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2003~2004年采自云南省中部地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病标样52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本年度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状况。共鉴定到9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有条中32号,条中31号,Hybrid46-8,-7,-5,-4,水源11-14,-12和洛13-8。条中32号和Hybrid46-7为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位居第一,出现频率为48%,其次为Hybrid46-7(24%),Hybrid46-4和Hybrid46-5的出现频率相当(6%),为一般流行小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Hybrid46-8,水源11-14和洛13-8,其它为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2号和Hybrid-7,-5,-4为主要对象,兼顾Hybrid46,水源11和洛13的其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3.
 2003~2004年采自云南省中部地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病标样52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本年度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状况。共鉴定到9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有条中32号,条中31号,Hybrid46-8,-7,-5,-4,水源11-14,-12和洛13-8。条中32号和Hybrid46-7为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位居第一,出现频率为48%,其次为Hybrid46-7(24%),Hybrid46-4和Hybrid46-5的出现频率相当(6%),为一般流行小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Hybrid46-8,水源11-14和洛13-8,其它为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2号和Hybrid-7,-5,-4为主要对象,兼顾Hybrid46,水源11和洛13的其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4.
5.
6.
为掌握小麦条锈菌种群动态,2001-2005年对采自陕西省7市20个县(区)主栽小麦品种和后备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菌标样1 101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01-2005年陕西省共监测到已知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26个,分别为条中22、23、26、27、28、29、31、32号,Hybrid46-4、5、6、7、8,水源11-1、2、3、4、5、6、7、8、10、11、12、13、14。其中条中31号以前的生理小种已成为次要小种或稀有小种,条中32号出现频率一直居各小种首位,成为绝对的优势小种;Hybrid46类群和水源11类群为绝对的优势小种类群,频率总和维持在90%左右,成为优势种群。从变化趋势看,Hybrid46类群出现频率逐年下降,水源11类群出现频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7.
8.
9.
10.
2000-2001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 2 0 0 0 - 2 0 0 1年对甘肃省 335份条锈菌样的监测结果。共监测出 2 8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 ,其中能够明确归类的 32 9份 ,占 98.2 %;两年间小种变化总趋势基本相同 ,仍以 Hybrid46及水源致病类群为主 ,所不同的是优势小种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定名的条中 32号及水源类型 14已成为我省的优势小种 ,条中 31号已降为稀有小种 ;条锈菌中 Yr- 9、Yrsu、Yr36、Yr46仍为我省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1.
镇雄县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雄县位于滇东北,云贵川3省结合部,海拔630~2 416 m,年均气温11.3℃,年均降雨量914.6mm。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生态环境十分复杂。条锈菌在镇雄县既能越夏又能越冬,在山上山下辗转危害,完成周年侵染循环,所以条锈病易发常发。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重庆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病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重庆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重庆市2009-2014年间小麦条锈病监测资料和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对重庆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现状及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对影响该病流行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重庆市在经历了2009年的小麦条锈病大流行之后,2010-2014年发病程度虽然有所减轻,但仍呈波动性发生的特点。小麦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充足的越冬菌源量以及适宜的冬春温湿度与该病在重庆市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结合病原菌小种毒性变异速度和菌源地压力因素分析认为,重庆市再次暴发小麦条锈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13.
对2000~2003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条中31号居各小种及类型首位,出现频率为22.36%,出现频率随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2003年条中32号出现频率均居第一位,出现频率分别为46.78%,66.23%,46.34%,分布范围广,致病性强,是造成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优势小种;其次为水源11 14,水源11-4.分别居第二、三位。条中18,19,22,23,25,26,27,28号小种出现频率均较低,而且有逐年下降趋势。毒力频率分析表明,Yr9,Yr3b+4b,Yrsu等抗性基因已经失效。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对条中31号,32号,水源11 14,太白4的感病品种百分率分别为62.6%,60.9%,56.3%和35.9%。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西汉中地区 2 4年 ( 1 974~ 1 997年 )的小麦条锈病病情、菌量、品种和气象资料 ,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汉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因子 ,求得最优回归子集 ,包括春季菌量、秋季菌量、感病品种面积比例、4月份降雨量和 4月份平均温度。用前 2 0年资料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对 1 994~ 1 997年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作短期预测 (以残差绝对值≤ 0 .5为标准统计 ) ,结果表明 ,方程预测的准确率为 75%  相似文献   

15.
小麦苗期接种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后,分别采用高温(21±1)℃和常温(14±1)℃处理,测定了陕西、甘肃两省主栽品种及抗源的高温抗条锈性。结果表明,陕927、陕897、兰天1号、豫麦21和钱保德等品种具有高温抗条锈性,陕农757、西植9420、M8003-06、绵阳11、繁6、天选36和里勃留拉等品种可能具有高温抗条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冷、暖型小麦幼苗期的抗锈性,以及其叶绿素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与抗病性的关系。【方法】以典型的冷型小麦品种陕229、小偃6号和暖型小麦品种NR9405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调查抗锈性指标,利用分光光度法和电导仪法测定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结果】所有供试小麦品种在人工接种条锈菌CY29后均表现为感病(反应型3~4),但冷型小麦的抗锈性较暖型小麦强,表现为病害潜育期较长、花斑数较少、产孢期较短、产孢量较少。冷型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较缓慢,细胞膜相对透性较低,细胞膜伤害率低。【结论】不同温度型小麦幼苗期抗条锈性与其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Ⅰ.外缘抗条锈基因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多元回交和花培纯合,将小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获得了12个在成株期对小麦条锈病菌流行小种免疫的新种质,其中8个新种质在苗期对流行小种高抗.研究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的杂交特性结果表明,六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黑麦两种杂交方式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但前者种子发育好,出苗率高,后者种子胚乳发育不良,出苗率低.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可获得一定的结实率,种子出苗率较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图像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决生产中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症状难以区分的问题,提高识别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多特征参数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图像分类识别方法。利用图像裁剪方法获取典型症状的子图像,采用中值滤波算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利用K_means硬聚类算法实现病斑分割,提取病斑区域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特征空间的50个特征参数,设计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根据优选的26个特征参数,利用以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对这2种小麦锈病图像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训练样本识别率均为96.67%,测试样本识别率均为100%;与其他核函数相比,径向基核函数最适合于这2种小麦锈病的识别。所提出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可有效地进行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图像识别。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借气流高空远距离传播的流行性病害,自1991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宝鸡市大面积发生以来,该病害已成为影响小麦生产安全的主要病害之一.2002年条锈病又暴发流行,使我市小麦生产受到了严重危害,全市损失小麦产量1.62万t.为了从中取得治理经验,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