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鹿苑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鹿苑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进程,茶多酚总量降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降低,儿茶素(C)和表儿茶素(EC)含量增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呈增加趋势;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先增后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首次应用测色技术对鹿苑茶加工过程色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鹿苑茶干茶和茶汤a^*值均为负值,随加工的进程而增加,绝对值减少;干茶和茶汤b^*值都为正值,其中干茶b^*值随加工的进程而减少,茶汤b^*值的变化趋势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漫话中国黄茶婺源茶业局王钟音“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世界唯中国所独产。产量虽远不及红、绿、青、黑茶类,但其中有部份茶以其形美质优,被视为茶中珍品,在茶叶宝库中占有极重要地位。黄茶有着与绿茶相似的悠久历史,君山银针南北朝梁武帝时即为贡茶;蒙顶黄芽唐...  相似文献   

3.
黄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制造过程中加以闷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品质特点。黄茶按其鲜叶老嫩分黄大茶与黄小茶两种。目前生产的黄小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阳黄汤、沩山白毛尖、皖西黄小茶等;黄大茶有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茶等。黄茶的制造工艺近似绿茶,但有其闷黄过程,又区别于绿茶。  相似文献   

4.
李传轼 《农业考古》2005,(2):154-154
七绝一高山云雾出好茶,淠源春处(1)有奇葩。鹰嘴雀舌皆珍品,更有黄芽自古夸。二奇山佳水产灵芽,霍山自古多名茶。汉始唐兴明清盛,而今仙芽富农家。五绝一名山产灵草,地暖故宜茶。衡山千古秀,黄芽一枝春。二南岳天池水,霍山黄芽茶。科学培育制,有机茶更佳。(1)淠源春处:因造山运动关系,霍山为大别山脉与霍山山脉(又名霍山双弧)交汇处,形成山体破碎,千山矗立,沟壑交错,东淠河之源头也,宜林宜茶。黄芽新咏——为2005年黄芽茶展销会作!安徽霍山@李传轼  相似文献   

5.
一、序言眼下,我的手边放着在中国旅行时买的名茶“碧螺春”,这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上海市茶叶分公司的产品,可它正式的名字是“洞庭碧螺春”,出产于江苏省苏州地区吴县的太湖周围,在清朝的崇德五年(一六四○年)曾经作过贡茶的。另外现在还有一种叫作“蒙顶黄芽”的名茶,这就是用唐代的一种名茶“蒙顶”之名出现的。这些虽都称作茶,可是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其中的品种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目前也有六大茶之说,把茶分为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红茶,上述的两种茶都是绿茶。  相似文献   

6.
茶乡茶通茶诗──访《中国茶诗》编者李传轼先生安徽省霍山县委宣传部张明石,金昭又到了“露蕊纤纤才叶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的芳春四月。这是黄芽的故乡──安徽大别山区霍山县的明朝知县王毗翁的一首茶诗。在当时,这首诗和霍山黄芽...  相似文献   

7.
密度、播期及施肥量对黄芽白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力开发泰山的名、特、优蔬菜,保存品种资源,我们承担了市科技局项目,近几年对黄芽白菜进行提纯复壮。同时又在2003年进行了优质高产栽培正交试验,以便找到黄芽白菜适宜密度、播期及基肥施用量,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之魂     
一九七五年由四川省农牧厅介绍,我曾在雅安蒙山茶场学习制作名茶。当时正值春茶萌发季节,也是该茶场制作名茶的时候,场里正在生产“甘露”“石花”“黄芽”。这些茶正是闻名天下的名茶,也是历史上的贡茶。我不但能目睹它的生产过程,而且还能亲自操作,制出“甘露”这样的茶,实在是三生有幸了。 蒙山海拔1500多公尺,整天云雾缭绕,站在茶场门口,上不见山顶,下不见山脚,一片迷迷茫茫,乳白的雾气像海水翻来滚去缠绕着山腰,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的波涛之中,房屋庭院也飘忽在滚动着的雾气里,有如天上的琼楼玉宇,人也似…  相似文献   

9.
安徽霍山县,古属寿州。霍山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启于西汉。《史记》记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霍山曾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司马迁《史记》记载:“寿州南山产黄芽也。”古代说的“寿州南山”,即今安徽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这里山高岭陡、云雾缭绕,细雨霏霏,使茶树聚天地之精华,得自然之独厚,故茶叶风味独特,它细嫩多毫,形似雀舌,汤色碧绿,入口香醇、甜润、清心爽神,回味无穷。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唐时为饼茶…  相似文献   

10.
蒙山茶包括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山毛峰等较多种类。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蒙山茶中香气成分的种类繁多但含量少,在收集过程中不稳定,因此对其分析与鉴定比较困难。综述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减压蒸馏法(VDE)、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顶空分析法(HAS)、搅拌子萃取(SBSE)、Tenax TA 吸附管、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AFE)等茶叶中香气成分的常用提取方法,对蒙山特色名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2005,(1):37-37
鹿苑鸡又名鹿苑大鸡,全身羽毛黄色,紧贴体躯,腿羽丰满,颈羽,主翼羽和尾羽有黑色斑纹。公鸡羽毛色彩较浓,梳羽,蓑羽和小镰羽呈金黄色,大镰羽呈黑色,富有光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育成黄芽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为快速培育高纯度黄芽白菜F1杂交种提供材料支撑。【方法】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以快菜核不育两用系KAB5为不育源,采用定向转育方法,经过杂交、回交、测交、自交和兄妹交将核不育基因向可育自交系H249中转育。【结果】经过连续3代定向的回交转育,获得了具有H249特征性状的黄芽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HA1。进一步败育特征分析表明:不育系花小,花瓣长、花瓣宽、长雄蕊高和柱头高均极显著低于H249,花丝和花药颜色变白,花丝缩短,花药变小,小孢子能够发育形成四分小孢子,但无法进一步发育形成花粉。【结论】黄芽白菜雄性不育系雌蕊发育正常,雄蕊败育彻底,不育度高,不育株率100%,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不能形成花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18日中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外来务工人员张某处,笔者遇到一例鹿苑鸡肉毒梭菌中毒症。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又名结球白菜、黄芽白或包心白。是我国大规模贮藏的重要蔬菜。  相似文献   

15.
茶颂     
仙掌、甘露皆茶之雅号 ;瑞草、嘉木亦茶之别称。饮一杯以清心沁脾 ,遂曰涤烦子 ;喝七碗而飘然欲仙 ,故名腋生风。柴、米、油、盐、酱、醋、茶 ,开门七事 ,居家必备 ;琴、棋、书、画、烟、酒、茶 ,文化七品 ,处世须通。蒸、捣、拍、焙 ,唐前制法 ,饮时篮中椒姜 ,不知是甚滋味 ;炒、捻、渥、压 ,明后技巧 ,窨时更入花蕊 ,乃现醇厚清香。松风、蟹眼 ,烹须得法 ;雪芽、银针 ,采必求精。天目青顶、顾渚紫笋、敬亭绿雪、莫干黄芽 ,地以茶而胜 ,茶以色而显 ;峨嵋峨蕊、福鼎莲芯、婺源茗眉、安化松针 ,地因茶而著 ,茶因形而称。他如龙团凤饼皆古之制…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农业》2009,(4):14-14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敬毓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专业生产葛根茶和无花果茶的合作组织。所产系列葛根茶于2005年11月经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检测评审,颁发了“国家权威检测、质量合格产品”的铜牌和证书,2006年8月经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品牌中国产业联合会、中国品牌战略专家指导委员会联合评审,颁发了“中国著名品牌”铜牌和证书。  相似文献   

17.
赣南的农作物很多,主要有水稻、黄麻、花生、番薯、甘蔗;其次是油菜、麦类、豆类、玉米、高梁、粟、荞麦、烟草、蓝靛、肥田萝卜、苧麻、籽瓜、草菰、茶、果树、蔬菜等。尤以信丰县的烟草、红瓜子、草菰,南康县的甘蔗和赣州市的黄芽白菜,品质优良,是赣南素负盛名的特产。由于赣南地形及农作制度复杂,农家品种很丰富;但自从农业合作化以来。农家品种正在大量淘汰。例如龙南县黎明农业社,在1956年合作化前,栽种水稻  相似文献   

18.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5,(2):200-201
茶,为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茶与咖啡、可可同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原产于中国无可非议,我国西南地区至今仍有发现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六茶树,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于人群流动,文化交流,我国产的茶逐渐转向国外。于是在国外发生许多有关茶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婺源茶道浅论江西省婺源县旅游局萧诚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种茶、饮茶、茶事、茶礼、茶俗、茶德的悠久历史,并由此而形成独特的茶文化,凝聚着千百年来历代茶人的辛劳和智慧。“客来奉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与礼俗,历为世人所...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传到韩国的饮茶文化,在新罗及高丽时代,极尽繁荣昌盛。在朝鲜王朝时代衰落后,对日本的寂静茶(幽居闲寂地泡茶)的成立,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三国遗事》等文献来追寻韩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一、前 言在新罗及高丽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从朝鲜时代起因为抑佛崇儒的缘故,饮茶习俗渐渐衰退。所以在韩国也有茶,茶礼、茶道,甚至也影响到日本,在各时代里,引人注目的饮茶习惯,看不出不再流行的迹象。二、茶的传人中国的茶,在新罗的兴德王三年(828年)及朝鲜的高宗二二年(1885年)二次渡海传人。又日本的茶,从1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