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20年来,我国养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存栏量稳居世界第一,猪肉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但猪的单产和群体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提高我国猪的单产和群体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生产技术对抗菌剂引起的生长变化影响近年来,新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猪的胴体瘦肉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这些技术包括猪瘦肉型遗传品系的培育和与猪的生产能力相关的日粮摄入的适应及能减少猪的抗原接触水平的健康管理计划的实施(即多场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畜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养殖场要想提高利润,只能提高生产成绩。提高猪场生产成绩的关键是提高公猪及母猪的生产水平.而母猪生产性能偏低是目前猪场普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猪场母猪年均仅提供14头合格的上市育肥猪,而国外猪场母猪最高生产成绩是年提供25头合格的上市育肥猪,这是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老法系大约克猪的生产性能较低,不能适应浙江省瘦肉型猪生产所需。采用经改良的杂交育种方法,经过复式杂交和6个世代选育,育出大约克龙游系。6世代与0世代相比,产仔数提高0.54头、6月龄体重提高11kg、胴体瘦肉率提高3.27个百分点、肉猪日增重提高126.38g。育种值和选择指数也有相应提高。而且二元和三元杂交效果均胜过加系大约克。  相似文献   

5.
良种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种猪培育和商品猪生产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实现养猪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对迅速扩大生猪良种的覆盖面,提高良种繁育水平,减少疫病传播,降低公猪饲养成本,增加生猪产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养猪业发达的国家猪人工授精普及率占90%以上,而我国猪人工授精只有15%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青岛市为加快良种猪场、良种猪人工授精站建设,促进生猪品种改良,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根据国家生猪良补政策,结合青岛市生产实际,依托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技术优势,出台系列对良种猪场和良种猪人工授精站的补贴政策,加强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与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防和消灭猪的传染病.保证猪群正常生产,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养猪场必须坚持并执行防疫保健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要切实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搞好猪只的饲养管理、防疫卫生、免疫接种、消毒等综合配套防病措施.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及产肉率,控制猪只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我乡养猪户从过去一、两头的小规模家庭饲养,逐渐发展到中等规模的集约化饲养,因此,猪群的免疫显得相当必要,它是提高猪群抵抗力的有力手段,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方法,是保证正常生产的有效措施,而在生产实践中常发生猪群的免疫失败。造成猪群免疫失败常  相似文献   

8.
猪群生产是猪场日常工作的核心,一个猪场的效益主要由猪群生产的水平高低而直接体现。而猪群生产中的基础母猪数量、每周配种母猪数、怀孕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仔猪存活率、育仔存活率、育成存活率、母猪淘汰率和母猪分娩指数等工厂化养猪参数又是直接衡量猪群生产的水平高低的一系列硬指标,因此,利用工厂化养猪参数可以监测某个时间段的猪群生产的状态。原理是依据现有猪场的基础母猪数量和猪群的某个时间段初期的实际繁殖状态,通过计算机根据工厂化养猪理论参数模拟运算产生出标准猪群生产数据,将之与猪场猪群生产的实际数据相比较,并制出曲线对比图,从对比图中可直观看出猪群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优劣,这样就实现了对猪群生产的某个时间段的动态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养猪业的生产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猪的疾病防控影响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疾病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以及外科病等,在这些疾病中,危害最大的就是传染病。本文主要分析了猪疾病的防治措施,来帮助促进猪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0.
僵猪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俗称“小赖猪”、“小老头猪”,临床上以饮食正常,但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为特征。出现僵猪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由于僵猪的存在,使生产效益大为降低,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僵猪,近几年来收治569头僵猪,几乎痊愈,  相似文献   

11.
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卡巴多饲养试验刘铁铮,葛云山,冯仰生,谢云敏,董柯岩(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采用合适的促生长剂,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当前养猪生产中多用喹乙醇促生长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12.
6.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以其方便、实用、利于优质种公猪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具有促进品种改良和提高商品质量及整齐度;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克服时间和地域的差异,适时配种,减少疾病的传播;克服猪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工厂化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是多、快、好、省地促进工厂化养猪生产现代化的有效方法。现已在工厂化养猪生产中被广泛采纳,是一种能较好地改良繁育计划、提高猪群生产性能、确保屠体质量的良繁手段。  但是,如果人工授精技术水平不高,非但不能体现上述优点…  相似文献   

13.
猪是恒温动物,有研究报道,外界环境温度超过28℃,每升高1℃,每头猪的增重减少30克,小猪、中猪、大猪分别比正常日增重减少6.8%、20%、28%。可见,高温季节采取综合调控策略,降低高温应激对猪生产的影响,是夏季养猪生产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选择 1.1二元杂交猪我国过去特别是在农村,主要选择以地方猪种为母本,以引进品种为父本的二元杂交繁育体系生产的二元杂交猪.它的日增重比血缘不清的杂种猪及地方猪高20%左右,节省混合料10%,瘦肉率提高5%-10%。各地普遍反映较好的是杜本一代二元杂交猪。  相似文献   

15.
余声春 《福建农业》2008,(11):26-27
随着养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群健康成为一个高度关注的问题。生物安全是一个猪群疾病控制策略,通过它来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去除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为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方法。因此,猪场必须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才能保障猪群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仔猪培育的好坏,既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又对提高养猪生产的效益,加速猪群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养好仔猪,就要做好仔猪的抓三食、过三关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养殖生产中,疫病、饲料、品种和环境是制约生产水平高低的四大主要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占20%-30%。因此,在养猪生产中,一定要把环境对猪生产潜力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重视,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重视猪的福利。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2006,(8):36-36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养猪效益的提高,许多人跟风从事养猪生产,但由于技术的匮乏,再加上猪病复杂多样,在现实中,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一发现猪有问题就迷信于打针,有的病例持续十几天,从而造成猪体质减弱,容易继发其他疾病,严重者造成猪体自身中毒,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简龙  谭杏 《农技服务》2023,(6):101-104
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推动畜牧业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生猪养殖作为支柱产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部分生猪养殖企业在起步初期缺少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和智能化养殖技术,导致保育阶段出现各类问题,对保育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严重降低经济效益。为规模化生猪养殖行业提供参考,使保育猪生长速度更快、成活率更高、饲料利用率更优,提高保育猪的养殖质量,提升保育猪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收入,提高生产效益,从保育舍准备、应激反应及其应对措施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管理、日常检查及观察、资料记录等方面介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基础。仔猪成活率的高低,既关系着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又对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加速猪群周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