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2005年开始,互助县引进安格斯肉牛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当年授配母牛648头,受胎369头,受胎率为56.9%.为了提高黄牛受胎率,笔者针对本地黄牛的体质状况和发情表现,在2006年用自拟的"促孕益胎散"对不孕母牛进行调理、试治,结果授配母牛825头,受胎756头,受胎率达到91.6%,效果明显,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1 黄牛改良冷配体系建设基本状况 永济市黄牛改良从1983年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有38个黄牛冷配站点,50名冷配技术员,年冷配母牛在1万头左右,受胎率达到88%以上,冷配站点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冷配设施比较齐全,在全区来说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1976年开始,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十年来,改良配种复盖面已普及到全区七县230个乡,累计改良配种7.8万头,产活改良牛5.1万头。全区人工授精受胎率由1976年的平均29.1%提高到1986年的75.48%,出现了一些受胎率在90%以上的配种网点。改良牛在牛群中的比例增加,牛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据测定:杂交  相似文献   

4.
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区几代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奶、肉牛品种改良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在肉牛品种改良上效果尤为明显,建立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种群数量庞大、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肉牛新类群,为甘州区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优良的种质资源。本文全面详细的阐述了近年来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黄牛冻配改良工作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肉牛养殖是会泽县乐业镇的主导产业之一,2009年全镇畜牧业总收入10214万元,牛存栏26114头,出栏12675头。该镇于1995年引进肉牛冻精改良技术,通过多年不断分析总结,黄牛改良受胎率从1994年的40%提高到了95%,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展河西肉牛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与示范,进一步掌握甘州区黄牛改良情况和保证河西肉牛良种繁育体系的相关技术在甘州区乃至张掖市顺利实施示范,笔者对甘州区黄牛改良和肉牛生产情  相似文献   

7.
德国黄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河市的黄牛饲养以粗放为主。当地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低。我站自1998年起从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引进德国黄牛的细管冻精,对当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全年冷配黄牛4.53万头,受胎4.08万头,总受胎率为90%。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德杂一代黄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  相似文献   

8.
1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甘肃省黄牛冻配改良自上世纪80年代在全省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全省养牛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牛的良种化程度达69%;个体产肉量113.4 kg,出栏率达到36.5%;牛肉产量14.47万t。2011年全省冻配面达70个县,冻配点2 161个,年授配数量90万头,以凉州区、甘州区为代表的河西地区牛改基础  相似文献   

9.
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成效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原是一个传统畜牧业地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自然资源、地理和人文优势。因此,自治区和固原市确定了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严格执行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以肉牛为主的草畜产业确定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大力推行肉牛养殖,使当地肉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肉牛产业发展现状1.1养殖数量逐年扩大2004年末全市牛存栏34万头、出栏13万头,比2000年分别增长34.28%、36%和30%。1.2黄牛冷配改良稳步推进自2001年实施黄牛冷配改良技术推广项目以来,共建黄牛冷配点172个,选用利木赞改良当地黄牛17.8万头,其中2004年4.4万头,2005年6万头…  相似文献   

10.
<正> 绥化地区从1977年开始引用黑白花奶牛冻精改良黄牛,累计受配母牛33.1万头次,准胎27.2万头次,平均受胎率82.3%;累计得改良牛19.9万头,其中1代改良牛9.96万头,2代改良牛5.98万头,3代改良牛3.98万头,已晋级奶牛2.39万头。 多年来,由于坚持以挤奶促改良,促进了黄牛的发展。1987年黄牛存栏已由1981年14万头,发展到27.3万头,改良牛占黄牛存栏的41.3%,晋级奶牛的改良牛和参加挤奶的改良牛累计产鲜奶13万吨,增值5850万元;累计出栏改良肉牛60059头,为市场提供牛肉6900吨,为社会创产值2760万元。  相似文献   

11.
互助县利用良种肉牛细管冻精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引进大型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改良本地黄牛尚属首次,为了探讨皮埃蒙特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效果,互助县自2002年起引进该品种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在互助县双树乡、威远镇、台子乡、五峰乡进行杂交改良,本近三年的杂交改良中,全县累计改良皮埃蒙特肉3917头,受胎3184头,受胎率为81.29%,繁活犊牛3147头,繁活率为80.34%。现将杂交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1甘州区动物防疫现状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农业发达,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促进了区内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是我省肉牛产业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畜牧养殖在振兴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底统计,全区畜禽饲养量年底达到1480万头,其中肉牛、奶牛、肉羊、生猪、禽类饲养量达到55万头、2万头、185万只、95万  相似文献   

13.
我市牛改工作经过20多年的历程,由二元级进杂交改良发展到三元肉牛杂交生产,黄牛冻配点219个,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服务推广网络和较为完善的牛改繁育体系。目前,年黄牛冻配改良达到5万头,牛的良种率达到90%以上,黄牛改良工作为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推动黄牛改良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省畜牧管理总站通知精神,我站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组成黄牛改良情况调查小组,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于2009年至2012年,深入积石山县17个乡镇的17个冻配点和8 750户养牛专业户(包括700户奶牛户和8 250户肉牛饲养户)中对养牛现状、牛群结构、改良点建设和冻精液氮供应等方面情况,进行座谈交流、调查了解、核算分析,结果表明:积石山县黄牛存栏3.0147万头,从事肉牛改良技术人员34人。目前存在改良经费短缺,技术人员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同时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也要从机制创新上为黄牛改良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利木赞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化地处闽西北山区 ,是三明市黄牛养殖大县 ,黄牛饲养以放牧为主。长期以来本地黄牛处于野交乱配、近亲交配 ,牛种退化 ,其体型日益变小 ,生长速度缓慢 ,产肉性能极低 ,经济效益低下。为了合理调整优化牧业内部结构 ,改良当地牛种 ,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促进肉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 ,我县自 1 996年开始从福建农业大学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对当地自然发情的黄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到目前全县已建立一个县级黄牛冷配中心 ,1 0个乡镇黄牛冷配站 ,1 4个黄牛冷配点 ,冷配黄牛 51 1 7头 ,受胎 4 733头 ,总受胎率 92 .5%。在以放牧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甘州区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五化"并重着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4年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1480万头,其中肉牛、奶牛、生猪、肉羊、禽类分别达55万头、2.2万头、95万口、185万只、1136万只;肉、蛋、奶及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86984.7吨、14088.8  相似文献   

17.
齐河县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已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千家万户分散繁育,小区大户育肥”的肉牛养殖模式。2004年底全县存栏黄牛45万头,建设冷配改良点267处,年改良黄牛18万头,黄牛冷配改良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齐河县是全省有名的黄牛养殖大县,同时也是全省黄牛冷配改良工作先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互助县大面积应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改良本地黄牛已20多年,始于1979年,现有黄牛改良点16处,年均完成黄牛冻精授配0.32万头,受胎率和成活率由1979年的65%和60%提高到目前的76.9%和70.9%,头均消耗液氮0.4立升,冻精也由颗粒冻精转为细管冻精,节省人力、物力,方便、快  相似文献   

19.
利木赞肉牛改良晋南牛效果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加速黄牛改良工作的进程,促进养牛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商业化产方向,区区种牛站于1994年引进法国利木赞种公牛4头,冻精3万粒,在全区20个冷配站点对晋南牛进行了大面积的冷配杂交改良,到目前已改良黄牛7.85万头,杂1代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能方面比晋南牛均有较大的提高,为摸清利木赞肉牛改良晋南牛的效果,我们运城地区种牛站生产组于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分4次对在农户一般饲管条件下利杂1代和晋南牛(各20头)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测定,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2001年度开始,扎鲁特组织实施草原黄牛攻关课题,全面推行黄牛冷配改良工作,本年度在全旗共布设黄牛冷配改良站(点)487处,培训技术人员1130人次;组群适龄母牛69740头,实配母牛58907头,受配率达84.5%,情期受胎率达84.7%,繁殖成活率达67.9%;冷配改良犊牛每头新增值500元,农牧民养牛户人均新增收入200元,纯经济效益达1150.854万元,达到扎鲁特旗首创、行业先进、效益显著要求,有力推动了以黄牛为主畜牧主导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