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小崇 《中国茶叶》1989,(3):25-25,9
在一般贮藏条件下,绿茶品质会逐渐下降,甚至劣变而失去饮用价值,实质上这是绿茶品质成分不断变化(尤其是易氧化物的氧化作用)的综合反应,其中维生素C因其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而特别容易变化。探明绿茶贮藏过程中这些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是控制和延缓品质劣变的前提。迄今,国内外已有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我国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绿茶内含维生素C与品质变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龙井绿茶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采用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对龙井绿茶品质的影响,把茶叶分别存储于风冷冰箱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直冷冰吧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等4种不同的贮藏环境中贮藏90、180、270、360βd时分别取样,通过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及感官审评等分析比较不同贮藏条件对绿茶的存储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内,冷冻室对生化成分的存储效果优于冷藏室,其中风冷冰箱冷冻室能有效地保持茶叶低含水率,贮藏180βd时其含水率显著低于直冷冰吧(P<0.05),直冷冰吧冷冻室则对叶绿素、维生素C、咖啡碱等含量保持效果较好,贮藏180βd时其维生素C和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风冷冰箱(P<0.05);在0~180βd的贮藏期内,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均在风冷冰箱的冷冻室保留率高(均约为95%),贮藏后期则在直冷冰吧的冷冻室保留率高,且贮藏结束时均与风冷冰箱差异显著(P<0.05)。风冷冰箱有利于绿茶滋味和香气的保持,直冷冰吧有利于绿茶外形的保持,即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叶的感官分属性的影响不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汤色、滋味、香气、咖啡碱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在不同的贮藏方式间差异较大。结合两设备的特点可知,茶叶相对短期存储时可选择风冷冰箱,长期存储时则直冷冰吧更优。  相似文献   

3.
游离脂肪酸组成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游离脂肪酸是构成茶叶香气的重要化学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检测技术等问题,对茶叶加工和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就绿茶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贮藏条件的影响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一、游离脂肪酸组成与绿茶品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相似文献   

5.
贮藏条件对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鼎大自茶、槠叶齐和白毫早三个品种早春一芽一叶鲜叶所制炒青绿茶为材料.研究炒青绿茶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及光照等贮藏环境下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经太阳光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的茶叶更容易陈化劣变,使茶叶失去其品质特征。且供试的三个品种绿茶各品质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6.
不同茶树品种制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茶树品种制绿茶在常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以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和福鼎大白茶3个茶树品种制成炒青绿茶为材料,密封贮藏于避光室温环境中,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和福鼎大白茶制绿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降幅分别为13.96%、15.86%和26.29%)和水浸出物含量(降幅分别为9.81%、10.00%和16.28%)均显著降低,且前两个月降幅较大;氨基酸含量总体下降(降幅分别为20.87%、23.50%和37.94%),其中贮藏第四个月出现小幅上升;咖啡碱含量前3个月的下降幅度(降幅分别为7.99%、10.82%和13.84%)较大,此后变化幅度减小;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15.92%、17.81%和28.49%);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先高后低的波浪形变化,并且香气、汤色、滋味等感官审评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三个品种间比较,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所制绿茶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成分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表现出较好的化学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影响品质劣变的因素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绿茶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用同质粗老鲜叶加工成绿碎茶与炒青绿茶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碎茶主要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维生素 C、叶绿素 a 等均有增高趋势;品质审评无论是外形还是内质绿碎茶均好于炒青绿茶.  相似文献   

9.
薄纱绿茶是海南白沙县新打造的品牌绿茶,具有“香高味浓”的品质特征。文章研究薄纱绿茶成品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全面解析海南薄纱绿茶的品质特点,并探究薄纱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薄纱绿茶呈现出醇厚甘爽、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具有海南绿茶典型地域特色;挥发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4-萜品醇、芳樟醇、α-水芹烯、蒎烯、香叶醇等成分占比高,形成了其“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此外,除水浸出物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等茶叶品质成分在加工后均略有下降,以上成分经复杂的生化反应后,生成了与茶叶汤色、香气及滋味相关的丰富物质,形成了薄纱绿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与特种绿茶品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种绿茶大多采用幼嫩芽叶加工而成,各种水溶性成份高,且出茶时间早,多集中于春季,空气湿度大,成茶在产后贮藏销售过程中易吸湿、陈化乃至劣变,因此如何保持特种绿茶的品质日趋受到关注,为此本试验通过对特种绿茶进行复火、硅胶、类型和品种四种处理,从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两方面考察其品质变化,为有效防止其品质变化提供参考。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以一芽二叶标准采摘福鼎大白茶(福大)和福云6号(福6)的鲜叶为原料分别制成条形、卷曲形和扁形三种类型供试茶样。1.2试验处理采用LS(4X2‘)混合正交试验设计,设有4个…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绿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与感官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登良 《茶叶科学》1998,18(1):61-64
分析了大叶种绿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与茶叶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多酚类下降率与滋味、汤色、香气得分的下降率基本一致;当多酚类下降5%时,即能引起茶叶汤色、滋味、香气的明显下降.当下降率达到25%时.茶叶质变严重,失去原有饮用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将茶多酚作为绿茶质变的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茶饮料、速溶茶、茶浓缩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形成的茶汤沉淀,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同时也造成产品风味品质的下降。然而,由于沉淀形成过程比较复杂,至今缺乏明确的形成机理和调控方法,一直无法得到解决。目前,国内茶饮料企业主要采用物理去除或化学转溶的方法来去除或抑制沉淀的形成,这不仅会导致茶叶大量有效成分损失,功能保健价值降低,同时也会造成产品外观颜色和内在品质的明显劣变,严重阻碍了我国茶饮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冷后浑,又叫茶乳酪,是指茶汤冷却后产生的浑浊现象,冷后浑是茶汤沉淀形成的前期过程。茶汤沉淀分为可逆沉淀和不可逆沉淀,其化学组成、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都存在明显不同。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茶汤沉淀的化学组成、沉淀形成影响因素、沉淀形成机理、沉淀形成调控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有效调控茶饮料沉淀形成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储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水质调配的绿茶饮料储藏期间汤色、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绿茶饮料汤色亮度下降、汤色加深,儿茶素总量下降,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稳定。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耐储藏特性的影响差异明显,蒸馏水、纯净水对绿茶饮料汤色、儿茶素、感官品质的影响较软化水、矿泉水与自来水的小。蒸馏水调配的绿茶饮料汤色偏浅,滋味苦涩欠鲜爽,纯净水与软化水比较适合用于茶饮料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5.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降了约60%,儿茶素类下降了80%,黄酮类下降了55%,茶红素下降了90%,水溶性寡糖下降了65%,水浸出物下降了25%,而茶黄素、水溶性总糖和灰分的变化不大。但茶褐素类物质增加了4.5倍,水溶性多糖也增加了5.7倍。这说明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类、寡糖及多糖类物质可作为云南普洱茶的特征成分用于品质判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优势菌种发酵晒青绿茶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熟普洱茶,其理化成分含量可达到陈年普洱茶的水平。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云铃  黄建安  施兆鹏 《茶叶》2008,34(1):24-28
本文研究了汽热杀青、热风杀青和滚筒杀青3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在制品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汽热杀青因蒸汽穿透力强,杀青时间短,茶多酚、酯型儿茶素的减少量与氨基酸等水解产物的增加量相对较少,使毛茶茶汤浓烈,汽热杀青能快速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和减少叶绿素的破坏,使毛茶的汤色、叶底较绿;而采用热风杀青制得的毛茶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除色泽稍次于汽热杀青外,其余各品质指标略优于汽热和滚筒杀青方式。  相似文献   

17.
灭菌与老化处理对绿茶鲜汁饮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灭菌和老化处理对绿茶鲜汁饮料色差、感观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灭菌和老化处理过程中汤色黄度增加,明度和绿度降低,苦涩味、收敛性降低,滋味趋于醇和;而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基本不变,咖啡因呈现逐步降低趋势,表儿茶素降低,儿茶素升高。饮料品质的变化是主要是儿茶素类等物质剧烈变化引起的。不同原料的绿茶鲜汁饮料在灭菌和老化过程中品质变化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湖南绿茶品质特点表现为EGCG含量高、滋味浓,品质缺陷为颜色容易发黄。绿茶的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的绿色分别与茶叶品质存在正相关。湖南优质绿茶加工保绿的关键技术在于适当摊青、充分杀青、快速摊凉、适度揉捻、及时干燥和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9.
从韩国和中国市场收集的炒青绿茶样品,通过感官品质审评、化学成分和茶汤色差分析,比较两国绿茶的品质特点和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两国炒青绿茶的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韩国市场销售的炒青绿茶样含水量和咖啡因含量低于中国绿茶,而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高于中国绿茶。韩国绿茶样品汤明度高于中国绿茶,但色度比中国绿茶样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