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国华 《甘肃农业》2006,16(10):17-18
在全国全面实施取消农业税政策以来,直接减轻了农民负担,相应增加了农民收入,广大农民拍手称快。但取消了农业税后,还必须对农民实际增加的收入和随之出现的新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切实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这对落实党中央的惠农政策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理 《农业与技术》2013,(12):234-235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2004年,吉林省宣布免征农业税,使农民去掉了沉重负担,提高了农民收入,释放出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标志着中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人称之为“后农业税时代”。在免征农业税后的2a中,我省农民的收入状况怎样?收入增加了吗?增加幅度怎样?还有哪些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存在?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入手,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内在因素并给予解决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信息》2005,(4):44-45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税减免、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的力度。现将13个粮食主产区出台的政策措施摘要刊登,供各地和广大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最近记者在随同安徽省农调队对淮北地区早稻实割实测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及向农民了解,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注意。农民担忧政策的持续性。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鼓励、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税减免、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农资监管稳定农资价  相似文献   

5.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广大农民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那么,如何才能稳定、持久地增加农民收入呢?我认为,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效的最佳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一些农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南方:旱田改水  相似文献   

6.
免征农业税,既是党中央亲民爱民的具体体现,又是国家财力增强的最好证明。免征农业税的意义和影响正像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张虎林教授所说的那样:“免除农业税.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不但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更重要的是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大部分进入了小康。但是,近几年来农民增收速度趋缓,尤其是农民的现金收入增长不快。因此,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关键是要找到有效增加现金收入的途径。增加了现金,就可以购买所需的消费资料,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就可以增加投入购买生产资料和工业品,从而扩大再生产,进入新一轮生产经营周期。为探索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笔者通过最近到一些县、市的调查和思考后认为,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围绕着一个“钱”字,走好市场化、产业化两条路子,重点应从…  相似文献   

8.
“多予、少取、放活”,这是目前国家三农政策的总体原则.今年中央下了发“一号文件”,要求分期减免农业税收,并在5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这些都体现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减免赋税固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但笔者认为.依靠自身的环境资源.挖掘潜力,增加收入,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久的、有效的手段。结合国家有关造纸工业的政策.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营植经济价值高的造纸原料林.是我省广大农民较为适宜的增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三农"问题、农业税、农民增收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务院连续2年将三农问题及相关政策作为国务院的1号文件下发,显示出了党和政府对改善农村、农业及农民问题的决心。新时期为解决中国农民负担重、收入少、增收难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先后出台与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的好政策,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先是减免农业税、加大补贴力度,然后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可以说,免、补和增的"三步曲",是新时期解决中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大部分进入了小康但是,近几年来农民增收速度趋缓,尤其是农民的现金收入增长不快。因此,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关键是要找到有效增加现金收入的途径。增加了现金,就可以购买所需的消费资料,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就可以增加投入购买生产资料和工业品,从而扩大再生产,进入新一轮生产经营周期。为探索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笔者通过最近到一些县、市的调查和思考后认为,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围绕着一个“钱”字,走好市场化、产业化两条路子,重点应从六方面十八字(优品质、扩规模、抓加工、强龙头、活流通、农转非)着手。  相似文献   

11.
崔艳华 《甘肃农业》2007,(12):66-67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焦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能否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作者阐述了农民增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提出了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是这个工程的实施者、创造者和受益者。只有广开增收门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建设好新农村。而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对农民给予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潜力在农民自己。那么作为农民,自己应该怎么做呢?第一,应该“走出去”。大凡村里“富  相似文献   

13.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从农民收入构成和变化趋势以及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因此,城镇化建设对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应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韩君 《现代农业》2004,(8):34-3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政策、法规。特别是二00四年“一号文件”的出台,对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做出了具体规定;该减免的减免、该补贴的补贴、该扶持的扶持。农民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了保护,农民负担也得到了控制,增加农民收入有了更多的渠道。那么“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对农村  相似文献   

15.
《四川农业科技》2005,(1):40-40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近日指出,中国需要寻求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他认为,过去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粮食价格的提高和政府减轻农民税费负担。政府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预计未来两年农业税可望全部取消。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余地已经不大了。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通过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是不可能了。汤敏说,这就需要寻求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其中,  相似文献   

16.
如今,为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各地政府都加快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而广大农民该如何立足实际,在特色农业的领域中挖掘到属于自己的“金矿”呢?本期《特别报道》对特色农业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农民涉足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出一些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尤其是多年来的"一号文件"的出台,使广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依据民  相似文献   

18.
运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从2000~2007年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取消农业税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面板数据(panal data),借鉴"固定效应模型"的计量方法估计取消农业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发现,取消农业税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的增长。结合实证模型的结果,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恩施州调查:免征农业税对农户投资及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征农业税意味着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作者在对湖北省恩施州农村进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收入相对增加后其投资行为的变化以及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村市场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甚至收入减少,农村市场不旺,是当前各地农村反映强烈的问题。个中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农民收入减少,购买力低,市场当然就疲软;有人说农村市场不发达,农民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价值,收入必然减少。那么,增加农民收入与拓展农村市场是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是拓展农村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拓展农村市场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桥梁和枢纽。 实践已证明了农民收入与农村市场的关系。从山东省情况看,胶东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富裕,市场繁荣兴旺;而繁荣兴旺的市场需求又及时有效地引导农民调整经济结构,将农民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