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南省香蕉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和保障海南香蕉种植业的持续发展,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笔者对海南省香蕉主产区——中西部地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6个市县有代表性的果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香蕉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及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香蕉作物的病害共27种,其中真菌病害1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4种,病毒病害2种。当前对香蕉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为香蕉枯萎病、炭疽病、黑星病、束顶病、灰纹病、叶缘枯斑病、花叶心腐病等7种。  相似文献   

2.
3.
最近海南省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香蕉病害(特别是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同时,海南省大部分香蕉属于多年连作,果园不够清洁,病原菌较多,所以细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据调查统计,目前海南省海口、澄迈、临高、乐东和东方等市县香蕉细菌性病害发生面积为2万多亩,一般果园发病株率为5%-10%,严重果园发病株率达80%。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在海南省临高县和舍镇和美台镇的香蕉园发生大面积的香蕉叶片枯黄病害.田间调查和室内初步诊断结果表明,该病为香蕉条纹病(Banana streak disease,BSD),该病的防治只须割除枯黄病叶.无须喷施杀菌剂.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花卉病害调查和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海南省海口、琼山、通什、儋州等市(县)花卉基地41个品种花卉进行了病害普查,共查出100种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83种,细菌性病害7种,病毒病9种,寄生性藻类病害1种;其中,柱孢属、单孢枝霉属引致的非洲菊叶斑病,黑曲霉引致的富贵竹茎腐病,青枯假单细胞细胞引致的万寿菊青枯病和观仙花青枯病,寄生性头孢藻属引致的红掌藻斑病等6种病害 ,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在查出的病害中,以疫霉菌引致的非洲菊根腐病和红掌的根腐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两种,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由于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病源不同,其防治方法和药剂使用也截然不同。所以,正确诊断区别两种病害,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关键。其诊断依据主要是两种病害的病症特点:  相似文献   

7.
小麦的细菌性病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病害的报道及病原物的鉴定、病害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害流行及防治等4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小麦细菌性病害,并对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小麦病害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为重庆市常见草花,亦是我国各大、中城市节日主要的应用型花卉,仅北京一年的生产量就达数十万盆.一串红在重庆市受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较重,其发病株率一般3~6%,重者可达10%.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芒果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年4月~2006年5月对海南省芒果主产区进行为期2年的芒果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实验室内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并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芒果作物上的病害共有42种,其中真菌病害32种、细菌病害5种、线虫病害3种、寄生性植物2种;对芒果致病较重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流胶病、枝枯病、蒂腐病、细菌性果腐病、软腐病、灰霉病、煤烟病、幼苗立枯病、果腐病等10种。调查结果对于科学制定芒果病害综合防治措施,保障海南省芒果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云南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防控提供基础,在植蕉区采集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害标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寄主范围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均有致病性,病原菌形态特征、寄主范围、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Erwinia chrysanthemi相符。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代表性菌株的测序结果与E.chrysanthemi(序列登录号:GU811708)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与之一致,表明引起云南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菊欧氏杆菌(E.chrysanthemi),该病害是近年来发生在云南植蕉区的一种新病害。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月底的极端低温天气对广西隆安香蕉种植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实地调查和检测,从香蕉植株结构及细胞结构等方面分析此次极端低温灾害天气下的香蕉受寒情况;同时进行香蕉幼苗低温模拟试验,分析此次寒害造成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香蕉防寒综合措施,为生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镰刀菌ITS序列的PCR扩增及其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ITS序列设计合成的三条引物:FusF1(5′AACCC CTGTGAACATACCACTTG3′)、FusR1(5′GAGGAACGCGAATTAACGCGAC3′)和FusR2(5′GACGATTACCAGTAGCGAGGGT3′)构成引物对A(FusF1/R1)和B(Fus F1/R2),对尖廉孢菌古巴专化型病菌进行PCR特异扩增试验,结果表明,两对引物对引起香蕉枯萎病的镰刀菌全基因组DNA分别有338bp和408bp的特异扩增产物;在镰刀菌种以上的阶元有较好的分辨力;对目标菌株的检测下限分别是A(100fg)、B(10pg);而且B对香蕉感染枯萎病的病组织有相应的扩增产物,表明该引物对可用于香蕉枯萎病的早期鉴定和病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从台湾引进巴贝多香蕉良种在海南试种,以当家品种巴西蕉为对照,观察2个品种的各项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与巴西蕉相比,巴贝多的假茎高度较矮(降低6.9%),假茎中部围径较粗(增粗4.7%);最大叶较短(减少13.2%)、较窄(减少5.3%),最大叶面积较小(减少17.6%);生育期较长(延长21.4 d);单株果梳数(增加11.3%)和单株果指数较多(增加13.0%),单果重较轻(减少18.9%),单株产量较低(减少8.6%);糖度较低(减少8.4%)。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从4月底5月初开始发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0月份达到高峰值,发病率为80%~100%,且高发病率维持至12月份;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65.5%〉中南部地区=51.44%〉西部地区:48.78%.不同海拔高度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呈现出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蛋鸡大肠杆菌病进行准确诊断,对某蛋鸡养殖场蛋鸡发生的疑似鸡大肠杆菌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观察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83.33%(5/6)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常见抗菌素药物敏感试验该菌对盐酸沙拉沙星和氨苄西林钠比较敏感.建议选用敏感药物治疗蛋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7.
潘勇辉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372-4382
 【目的】探索条件价值评估最大支付意愿引导技术在中国香蕉风灾保险产品设计中的适用性,并为政策制定者调整和完善香蕉风灾保险财政补贴制度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海南省681户蕉农的实地调查,采用CVM调查中最适宜的问卷形式——二分式问卷格式,运用单边界、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方法,较精确地测度出香蕉风灾保险的最优财政补贴规模。【结果】费率单边界问卷格式和双边界问卷格式估计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分别为19.25%、17.54%,其两问卷格式估计平均最大支付意愿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 18.77%~19.79%,16.89%~17.72%;财政补贴单边界问卷格式和双边界问卷格式估计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分别为26.38%、39.25%,其两问卷格式估计平均最大支付意愿的 95%置信区间分别为25.70%~27.07%,38.94%~39.57%。【结论】与单边界问卷格式相比,双边界问卷格式能够获得被调查者支付意愿的更多信息,从而缩小了估计的置信区间,提高了最大支付意愿的估计精度;在连续3年的试点实践中,海南香蕉风灾保险试点规模占其香蕉种植面积不足10%,结合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海南省财政应在2007、2008连续两年30%的财政补贴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香蕉风灾保险业的补贴力度,力争补贴比例达到40%左右,同时费率也不宜过低,宜保持在18%左右。据此提出了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建议:构建财政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长效机制和构建具有“适度强制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香蕉抗真菌病基因工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香蕉生产的真菌病害有枯萎病、黄叶斑病、黑叶斑病等,尤其是枯萎病4号小种,危害严重,造成毁灭性损失,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药剂,迫切需要培育抗枯萎病的香蕉品种,但是栽培香蕉多为三倍体,难以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改良。抗病基因工程是提高香蕉抗枯萎病能力的途径之一,随着香蕉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香蕉抗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及植物抗病新基因的不断克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抗病新种质、培育抗病香蕉品种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