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危害花椒的天牛主要是虎天牛、星天牛、二斑黑绒天牛、薄翅锯天牛、红颈天牛等,在花椒产区都有发生,在各花椒树种上危害严重。成虫咬食花椒枝叶,危害较轻;幼虫钻蛀树干,上下蛀食,引起树木枯死,造成花椒减产,危害惨重。据调查,每年有18.3%的花椒树受天牛危害,花椒产量一般损失达32%以上。天牛危害中虎天牛占29.7%,星天牛占21.3%,其他种占  相似文献   

2.
一、为害特点 花椒在平顺、黎城、潞城、壶关等县种植面积较大,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天牛对花椒的为害是当地农民的头痛事.天牛对花椒的为害主要以幼虫钻蛀枝干,潜居在韧皮部,木质部蛀食,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花椒树受害后其输导组织被破坏,水分、养分输送受阻,造成树势衰弱,树体枯萎,产量下降,严重时树体死亡.在平顺县花椒树产区调查,花椒黄带黑绒天牛的虫株率:30年以上树龄96%,20~29年树龄80%,10~19年树龄50%,9年树龄以下15%.  相似文献   

3.
吴江波  杜建林  王丹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2):223-224,228
通过对宜川黄河沿岸花椒天牛的发生危害情况调查,初步明确了当地花椒天牛的主要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在对近年来当地花椒天牛大发生原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花椒天牛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调查李树天牛为害情况及发生种类,比较李树天牛对芙蓉李、大红李和黑李等3种李树的嗜好性,结果表明:李树易受天牛成虫及幼虫为害,发生种类有11属14种,对芙蓉李、大红李和黑李等3种李树造成为害的主要是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和粒肩天牛;天牛对3种李树的嗜好性,以黑李最强,芙蓉李次之,大红李最弱。  相似文献   

5.
<正> 菊天牛是我县滁菊上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受害株率为10%~30%。1999年,全县因菊天牛危害造成的滁菊减产约30%。近年来,随着我县滁菊种植扩大,其危害逐年加重。 1.发生特点在我县滁菊天牛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少数以蛹越冬,据近4年调查,幼虫越冬占52.6%,成虫占29.3%,蛹仅占18.1%,次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具有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中国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中的3个新记录种,即为柄天牛属Aphrodisium的紫胸柄天牛A.semipurpureumPic、绿天牛属Chelidonium的二斑绿天牛C.binotaticollePic和长绿天牛属Chlori dolum的绒领长绿天牛C.cinnyrisPascoe.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星天牛属一新种--绿角星天牛Anoplophora viriantennatus sp.nov。该新种归属于Cyriocrates亚属,与其它已知种的主要区别是触角,3-11节基部黄绿色及鞘翅具黄绿色绒毛小星斑。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White)在山东泰安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花椒枝干或树干的基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底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25天左右。6月下旬末初见成虫,7月上、中旬羽化盛期,末期在8月上旬。卵期15天。7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幼虫停止活动。幼虫一生危害时间为360~380天。药剂防治可在3月底越冬幼虫刚刚开始危害时,用毒签封堵虫孔;人工防治可结合花椒采摘剪除被害枝条或成虫期进行人工捕捉。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星天牛属一新种——绿角星天牛Anoplophoraviriantennatussp.nov.。该新种归属于Cyriocrates亚属,与其它已知种的主要区别是触角,3~11节基部黄绿色及鞘翅具黄绿色绒毛小星斑。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混合种群的显微特征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鞘翅上斑纹的颜色是传统形态分类区分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重要外部形态特征 ,光肩星天牛的鞘翅斑纹颜色多为乳白色 ,而黄斑星天牛则为黄色 .在许多地区 ,如宁夏青铜峡市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以混合种群的方式存在和共同危害 .这种混合种群中出现了许多鞘翅斑纹颜色介于乳白色和黄色之间的“过渡类型”个体 .作者从同一寄主合作杨上的该混合种群中采集了近千只成虫标本 ,按鞘翅斑纹从乳白色自然、连续地过渡到黄色的颜色序列 ,从标本中选取 12只成虫 ,分别代表序列上鞘翅斑纹颜色深浅不同的个体 ,并从左到右依次编为 1~ 12号 .利用扫描电镜对这 12个体的斑纹、触角、下唇须、下颚须、前胸音锉及跗垫进行了超微结构的观察和比较 ,以探讨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和“过渡类型”三者间超微形态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 ,从乳白色到黄色 ,斑纹上的分泌物表现出了从少到多的连续变化趋势 ,而在触角、下唇须、下颚须、前胸音锉及跗垫部位上则无显著的差异 .  相似文献   

11.
核桃云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云斑天牛又名铁炮虫,属鞘翅目天牛科,是天牛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为害核桃、栗、苹果、梨等果树及桑、柳、榆、泡桐等林木。近几年太行山核桃产区该虫发生严重,在灵寿、平山、井陉、赞皇等县调查,10年生以上的大树被害株率达30%~50%,是核桃生产的大敌。该虫主要为害核桃树的主干和大枝,幼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花椒台湾狭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成虫田间种群消长动态的调查.明确了台湾狭天牛1年发生1代,幼虫自花椒树干的皮层逐渐蛀入木质部,并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成虫喜静息于枝叶上,产卵于衰弱或半枯死的枝条上;建立了花椒台湾狭天牛成虫发生消长动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成虫种群数量在田间呈单峰型,发生高峰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3.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松墨天牛前胸背板及鞘翅上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前胸背板表面均不光滑,前胸背板有大量的凹陷和刚毛;雄虫前胸背板拥有多个圆形、椭圆形信息素腺孔,且分布在每个包含一个单一的刚毛刻痕的周围;而雌成虫的前胸有类似于雄性表皮的凹痕,但没有信息素腺孔,通常只有一个中央刚毛;雌雄成虫前胸背板后缘皱褶状,具一排密集整齐的刚毛;鞘翅上密布光滑瘤状突起及刚毛,毛孔窝常分布2~3根刚毛。  相似文献   

14.
<正>1.天牛类。有桑天牛、星天牛、栎红颈天牛3种。2~3年发生1代,为害木质部和髓心,被害部位表皮正常,每隔一定距离有一排粪孔,虫道笔直,红褐色虫粪排出堆积于地面,用棉花球、蘸少许80%敌敌畏  相似文献   

15.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杂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野外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成虫相互交配进行了调查 ,同时于野外铁纱笼内进行了两种天牛成虫之间的交配试验 .结果表明 ,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天牛成虫间都可相互交配 ,其中光肩星天牛♀×♂的比率占34 4 % ,黄斑星天牛♀×♂占 1 3 3% ,淡黄型♀×♂占 1 0 6 % ,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占 1 6 7% ,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占 1 0 6 % ,其它类型间的相互交配占 1 4 4 % .铁纱笼内黄斑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交配 ,产生的后代成虫 ,鞘翅表现为白斑、黄斑和淡黄斑 3种类型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交配后代毛斑为黄斑和淡黄斑 ,黄斑星天牛♀♂交配的后代为淡黄斑和黄斑 .利用这些后代成虫进行再交配试验 ,已得到后代幼虫 1 31头 .根据这些结果及有关两者的生物学、行为学和形态特征观察 ,我们认为它们很可能是一种的不同型  相似文献   

16.
沈瑞 《新农村》2012,(4):22
桑天牛俗称老母虫、蛀干虫等,属鞘翅目,天牛科。1.形态特征卵,长椭圆形,长6毫米,乳白色,略弯曲。幼虫,圆筒形,乳白色,无足,老龄幼虫长60毫米,前胸节较大,背面具硬皮板,后部密生深褐色小颗  相似文献   

17.
花椒既是调味品,又可作工业原料。近年来随着花椒生产的发展,病虫害的发生逐步蔓延猖獗。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花椒因病虫危害,其死亡率高达30%以上,尤以虎斑天牛和根腐病的危害最突出,致使刚进入盛果期的椒树逐渐死亡,严重影响了花椒的寿命和产量。为此,加强花椒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已记载的18属370种7亚种虎天牛族昆虫进行初步区系分析,基本明确了中国虎天牛族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状况。在属的组成中,若按区系成分比较,北方区系成分4属,南方区系成分10属和南北区系成分不明的4属,属的比例各为22.22%,55.55%和22.22%。不论是从属的数量上还是从属的容量上来考虑,南方区系成分占优势;在种的组成中,北方区系成分81种3亚种,占总数的22.28%;南方区系成分258种3亚种,占总数的69.23%;南北区系特征不明的27种1亚种,占总数的7.43%;全国分布的4种,占总数的1.06%,南方区系成分几乎占了我国区系成分的2/3。  相似文献   

19.
危害杨树的天牛种类很多,由于各地自然、地理差异不同,发生的天牛种类不同。其中危害主干类的有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云斑天牛、桑天牛、青杨虎天牛等。危害枝梢的有青杨天牛,锈斑楔天牛等。发生原因分析1.内因。虫害发生的内因是由虫类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由于天牛生殖能力较强,暴露期较短,易造成人为传播等特点,导致数量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已记载的30属336种28亚种楔天牛族昆虫进行了区系初步分析,明确了本族昆虫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属级阶元上还是在种级阶元上,本族昆虫均以东洋界分布为主体;楔天牛族在中国的种类数量分布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减少;特有种丰富,有167种20亚种,占中国已知种类的51.37%,其中以华南区拥有的特有种最多;膏藏区分布的特有种虽然很少,但是特有种占本区分布种的比例却远远大干除华南区外的任何一个区,这与本区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东北区分布的特有种也比较丰富,这与楔天牛族部分属的起源中心为古北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