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育成母牛的目标 减少犊牛疾病,主要是防止犊牛腹泻; 提高犊牛日增重; 控制育成母牛体况; 提前配种产犊,节约饲喂时间; 节约饲草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2 出生2.1 要点 确保犊牛出生1小时内采食到2升初乳,必要时使用胃管或奶瓶;  相似文献   

2.
犊牛出生后6个月至约24个月第一次产犊前称为育成牛。  相似文献   

3.
德宏奶水牛是用德宏水牛与印度的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杂交育成的一种奶水牛.与其它奶牛所产的犊牛一样,新生犊牛是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育成.犊牛下痢是在奶水牛犊牛培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高、病因复杂、难以治愈、死亡率高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伴有腹泻症状的胃肠炎、全身中毒和机体脱水.  相似文献   

4.
犊牛从断奶直到第一胎产犊前习惯上称为育成牛(或后备牛),更确切地说,从断奶后到配种年龄(6~18月龄)称育成牛,从配种怀孕到产犊期间(18~27月龄)称青年牛.后备母牛饲养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发育、第一次发情、配种、产后奶产量.  相似文献   

5.
犊牛从断奶后到产犊前习惯上称为育成牛(或后备牛).更确切地说,从断奶后到配种年龄(6~18月龄)称育成牛,从配种怀孕到产犊期间(18~27月龄)称青年牛.后备母牛饲养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发育、第一次发情、配种及产后奶产量.  相似文献   

6.
育成牛是指初生6月龄至初次产犊前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牛。育成牛生长发育旺盛,尤其是骨骼组织和肌肉组织,因此,体型变化较快。内脏器官功能日趋发达和完善,前胃容积迅速扩大。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因此,此阶段应充分满足育成牛营养需要,同时应注意精粗比,给予充足的优质粗饲料,尤其是干草,刺激瘤胃快速发育。犊牛满6个月即转入育成牛群。育成牛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此阶段的饲养对其以后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健康影响很大。育成牛阶段的培  相似文献   

7.
后备乳牛又称培育乳牛,是母乳牛从出生到第一胎产犊前的总称。一般可分为哺乳期犊牛、犊牛、发育牛和育成牛几个生长阶段。后备乳牛选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奶牛养殖的成效。在不少奶牛养殖场(户)中,往往是只注重生产牛的饲养管理,而忽视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导致后备牛淘汰率高,或直接影响后备牛的发育、发情、配种受胎和产犊后的产奶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奶牛技术服务实践.就后备乳牛的养殖技术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产犊前后的母牛是感染疾病的非常时期,这个阶段一定要优先考虑产犊母牛的营养和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牛繁殖能力和犊牛存活率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母牛产犊前后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育成牛也称青年牛或后备牛,一般是指断奶后至第1次产犊前的小母牛或开始配种前的小公牛。育成牛饲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第1次配种年龄和以后产乳性能的高低。刚断乳的犊牛由于前胃的发育尚未充分,消化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建立钦州市优质奶水牛核心群,促进钦州市奶水牛业的快速发展,2010-2011年引进广西大学与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等联合研究生产的良种水牛x精子性控冻精应用到杂交水牛繁育中,取得了很好成效。据统计,2010-2011年共引进良种水牛X精子性控冻精3150头份,人工受精杂交水牛3126头次,目前已产犊牛1639头,其中母犊1469头,公犊170头,母犊率达89.63%。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养牛场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母牛产犊完成的,母牛产犊在饲养管理中属于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母牛的健康状况和今后的繁殖能力,还影响到犊牛是否健壮和成活率。在管理不善、环境突变或饲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母牛在产犊后会发生各种异常情况,如不能妥善处理会给生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作为管理者应科学合理分析母牛产犊后常见问题,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合理对待,帮助母牛或犊牛顺利渡过难关,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犊牛和育成牛的区分在于牛所处的成长阶段,它们是牛场的后备储存力量,我们要积极关注其发展和培育。本文以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为对象,具体探讨如何实现其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奶牛的阶段饲养管理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842209)李祥云一、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母牛产犊前后15天为围产期,此时母牛处于妊娠末期,即将产犊泌乳阶段,搞好其饲养管理对确保母牛、犊牛安全极为重要。母牛怀孕后期腹围增大行动不便,应防止拥挤滑跌引起流产。母牛产...  相似文献   

14.
正现在的人们饲养母牛,既期望母牛受胎率高,泌乳性能好,哺育犊牛能力强,产犊后返情早,又期望母牛产出的犊牛质量好,初生体重、断奶体重大,断奶犊牛成活率高。现就如何饲养好、管理好母牛笔者给出以下建议:一、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犊水牛新蛔虫病是一种大型线虫 - - 牛新蛔虫寄生于小肠中引起,是犊水牛的常见多发病(犊黄牛也可发生,但相对较少), 危害严重,常因诊断不清、治疗不及时而导致死亡,造成损失.   一、症状及诊断   牛新蛔虫主要侵害 1个月左右的犊牛,3个月以后的犊牛发病很少 .……  相似文献   

16.
产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产蛋性能,因此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实际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1幼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幼牛是指犊牛(出生至6月龄哺乳期的小牛)和育成牛(犊牛断乳后至配种或初胎分娩前的牛,也有将12月龄至初胎产犊的牛称青年母牛),是牛群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幼牛阶段生长发育快,生理功能变化很大,如果饲养管理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成年后难以补偿,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体型、健康及其生产性能。因此,在幼牛阶段的营养与标准化饲养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之一。犊牛出生后2~3周龄,是营养、环境变化最大的时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村地区水牛和黄牛同期发情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农村粗放饲养的条件下水牛和黄牛同期发情的处理技术。[方法]研究采用前列烯醇结合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同期发情处理水牛和黄牛。[结果]青年水牛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是52.9%和35.1%,明显低于经产母水牛的81.5%和45.5%,差异显著(P〈0.05);青年黄牛和经产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母水牛产犊后120d后,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为84.7%和44.8%,均高于产犊后60d以内和60~90d内处理的78.6%和40.7%、76.1%和38.6%,差异显著(P〈0.05);同期发情处理黄牛,产犊后120d以上的发情率高于产犊后60d以内和60~90d内,差异显著(P〈0.05),产犊后60~90d内和120d以上在受胎率上均高于60d以内,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前列烯醇结合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同期发情处理水牛和黄牛的效果很好,值得在广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1基本情况2016年2月17日上午10时,隆化县湾沟门乡苇塘沟村刘某来电话,称家里饲养能繁母牛56头,大部分都已经怀孕,并陆续产犊。可是,自去年入冬以来,产犊母牛共有39头,但有8头怀孕母牛产出的犊牛体质弱,出生后瘫软无力站不起来,产后数小时或最长不超过2d便死亡,新出生的犊牛不知道吃奶,把母牛奶头放到犊牛嘴里进行人工辅助吃  相似文献   

20.
<正>母牛终生有两个任务,一是正常生产,即每年产一个犊牛,且产的奶够犊牛吃2个月;二是维持自身生命和健康,寿命10年产8头犊。如果饲养管理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母牛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