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产量、耗水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一处农田开展试验,分别设计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3种栽培模式,并且在RC和HLC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高水、中水、低水3种灌溉处理。以TC作为对照,探究3种栽培模式、7种处理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农田耗水量及产量的具体情况。【结果】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变化明显,在40-100cm深度,HLC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TC和RC栽培模式。同样的,HLC栽培模式下冬小麦耗水量更高,这与其栽培密度有较大关系。HLC栽培模式下植株发育更好,成穗数、穗粒数及亩产量也要高于另外两种栽培模式。【结论】HLC栽培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湘椒58号     
该品种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辣椒中熟偏早品种。2008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椒2008005),适宜湖南省栽培,适宜气候湿润、嗜辣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新品种新冬17号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新冬17号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吴玉珍,穆廷文,田笑明,穆培源(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石河子,832000)新冬17号系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新冬14号为母本,安选5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连续单株选择而育成。1994年6月,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T1)、相对于农民习惯栽培的节本增产增效栽培(T2)、超高产栽培(T3)和相对于超高产栽培的节本保产增效栽培(T4)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总干重(TDRW)、总根长(TRL)以及不同土层中根干重密度(DRWD)、根长密度(RLD)的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小麦根系生长受栽培模式调控效应较大,在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冬小麦生育中后期不同栽培模式根系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即1 m土层的TDRW、TRL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T1的根系生长高峰期出现较早,TDRW、TRL均于抽穗期达最大值,T2、T3、T4可延缓根系过早衰减,生长高峰推迟至开花期;不同土层中DRWD、RLD的分布表现不同,T1和T3的根系主要集中在上、中土层,下层土壤中分布相对较少,T2和T4有利于促进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深层土壤的根系分布,DRWD和RLD均明显增加。4种栽培模式相比,两种年型下T2、T3、T4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T1显著增加,年型产量差较小,对产量的调控效应强,而T1的年型产量差较大(570.3 kg•hm-2),说明其在应对异常气候对产量的缓解效应相对较差。【结论】综合考虑本试验研究结果和豫北高产灌区生态条件,小麦播量控制在120-150 kg•hm-2,每hm2施纯N180-240 kg、P2O5 75-90 kg、K2O 60-90 kg、有机肥3 000 kg,合理水肥运筹,结合机械深耕、宽窄行播种以及推迟追肥时期等多项调控措施优化集成的T2、T4两种栽培模式,能有效缓解异常气候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负面影响,实现高产稳产、节本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小麦病虫害是小麦生产的大敌,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好坏与小麦的产量、品质关系极大。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生长发育和地块类型有着很大关系,提出冬小麦的防治技术,对冬小麦的单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元谋县果树种植区划蒋华曾,张武(中国农村院柑桔研究所,重庆630712)(元谋县农牧局,云南650513)高差相距1937m的云南省元谋县,有野生及栽培果树31科,52属,70多个种。根据气候、地形、海拔、水利和地区优势,可划为4个水果发展区。...  相似文献   

7.
柑桔类适宜栽培地的指示植物赵更生,张自蓓(湖南省园艺研究所长沙410125)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因长期生活在同一气候、土壤条件下,养成对这一环境的依赖性,离开这一环境即不能生存。科学家把具有这一特性的植物,称为这类气候、土壤的指示植物。以此推衍,又常将...  相似文献   

8.
邓杰  张玲 《油气储运》2009,(8):22-23
为进一步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栽培管理水平,实现节本增效,积极应对气候变暖等新情况,我们结合汶上县生产实际,对传统的大田耕作制度进行适当变革,推广适于汶上县的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小麦种植不断北移,播种面积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栽培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丰欠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粮食的安全问题,因此,在重视“三农”问题的今天,加强冬小麦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平原区干旱缺水,冬小麦生长发育受气候波动影响较大、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根据34年历史气候资料,划分了不同气候年型和小麦气候年型,并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了不同气候年型的小麦生长发育的生态适应性指标,不同时段降雨年型底墒水量,春一水时期和全生育期不同降雨年型灌溉定额的节水灌溉指标,以气候条件、小麦生长发育和土壤水分为基础的肥、水、种管理指标;明确了气候变异、小麦生长发育、麦田水分消耗和应变栽培措施间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的亚热带气候生态条件,对于常规冬小麦的后期生长发育不利,有利于冬收小麦的栽培。由于冬收小麦各生育阶段能得到较好的生态条件,所以比常规冬小麦增产,有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12.
粒重是构成冬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它既同遗传因子密切相关,又受环境因子及栽培条件的制约。同一小麦品种,仅后期处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千粒重的差异便可达到5%~15%。不利的气候、栽培条件和病虫害导致粒重的大幅度下降,往往成为小麦大幅度减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1997年~1998年在冬小麦生长后期进行的喷防试验表明,采取综合的喷防(防养分亏缺、防病、防虫)技术措施是改善灌浆条件、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1.喷洒方法试验品种为百农64,于1997年10月14日耧播,播量8.5公斤/亩,在小麦孕穗期和灌…  相似文献   

13.
<正>针对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集约化种植下存在耕地质量差、生产管理粗放、水肥管理技术不配套造成的水肥投入量过大、作物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次生灾害时有发生等突出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把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单元来考虑,依据作物与气候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统筹安排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达到小麦玉米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该技术示  相似文献   

14.
小麦旺苗越冬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秋以来全疆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这几十年不遇的异常气候在昌吉州表现得非常明显,对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了解因异常气候对冬小麦的影响程度,对全州八县(市)和昌吉高新农业科技园区的冬麦,进行了小麦播种期、小麦长势、旺苗比例、播种方式等项调查,并制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王海燕(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的改善,小麦品种的更新,既给小麦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给小麦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加之气候条件的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自然正交分解方法对庆阳地区8个县(市)冬小麦收墒期的降水量进行了统计计算,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西峰代表站冬小麦收墒期降水量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其历史拟合及1995年试报情况均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与传统灌溉条件下氮素吸收利用特征,2008-2010年,在灌溉底墒水的基础上,设置4个水分处理:春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开花水(W2)和起身水+孕穗水+开花水+灌浆水(W4),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最高产量2年均在节水栽培处理(W1和W2)获得,氮积累量则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传统灌溉处理最高。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加快了冬小麦氮素积累进程,促进了花前积累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提高了氮收获指数和生理利用效率。可见,冬小麦节水栽培在实现节水高产的同时,也改善了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邮编:300112.电话:022-27327371)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津农5号”,前不久通过了天津市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市冬小麦死苗引起的思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叶劲松北京地区冬小麦死苗现象也较严重,部分麦田不得不改种春作物。死苗的原因主要是受特殊气象因素影响,这是比较一致的意见,但在同一灾害性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不同栽培管理水平确有较大的差异,这...  相似文献   

20.
贺锋 《农村科技》2011,(1):15-15
要使冬小麦增产除要求较高的肥水和栽培水平等条件外,还要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农田防护林可改善农田小气候,为冬小麦生产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