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真胃移位一般发生于4~5胎次分娩前后的母牛。它与分娩前的营养缺乏、母牛体位的变化等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致使胃肠活力下降,平滑肌的功能紊乱,瘤胃空虚,导致真胃的正常位置发生变化。高产奶牛的真胃移位发病率一般为3%。  相似文献   

2.
葛晨 《农家参谋》2013,(11):26-26
一、临床症状病牛常出现间断性厌食,有的拒食精料,尚能采食少量青贮料和干草。体重下降,精神沉郁,体温、呼吸和脉搏多接近正常,但泌乳性能下降,排粪少而硬,表面附有黏液,有的病牛腹泻,粪便稀软呈糊状。因瘤胃被挤于内侧,故在左腹壁出现扁平状隆起。瘤胃蠕动减弱,蠕动次数减少乃至消失。病牛呈渐进性衰竭,喜卧而不愿走动,常取卧地姿势。自左侧髓关节至肘后连线下方,偶可听到皱胃内发出的玎玲音和滴水音。以叩诊与听诊结合的方法,可在其左侧倒数第二和第三肋问听到金属性回响音。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规模奶牛场奶牛真胃移位疾病对奶牛生产的损失,调查分析了4个规模奶牛场连续3年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率,并比较研究了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技术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产后20d内是奶牛真胃移位的高发期,真胃移位的病牛占所有发病牛的84.15%;奶牛真胃移位在4个调查的规模奶牛场的发病率为1.40%~2.13%,场间发病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体平均发病率为1.82%。通过临床诊断可较准确地对该疾病进行确诊,采用手术治疗法治疗奶牛真胃移位的平均治愈率高达81.1%,滚转整复法对奶牛真胃移位进行临床治疗的治愈率为20.41%,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生产实践中,建议对确诊病牛初步实行滚转整复法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牛再采用手术治疗,可节约治疗成本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小时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  相似文献   

5.
对一例奶牛真胃移位伴发瘤胃与腹膜粘连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及其治疗进行了总结,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谢荣  沈留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00-2300,2398
对23例贫血的真胃移位奶牛进行手术治疗并用新生犊牛全血输血1次后,经过7 d左右的住院治疗和3个月的临床观察,病牛痊愈,乳产量几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选用32头泌乳奶牛配对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瘤胃保护赖氨酸(RPLys)10、20、30 g/头.d。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饲喂RPLys组的产奶量与乳蛋白质率都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的产奶量增幅最大,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的乳蛋白质率差异显著(P0.05);添加RPLys对乳脂率、乳糖、非脂总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奶牛泌乳期间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牛在一个泌乳期内产乳量呈规律性变化。一般在分娩后乳牛的产乳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达到泌乳高峰期,高产牛则在产后40~50天达到泌乳高峰期,泌乳高峰期一般可维持20~60天,由此可见,乳牛在分娩后两三个月其产乳量最高。此后产乳量则逐渐下降,高产牛平均每月下降4%~5%:低产牛每月平均下降9%~10%,尤其在妊娠5个月之后下降幅底更为明显,有些低产牛在泌乳后期甚至会停止泌乳,但高产牛即使在停乳前,日产乳量也不低于10kg.因此,根据泌乳期乳量变化规律,将泌乳牛分为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几个阶段进行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
干奶母牛是指在妊娠最后两个月停止泌乳的母牛。此期很多养牛户认为干奶母牛不产奶,因而不重视。其实,母牛干奶期饲养管理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胎儿正常发育和分娩及产后母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应予以高度的重视。笔者汇总多方资料,提出“高产奶牛干奶期饲养管理八注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皱胃变位为生产性疾病,近年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本人通过两年的实践,对本乡奶牛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奶牛由于矿物质代谢紊乱而引发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本病的特征是骨质变软,肢势异常,蹄变形,产后瘫痪,极大地影响了奶牛的泌乳能力,严重者使高产奶牛失去饲养价值而被淘汰,故在生产和育种上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赖氨酸是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之一.奶牛小肠吸收的氨基酸对于维持生长发育、繁殖和泌乳等生命活动而言极为重要.通常反刍动物自身不能合成赖氨酸,需要通过外源补充以满足动物的需要.反刍动物小肠内的氨基酸来自瘤胃微生物蛋白和瘤胃未降解蛋白.目前常采用添加过瘤胃保护赖氨酸的方式来提高小肠代谢赖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我国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及产奶量的不断提高,皱胃移位作为一种生产性疾病也不断增多。造成奶牛皱胃移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和高精料饲养模式有关。本文对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第八奶牛场近4年来该病的发生规律、原因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后,从营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控措施,希望对该病的防治工作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81-282
在大量治疗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基础上,对病的诊断和不同病例治疗进行叙述,以期对诊治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结果表明,真胃中VFA(挥发性脂肪酸)能明显抑制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导致真胃弛缓,但其调控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试验用PCR法检测到在奶牛的真胃壁中存在GPR41和GPR43的表达,且片段的大小和预计的大小相符.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牛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如果出现障碍,将导致奶牛吃草吃料和饮水困难,造成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繁殖率降低等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因运动困难被迫过早淘汰,给奶牛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10年9月,隆化县某奶牛养殖小区饲养的425头奶牛,2年内共有39头奶牛发生蹄病,发病率为9.18%。通过分析,年龄较大的奶牛发病率较  相似文献   

17.
外源性cAMP和cGMP对黑白花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泌乳黑白花奶牛分别注射cAMP+cGMP组合剂、组合剂cGMP和自制环核苷酸组合剂(cAMP+cGMP).注射当月各组奶牛产奶量无差异;注射后1月,奶牛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4.1%、23.6%和19.7%,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对血液和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cGMP是提高黑白花奶牛产奶量的主要调节物;环核苷酸主要通过cGMP升高血糖、加快乳腺细胞乳的合成速度,从而使产奶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忠琛 《油气储运》2005,(11):32-32
奶牛魏氏梭菌病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多发该病。近年来,奶牛魏氏梭菌病时有发生,给奶牛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19.
高产奶牛泌乳早期能量需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量是奶牛的第一营养需要。高产奶牛的特点是机体新陈代谢旺盛,饲料采食量大,转化率高。在泌乳早期,由于能量的供给不能满足产奶需要,导致奶牛能量负平衡,代谢机能障碍,发生酮病和脂肪肝。缓解能量负平衡的措施主要有:增加精料进食量,使用过瘤胃脂肪,添加瘤胃调控物质,饲喂优质粗饲料等。文章综述了高产奶牛日粮中能量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对乳业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常见疾病。本文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和预防要点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