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SSR和AFLP分析玉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利用SSR,AFL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23个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两种分子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利用筛选出的40对SSR引物,检测到了202个等位基因。用12对AFLP引物组,检测到了444条有多态性的带。SSR和AFLP分子标记均有很高的多态性,SSR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值达0.60,而AFLP多态性带比例是72%。两种分子标记结果将玉米种质划分为5组,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两种分子标记划分的结果也相近。研究认为SSR,AFLP两种分子标记系统均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适应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地方玉米种质的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23条引物对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种质的地方自交系对其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9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3个多态性好的引物扩增材料,产生出152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6.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地方自交系划分为 6个类群.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开发的SSR标记分析花生栽培种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2份花生栽培种材料,对通过建库、筛库、杂交富集的策略开发设计出来123对SSR引物进行评估,并基于品种间简单匹配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有44对SSR引物能产生多态性片段,总共获得176条带,其中107条(60.8%)为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条带,2.43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11.1%~100%,PIC值为0.245~0.886,平均为0.677;根据聚类结果显示,在简单匹配系数值为0.85处,根据SSR带型12个花生品种可分成3个品种群(Ⅰ、Ⅱ、Ⅲ)。研究结果表明,新开发的44对SSR引物在分析花生栽培种DNA多态性方面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SSR标记划分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18个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和4个代表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普通玉米标准测验种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研究热带、亚热带QPM与温带玉米自交系之间的遗传关系. 从70对引物中筛选出39对扩增谱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 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134个等位基因变异,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5. 根据扩增谱带建立0、  相似文献   

5.
SRAP构建玉米杂交种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摘 要:【研究目的】SRA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DNA标记技术,本文旨在探讨SRAP技术用于玉米品种鉴定的可行性,并建立相应技术体系。【方法】采用25个引物组合对19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SRAP扩增。【结果】19个引物组合扩增出了多态性条带,共扩增出15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8条多态性带,多态性频率从44.4%(me4/em3)~91.7%(me4/em1)。19个引物组合检测到的平均PIC为0.879,而引物组合me4/em1可区分供试的所有19个玉米品种。进一步筛选了5对引物,构建了供试材料的指纹图谱,为SRAP用于玉米鉴定奠定了基础。【结论】SRAP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而且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具备了用于作物品种鉴定的条件,用于玉米品种鉴定是可行的,可作为SSR技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引物通用性分析杨柳科树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引物的种间通用性,本研究分别从杨属和柳属中各随机筛选出10对SSR引物,对17个杨树品种和20个柳树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在杨树品种有扩增,共扩增出155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3.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6条谱带;16对引物对在柳树品种有扩增,共扩增出120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1.6%,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5条谱带。筛选出了14对杨柳树通用引物,14对通用引物可以将37个供试材料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杨树树种,一类为柳树树种,与传统的植物学分类相符。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因组DNA的RAPD、ISSR与SRAP等3种分子标记技术,以日本芜菁品种作为外类群,对来自于温州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盘菜品种进行品种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10个RAPD引物共产生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率为71.7%;12个ISSR引物共产生142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率为49.3%;8个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10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8条,多态性比率为74.3%,表明品种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用单个引物NAURP299、NAUISR43以及SRAP引物组合mel/em2,都可以将11个品种完全区分开来。基于3种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材料可以分为3大类,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品种之间园艺学性状的相似性及亲缘关系远近。  相似文献   

8.
本项研究归纳出三种DNA指纹分析方法,即特征谱带法、引物组合法和核心引物组合法,并比较了这三种方法在玉米品种纯度及真伪鉴定中的应用价值。在玉米基因组上均匀选取62对SSR引物对6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分析。6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38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4.08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612,平均标记索引系数(MI)2.58,评估引物多态性的三个指标并不完全一致。三种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特征谱带法仅在固定的材料范围内有效,当扩大范围后,原来具有特征带的样品往往不再具有特征带,且需要筛选大量的引物,效率很低;引物组合法通过不同引物的有限组合,完全可以区分全部材料,避免了筛选大量引物的工作;核心引物组合法是引物组合法的扩展,不同实验室通过使用固定的一套核心引物组合,其指纹图谱可以相互比较和整合,为玉米DNA指纹图谱分析的标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3):142-146
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国石榴种质资源圃内石榴品种为材料,采取改良CTAB法提取石榴基因组DNA,经RAPD-PCR扩增筛选引物。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石榴基因组DNA谱带清晰,纯度高,浓度大,可以用于RAPD分析。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多态性引物20条。20条引物对10个品种扩增结果共产生18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134,多态性比率为74.4%。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和SSR两种标记方法研究了36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两种分子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利用筛选出的22条RAPD引物,检测到了148条有多态性的带;利用筛选出的34对SSR引物,检测到158个等位基因.RAPD和SSR分子标记均有很高的多态性,RAPD多态性带比例为95.95%,SSR位点检测出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位4.65.RAPD分子标记结果将36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大类,SSR分子标记将其划分为5大类.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两种分子标记划分的结果也相似.研究认为,RAPD、SSR两种分子标记系统均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但SSR更可取.  相似文献   

11.
羊耳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羊耳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建立并初步应用羊耳蒜AFLP反应体系。以羊耳蒜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SDS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优化AFLP反应体系中的几个关键因素,建立适合羊耳蒜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并利用筛选出的引物组合对羊耳蒜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经EcoRⅠ和MseⅠ酶组合37℃酶切3 h后可将500 ng基因组DNA完全切开;酶切产物和接头经16℃连接过夜后,用带有1个选择性碱基的预扩引物和带有3个选择性碱基的选扩引物分别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能够得到清晰的扩增图谱。3对引物组合对8个羊耳蒜种群共185个体的扩增共得到22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5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8.24%。本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AFLP反应体系可用于羊耳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苦瓜外观性状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苦瓜性状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通过对酶切方法的比较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苦瓜AFLP反应体系,采用TaqI/VspI或EcorI/Mse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组合对的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其AFLP的双酶切体系。结果表明EcorI/MseI内切酶进行双酶切时酶切效果较好并且扩增出的条带带纹清晰,扩增信号强度基本一致符合研究需求,并初步筛选得到了32对清晰、多态性高的AFLP引物。说明最适宜的酶切方法是使用EcorI/MseI组合进行双酶切,通过重复试验证明了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苦瓜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双丰系列甜菜品种(系)AFLP亲缘关系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AFLP技术对甜菜双丰系列的8个品种(系)进行AFLP多态性分析,并结合系谱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和分辨能力均较高的引物组合,10对引物共扩增出1238条带,其中特异性带18条,特异缺失带18条,特异百分率2.9%。获得总位点数282个,其中共有位点数17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7.2%。用Philip3.6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将8个品种(系)聚类为3组。本研究获得的特征带和特征缺失带表明,AFLP的高特异分辨率在甜菜品种鉴定上的潜力。分子标记分析和系谱分析证明了供试甜菜品种(系)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14.
天门冬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天门冬种质间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采用单因子试验,建立并优化了天门冬AFLP反应体系,研究酶的用量、酶切时间、预扩增体系和选择性扩增等对PCR扩增的影响。酶切反应体系加入5.0 U EcoR I和Mse I于37℃保温3 h;连接反应体系加入1.0 U T4-DNA连接酶、2.0 pmol Mse I接头和2.0 pmol EcoR I接头,16℃保温过夜;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加入1.0 U Taq DNA聚合酶,0.4 μL EcoR I和Mse I选择性引物;并筛选得到了8对清晰、多态性高的AFLP引物。17份天门冬种质对建立的AFLP反应体系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天门冬种质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甘蓝品种的AFLP指纹鉴别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AFLP技术分析了来自全国9个栽培地区的44个甘蓝主栽品种,共筛选了40对E 3/M 3引物组合,多态性条带的数量从0条到15条不等。其中引物组合E-AAC/M-CTA是甘蓝品种中多态性最高的引物,有1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的百分率为30%,但该引物不足以区分44个供试的甘蓝品种。同时筛选了11组E 2/M 3对引物组合,其中引物组合E-AG/M-CTC产生了13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以E-AAC/M-CTA和E-AG/M-CTC这两对引物组合的多态性条带构建了44份甘蓝品种材料的指纹图谱,此指纹图谱可以将供试的44份材料一一区分。  相似文献   

16.
AFLP在水稻类群划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本逊  蔡健  谭学林  徐绍中  周苏文 《种子》2001,(4):26-27,53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22个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49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了4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43、37、49、33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40.5条多态性带,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46条带。利用AFL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22个品种聚为8群,结果表明,AFLP在水稻类群划分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挖掘优异基因为育种和生产服务,对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6对AFLP引物对89份来源和特性不同的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种质进行系统评价和分类研究。6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286条带,123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数的43.01%。不同引物组合扩增出的总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差异较大,其中,引物组合E-ACT/M-CAC的扩增效果最好,多态性条带最多,占总带数的54.35%。聚类分析显示:中国大白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参试种质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359,遗传背景广泛。以0.73的相似系数为阈值,所有材料被分为四大组群,其中浙江黄芽菜单独构成一个组群,明显地区分于其他大多数大白菜品种(“主体”组群)。在“主体”组群中,参试的台湾种质和大陆种质分为两个亚组,日本和韩国种质均被聚到了大陆种质亚组,表明供试的日本和韩国材料与中国大陆种质遗传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30、 30、 44、 41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36.25条带, 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5条带, 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 利用AFLP数据、 进行聚类分析, 将17个优良自交系聚为6群, 结果表明, 用AFLP标记进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克新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对引物组合进行了初筛,选出7对有多态性的引物组合进行了详细研究。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54~90条带,共获得49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02条。AFLP分析表明19个材料的遗传距离介于0.2091~0.7679之间,平均值为0.4811。聚类分析将19份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2类包括14个品种,占总数73.86%,表明多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但有少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远,说明克新系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研究表明:AFLP指纹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适于进行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Pm21具有强抗白粉病特性,位于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6VS)上。染色体分析和白粉病抗性检测表明,Pm21在受体小麦内是稳定遗传的。筛选与Pm21相连锁分子标记,在小麦抗白粉病辅助选择育种上有重要意义。利用RAPD和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簇毛麦6V染色体和含有6V的小麦-簇毛麦代换系、6VS的易位系6AL/6VS、6DL/6VS进行分子标记筛选,以分析位于6VS上的分子标记及其与Pm21的关系。RAPD检测表明,OPK08910特异片段存在于含簇毛麦6V染色体的代换系(6A/6V)、易位系(6AL/6VS,6DL/6VS)和簇毛麦中。AFLP检测显示,PstⅠ+AGG / MseⅠ+CAC、PstⅠ+ACC / MseⅠ+CCT和PstⅠ+ AAG / MseⅠ+CGC 共3对引物分别可以在6A/6V、6AL/6VS、6DL/6VS和VV中扩增出264 bp、218 bp和232 bp特异带,并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共分离,因此,上述来源于6VS上的4个新的分子标记,可作为源自簇毛麦Pm21基因的选择标记,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