和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增加栽培效益。本文以枣庄地方特色优良石榴品种为基础,突出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科学防治等技术,配套科学规划园地、合理整形修剪、精细花果管理等,对石榴绿色安全生产技术进行了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13.
激励是指激发人努力工作、追求某种目标的动力。它包括两种因素:心理激励因素和心理保健因素。其中心理激励因素和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在我国近3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历程中,不断为建立激发人们努力工作的激励因素提供了各种条件,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从心理学激励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生物识别技术将备受关注 鉴于反计算机黑客、反病毒、网络过滤及识别盗贼等技术存在的问题,生物识别技术为其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指纹、手纹、虹膜、声音和面部特征等识别技术已经开始用于政府和公司的身份认证系统,其中,指纹识别技术目前有67%的市场份额.生物识别将成为这些用途的撒手锏,当然,市场还有待开发,技术还有待完善,但是两种技术综合的安全措施效果明显.预计,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技术将在2008年~2012年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杜鹃花培育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杜鹃花的天然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观赏、药用和生态价值。综述了近年来对杜鹃花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6.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配套技术研究,总结了杨树食叶害虫防治的人工物理防治,地面喷雾、喷粉、喷烟或放烟防治,飞机防治,毒环和毒绳防治,干基打孔注药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措施防治7项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光皮树生物柴油原料林营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地、栽植、修剪、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光皮树生物柴油原料诛的实用营林技术,对推动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骨架的树木长期遭受有害生物胁迫,危害林木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林木死亡,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靶标及灾害区域的快速、准确检测和监测,需要识别获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对象的特征。本研究首先重点围绕生物胁迫之植物病害、植物虫害、鼠(兔)危害、有害植物等直接靶标及其危害的间接靶标的主要特征分析,综述国内外采用不同途径检测和识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概况。然后建议组织跨学科力量,探索研究基于植物胁迫预警靶标识别、传感网络协同防御控制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识别技术及综合防治智能化系统。展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识别被动传感技术和主动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根据植物在生物胁迫下的物理化学特征表现开展机器视觉、气敏、力敏、热敏、声敏等防治靶标的被动传感技术研究,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光声效应主动引诱以及电子昆虫和气味主动引诱等主动传感技术,以解决被动传感难以识别特定有害生物靶标的问题,以及研发设计生物、磁敏、湿敏、热敏等新型传感器和研究超声波、LiDAR、辐射、卫星图像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靶标的识别精度。最后围绕植物根系、野生哺乳...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在居住小区外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心理学在居住小区外环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解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环境行为的心理学依据和环境设计中的心理要素反映,来探讨是什么驱使了我们在环境中的行为等诸多涉及人类心理和环境感受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樟子松覆膜套笼抗旱造林复合技术应用模式(“六位一体”造林技术) 主要内容:樟子松覆膜套笼抗旱造林复合技术是榆林市横山县林业技术干部根据当地实际总结出的集保水、防晒、防虫为一体的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即: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先行搭设生物沙障,再栽上灌木如紫穗槐、柠条、沙蒿等固定流沙,套种以蓖麻,然后每亩混交栽植33~40株樟子松。其主要技术路线是搭设障蔽—大坑换土—壮苗深栽—浇水覆膜—套笼—生物防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