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苏杂16两年在安徽省制种、试验示范证明;该杂交棉制种技术易掌握,杂交纯度为99.69%和99.92%,F1代增产18.8~29.8%,F2代增产15.9%~16.6%。该组合1992年参加全国杂交棉联合试验,在长江流域为最好组合,比中棉12增产16%;1993年列入安徽省棉花品种试验和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是国内第一个进入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杂交种。江苏、安徽、湖南、山东等9省1993年试种示范32万亩,适应性广泛,有继续扩大示范的趋势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棉花光A不育系的遗传鉴定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墨西哥半野生棉转育后代中的显性无短绒具长绒和隐性核不育光A材料进行遗传鉴定表明,光A不育性受msc1基因控制。控制光籽特性基因与显性光籽N1为非等位基因。光A光籽纯合态为低衣分,杂合态为高衣分,在遗传背景相同下,光籽组合产量优于毛籽组合。但因光A纯合态的低衣分,其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时皮棉产量降低,故光A不育系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有优势又有劣势。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长毛兔毛纤维中粗毛含量和品质,采用安哥拉兔不同品系间及与肉兔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利用法系安哥拉兔及肉皮兔粗毛率较高的基因,杂交后代的毛兔粗毛率有明显提高。在两年多的试验中,两品种与三品种的杂种兔已繁育2~3代,其粗毛率平均达17.55%,最高达22%,比法系安哥拉兔高25~80%,比德系兔高1.5~3.0倍,杂交后代的繁殖力和毛品质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产花生新品种花育27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育27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D140为母本、鲁花15号为父本杂交,F1代经^60Co—γ照射后系统选育而成。在山东省2005-2006年区域试验中,666.7m^2平均荚果产量302.62kg,籽仁产量228.60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9.72%和13.40%。2007年生产试验,666.7m^2荚果产量248.4kg,籽仁产量176.1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8.9%和7.5%。200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贮藏时间的龙须草种子做发芽和出苗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的贮藏时间不同,其发芽和出苗率不同,差异极显著;采收当年的种子发芽率可达80%左右,毛籽(含护颖)出苗率可达75%,光籽出苗率只有56%;采收第二年的种子发芽率50%左右,毛籽出苗率443%,光籽出苗率只有24%;采收第三年的种子发芽率15%~18%,毛籽出苗率15%,光籽出苗率只有10%。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1-2010年上海市油菜品种区域试验资料,对参试品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年区试参试的杂交种数量逐步上升,区试参试品种比对照种单产年平均增产5.83%,特别是杂交组合比常规品种在产量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区试参试品种含油率为42%~45%,常规品种平均含油率比杂交组合高1.43%.参试品种双低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芥酸含量常规品种和杂交组合相当,硫苷含量杂交组合比常规品种高14.75%.  相似文献   

7.
高产赖氨酸玉米新品种丰禾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禾2号是黑龙江省双城市丰禾玉米研究所于1997年以玉米自交系禾高L-1为母本,以禾高L_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经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44.5kg·hm^-2,比对照品种东农250增产8.34%。是一个抗病性强、品质优良、出籽率高、增产潜力大的高赖氮酸品种,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上限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抗虫棉品种间杂交组合F_1和F_2的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杂交棉二代的生产利用价值,于2002~2003年在临清对6个抗虫棉杂交组合的F1 和F2代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6个组合的F1 代皮棉产量皆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15显著增产,说明利用现有常规抗虫棉品种(系)可以选配出产量超过鲁棉研15的组合。6个组合的F2 代也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21显著增产,说明有些抗虫杂交棉的F2 代仍有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两个杂交优势强的陆地棉杂交组合正反交的四个F_2代组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产量比对照盐棉48原种增产7~20%,蕾期枯萎病发病指数多数达到抗病品种指标,纤维品质优于对照,表明F_2代可以应用于生产。一个万亩植棉乡,每年设置2亩制种田,F_1代经一年繁殖后即可满足全乡对棉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普通荞麦自交不亲和两系互交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实现普通荞麦杂种优势利用;创新杂交制种生产技术,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将育成的近交系亲本矮B系与矮C系等量、混合种植,借助虫媒、风媒授粉,进行杂交制种.成熟后混合收获、脱粒,用机械将矮BF1(正交F1代)与矮CF1(反交F1代)分开,分别用于生产.制种田没有固定的父本,所收获种子95%是杂交种.正交F1代超亲优势为26.1%,反交F1代超亲优势为30.2%,平均优势为38.4%;试验表明,另一组合矮A系与恢3系所配杂交种比对照增产25.64%~44.87%,被审定为‘榆荞4号’品种.制种田省去了父本和按行比种植的工序,不仅提高了制种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制种效果好,在荞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是一种新的杂交种生产技术,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正>石885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依据抗逆、高产、广适、优质的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抗逆高产大豆新品种。2006年以石豆1号为母本、化诱5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杂交,共做20朵花,当年收获种子20粒。2007年单粒点播种子于大田,为F1代。经过与母本比较,淘汰假杂种,得到12株真F1代,表现很强的杂种优势,收获后混合脱粒。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将F2~F4代进行南繁北育、定向选择,2009年在株行试验中,发现株行第885行表现荚多,抗病、抗倒,生长整齐,收此株行计产,折合亩产249.6 kg,比邻近对照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12.
该品种原代号LD6018,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玉米l代杂交种,组合为118/P138,母本118选自美国杂交种,父本P138为外引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3—2004年山东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3处试点中有22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594.8千克,比同组对照掖单4号增产14.5%。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613.6千克,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8.6%。  相似文献   

13.
种衣剂处理棉种防病抗虫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6年春我县从江苏省长江棉种公司引进种衣剂1号处理的棉种在生产上试种。与此同时,我们在几个点上设置了种衣剂1号与其他药剂的比较试验,以探讨这种新型农药处理棉种在苗期防病抗虫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试验方法 棉花品种统一为泗棉2号。试验分五个处理:处理Ⅰ,种衣剂处理光籽;处理Ⅱ,0.5%多菌灵处理光籽;处理Ⅲ,光籽;处理Ⅳ,0.5%多菌灵处理毛籽;处理Ⅴ,毛籽(对照)。光籽系经硫酸脱绒处理过的棉籽。试验由本县石南、石港、五总三个乡的农技站承担。均采取薄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  相似文献   

14.
对萝卜4个雄性不育系杂交组合和10个商品种的F1代及F2代进行硝酸盐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萝卜雄性不育系杂交组合F1代与其母本雄性不育系的硝酸盐含量范围相近,说明母本雄性不育系对F1代的硝酸盐含量有决定作用。10个商品种F1代的硝酸盐含量均较高,且品种间差异显著;其F2代产生剧烈分离,变异系数为11.46%-44.23%,品系内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范围也随之扩大,出现了F1代品种内没有的低硝酸盐含量和高硝酸盐含量单株。显示出利用F1代自交分离筛选低硝酸盐含量萝卜株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苦瓜新品种闽研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遗传距离大、来自不同区域的苦瓜品种材料高代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27个,通过比较观察表明,组合120(闽研1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中早熟,商品瓜长纺锤状,瓜长26~32cm,瓜横径5.0~6.5cm,瓜肉厚0.8cm左右。瓜皮色淡绿具有光泽。平均单瓜重300~450g。肉质甘脆微苦,品质好。参加漳平、霞浦、福清多点试验,总产量达26000~32000 kg·hm~(-2),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97%、13.7%、16.5%。  相似文献   

16.
花生种皮颜色遗传及相关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种皮颜色的亲本设计杂交组合,分析杂交后代的种皮颜色遗传规律和相关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亲本P1种皮颜色为粉色,亲本P2种皮颜色为紫黑色;P1×P2杂交的F0种皮颜色为粉色,P2×P1杂交的F0种皮颜色为紫色;正反交F1代种皮颜色均为紫色;F2代种皮颜色粉色与紫色比例符合1∶3。P2×P1组合F2后代籽仁蛋白质、油酸平均含量高于P1×P2组合,P1×P2组合F2后代籽仁亚油酸、脂肪含量高于P2×P1组合。  相似文献   

17.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研9号系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用黄籽双低不育系2716A和黄籽双低恢复系5862配制的黄籽双低杂交优质新组合,其中2716A是以隐性核不育材料117A为母本,黄籽双低常规品种材料737为父本杂交转育成功的不育系;5862是双低常规品种,6003为母本,黄籽双低常规材料408为父本杂交选育成功的恢复系.该组合于1993~1994年进入所内品比试验;1994~1996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1996~1998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1998~2000年参加贵州省大面积连片示范.  相似文献   

18.
1 品系来源 濮花10号系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濮阳513做母本,豫花二号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 产量表现 该品系1989~1990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其中1989年平均亩产荚果293.75kg,籽仁226.2kg,分别较对照豫花一号增产19.2%和25.8%;1990年平均亩产荚果261.5kg,籽仁183.5kg,分别较对照豫花一号增产18.06%和18.59%。 1991~1993年参加市多点麦套品比试验,三年七点次平均亩产荚果261.24kg,籽仁191.5kg,分别较对照豫花2号增产10.99%和10.69%,荚果、籽仁均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对8个梨品种及其杂交F1代的1 652个单株进行枝干轮纹病的抗性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梨枝干轮纹病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各杂交组合中F1代发病率为8.31%~42.89%,抗病单株比例均在80%以上,F1代的抗感比为5.31 ∶1~173.5∶ 1,双亲为感病品种时,...  相似文献   

20.
<正> 莱州953是莱州市农科所于1980年经复合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早5×掖选1号)F_3×7832110—1。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株型叶姿特优。1988~1989年度在莱州市试验,平均亩产430公斤,比烟农15增产3l%,居10个品种之首;同年在烟台市品种联合试验中,9个县(市)试点平均亩产464公斤,比烟农15亩增60.75公斤,增产14.9%,居10个品种之冠。1988~1990年烟台市两年区试,仍居首位,平均亩产459.58公斤,比烟农15亩增46.5公斤,增产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