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170-172
中国扶贫模式已从传统"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武陵山民族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其扶贫模式研究将对其它民族地区和连篇特困地区扶贫问题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从武陵山民族地区艰巨的扶贫现状出发,指出该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匮乏,而培训是解决人才匮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借鉴国内外经验,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结合武陵山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在该区实施"培训式"扶贫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武陵地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库"区,农业一直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本文主要以武陵地区核心所在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其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武陵地区农业发展和农药的广泛使用,武陵地区农药市场环境和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将影响武陵地区农药市场竞争格局,传统营销模式也难以适应新的变化,而农药营销信息化则逐步展示其优势。武陵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武陵地区农业发展和农药广泛使用的背景下,描述了农药营销信息化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作的基础条件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历史悠久茶区,具有"湖北第一历史名茶"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等历史名茶的古老制茶技艺,有丰富的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资源。该民族地区茶叶现有8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的三种名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该地区茶文化有1项国家级、9项省级(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并提出了8点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其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武陵山区的实地调研,分析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移民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贫困人口从条件差的地区搬迁到交通方便或者靠近城市的地方,让他们在更好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实现脱贫,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个别地方的移民扶贫存在就业"灯下黑"的情况,越是条件好的地区,尤其是靠近城市的地方,越容易出现移民就业难现象。移民扶贫出现就业"灯下黑",有损于扶贫的精准性,需要引起足够警惕。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8.
14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移民运动.这场移民运动,以江西为核心,波及湖南、湖北、安徽等多个省份.移民者在陌生的土地上开辟家园,重新构建了战后迁移地的文化和生产格局.本文以巢湖地区"九龙攒珠"型村落为例,来探讨江西移民者对巢湖北部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武陵山区食用百合种植效益及规模,总结提出了武陵山区食用百合绿色栽培"十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拯救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缓解生态和生存的矛盾,三江源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通过生态移民,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人民生活,但由于缺乏后续产业的支撑,移民的生计和发展问题难以解决,移民回流问题凸显,如何发展后续产业,帮助移民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让生态民吃上"生态饭",进而实现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对三江源移民区后续产业的调研,结合移民区农牧民的生活现状及后续产业发展的趋势,探讨了移民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锦伟 《农业考古》2024,(1):95-102
随着改土归流的不断深入、国家权力的不断延伸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明清时期武陵山区的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结构得到一定调整;农村手工业的进步较为明显,推动了山地资源的商品化生产;农村商品经济不断活跃,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扩大。明清时期武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该区域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也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分析了广西生态移民与石漠化地区治理的现状,认为广西石漠化地区已经总体上实现了生态逆转,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同时也指出广西石漠化地区移民存在严重的回流现象,进而探讨了教育移民的重要意义。教育有助于提高移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助于培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今后走出石漠化地区,更有助于提高留守居民的技能,改变其生态意识,提高现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育移民,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强调应建立石漠化地区青少年教育基金、青少年中高等教育发展基金、青壮年就业培训基金,以及石漠化地区生态培训基金,通过教育补助提高石漠化地区人群的素质与技能,实现永久性移民。  相似文献   

13.
<正>"冒籍"的关键是要与被冒地扯上关系,于是有些考生冒籍时不惜血本,让家长在录取率高的州府买地买房,加入当地户籍,从假移民变成了真移民在高考中,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被称为"高考移民"。其实,高考移民古已有之,科举时代称为"冒籍"。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兼之农业社会延续至今的户籍壁垒依然存在,是"冒籍"至今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陕南移民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对地区扶贫减灾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移民主观视角出发,选取商洛市丹凤县为样本,设计了移民搬迁满意度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运用问卷和访谈法,测算各指标得分和满意度水平,以期从侧面反映陕南移民搬迁现状。研究表明:移民在综合效益、社会适宜性和环境效益方面满意度评估结果均为"满意",经济效益评估结果为"一般"。说明移民对居住条件、教育医疗、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改善给予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存在收入渠道狭窄、土地耕种困难、生活用水不便等问题。需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创新搬迁安置土地随迁政策,加大饮水工程建设力度,真正实现"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当今我国扶贫主战场,可持续生计框架是思考致贫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重要理论。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首先对湖南武陵山片区贫困特征进行诊断,然后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等5个方面开展湖南武陵山片区致贫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湖南武陵山片区反贫困策略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71-174
武陵山片区作为国家连片贫困地区,在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应利用区域特色资源,结合《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有利政策,务实"互联网+"特色农业,推动武陵山扶贫攻坚计划落实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于此,调研组深入重庆市石柱县、酉阳县等地开展了关于特色农业的调查研究。从武陵山重庆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实际出发,探讨了武陵山重庆地区发展"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分析发展的战略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实施路径分析。侧重分析特色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了武陵山"互联网+"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武陵地区种植结构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改土归流前、改土归流后至民国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个历史时期。历史时期武陵地区种植结构变迁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近400年来水稻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二是玉米、番薯、马铃薯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呈现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三是种植结构的变迁存在区域差异。武陵地区种植结构变迁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抗病水稻新品种"武陵粳1号"由扬州大学、武进稻麦育种场和江苏省种子站联合攻关的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武陵粳1号",正式通过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生态移民,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地区生态或为了使生态脆弱地区居民脱离贫困而实施的移民工程。滇桂黔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移民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面临政府对生态移民区搬迁后期关注度有待提高、产业基础较差,产业链短,移民收入来源单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政府对移民地的早期规划与现实实施存在冲突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提高生态移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健全生态移民保障体制,提升生态移民重建程度、保护民族文化,增强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等措施提高生态移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如何有效发展既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以宣恩小茅坡营苗族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指出农业科技进步对武陵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