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Adult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to Volatile Components of Host-Pla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adult A. glabripennis (Motsch.) to volatiles from ashleaf maple(Acer negundo L.) were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semiochemicals involved in host location. Measurable electroantennogram (EAG)responses were elicited to all compounds tested, the most effective antennal stimulants were trans-2-hexen-1-al,decyl aldehyde andtrans-2-hexen-1-ol.These profiles were similar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Y-tube olfactometer bioassays, above three com-pounds with certain concentration, trans-2-hexen-1-al (1%), trans-2-hexen-1-ol (1%) and decyl aldehyde (10%), were significantlyattractive to the adults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either EAG or olfactory responding to a particular volatile compound aremarkedly influenced by the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2.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荷精油和1 mol.L-1的香叶醇能引发双斑长跗萤叶甲强烈的EAG反应(P<0.01),且嗅觉测试表明,薄荷精油(稀释102倍)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4±5.47)%,香叶醇(1 mol.L-1)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引诱率为(70±10.00)%。风洞行为趋性研究表明:稀释102倍的薄荷精油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2±8.37)%,而1 mol.L-1的香叶醇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佳引诱率为(66±8.94)%。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成虫触角和下颚须微观结构的观察及相关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触角是接收寄主挥发物质、外界信息和接收雌虫发出性信息信号的感受器官 ,而下颚须则是天牛成虫探测寄主植物散发气味物质的嗅觉器 相似文献
4.
光肩星天牛纤维素酶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glabripennis)幼虫纤维素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内切 β 1,4 葡聚糖酶 (内切葡聚糖酶 ,Cx)和β 1,4 葡萄糖苷酶 (β 葡萄糖苷酶 )的最适作用温度均为 4 0℃ ,最适作用pH值分别为 4 4 5 6和 4 8,内切葡聚糖酶具有较广泛的pH值和温度作用范围 ,在 2 5 5 0℃之间能保持80 %以上活性 ,pH 3 2 7 2之间能保持 6 0 %以上的酶活性 .内切葡聚糖酶的热稳定性也稍强于 β 葡萄糖苷酶 ,但在 6 0℃温育 30min后 ,二者均丧失活性 .用含 0 1%CMC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到光肩星天牛的内切葡聚糖酶具有两种同工酶 ,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该两条酶带 ,并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单一酶带 ,分子量分别为 2 6kD和 39kD .纯化的同工酶处于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寄生性天敌蒲螨对多毛小蠹和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温度20±2℃、相对湿度50%±5%的室内环境下,蒲螨对多毛小蠹幼虫寄生效果较好,寄生率达100%。蒲螨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不选择寄生。室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每厘米胸径释放蒲螨量20 000头和40 000头的多毛小蠹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86%和65.01%,寄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不同病原菌对光肩星天牛致病力测定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病原真菌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幼虫致病力的测定表明:粉拟青霉9101、球孢白僵菌Z28 和卵孢白僵菌寄生率均为100% ,粉拟青霉Z26为87.5% 。各种菌对光肩星天牛的最适致死温度是:粉拟青霉Z26 15℃~20℃;粉拟青霉9101 15℃~25℃;球孢白僵菌Z28 20℃~30℃。用自己分离所得的球孢白僵菌Z28,粉拟青霉Z26,以含孢量4 亿孢子/m l+ 0.02% 增效剂做林间塞孔防治试验,每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球孢白僵菌Z281~3 次/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防治效果达93.44% ~97.25% 。粉拟青霉Z261~3 次/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防治效果在92.92% ~96.55% 。两种菌混合塞孔,以1~3次/年处理间无差异,防效达93.64% ~96.48% 。每株树所用菌剂成本为0.02元。 相似文献
15.
18个杨树无性系抗光肩星天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套平原的磴口县作为光肩星天牛疫区试点,选用18个速生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长期观测光肩星天牛的生活史:产卵、孵化、发育、羽化,并连年调查无性系的生长情况。试验选出6个抗光肩星天牛无性系:北抗16-8、北抗16-17、北抗16-18、北抗16-22、北抗16-27、银中杨;荷兰速生杨、306-45、DN-34等无性系初期抗性较好,但试验年限较短,需要进一步验证;新疆杨对光肩星天牛抗性较弱,但受天牛幼虫破坏后仍能维持比较正常的生长状况。在参试的18个无性系中以北抗16-8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世代分化现象 ,测定了卵期、幼虫和蛹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 90 %左右个体为 1年 1代 ,1 0 %左右个体因卵孵化较迟 ,翌年有效积温仍未满足发育需要而形成 2年 1代。卵期、幼虫和蛹期及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 1 .9± 1 .0 9℃、1 5 .2± 1 .87℃和 1 3.4± 0 .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1 98.1± 1 5 .1 7日度、1 2 31 .89± 99.95日度和 1 2 6 4.2± 1 88.2 8日度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光肩星天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dae)的HB-NJ品系线虫和斯氏属(Steinernematidae)的S.glaseri、S.feltiae和Sc-All 4个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均有较高致病力,侵染5d后对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3.3%。并对哈尔滨市绿化树种糖槭树上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在林间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14d后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抗光肩星天牛的南抗杨2号为母本,以抗逆性较强的赤峰美黑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欧美杨抗光肩星天牛品种。通过封闭环境下的抗虫试验和总酚类物质的含量测定,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综合选育了一批对光肩星天牛抗性较强的品种,即K6,K8,K10,K13。它们在抗虫性状上优势突出,抗侵染能力比群众杨提高6.3倍以上,且K6,K8,K13的材性优于群众杨。 相似文献
19.
20.
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4 mol·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雌、雄虫之间的EAG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9种挥发物在0.000 4,0.004,0.04,0.4,0.8 mol·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S-α-蒎烯、S-β-蒎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叶醇这6种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偏好(P<0.05);雄虫对罗勒烯、月桂烯、莰烯、叶醇这4种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偏好(P<0.05).由于鞘蛾幼虫具有潜叶取食的特殊习性,为探索利用外源植物挥发物对其取食行为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筛选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幼虫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喷施挥发物的样枝上,0.004 mol·L-1月桂烯造成幼虫的死亡虫数最少,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样枝上幼虫死亡率较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挥发物可能对幼虫有致害作用,其中,S-α-蒎烯0.04 mol·L-1造成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达86.6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