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犁地区冬小麦品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伊犁地区地处北纬42°14′16″~44°50′30″,东经80°09′42″~84°56′50″,分为8个地貌单元,伊犁河谷地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敞开,山势由东向西递降,东高而窄,西低而宽,整个地形自东向西倾斜. 相似文献
2.
3.
冬小麦是天津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60余年,冬小麦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相应推出,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生产使用的品种主要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的育种单位。本市选育的冬小麦品种种植面积近几年呈现增长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冬小麦生产多是单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重大技术上难得统一。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冬小麦模式化栽培以及规范化播种技术为代表的构建高产群体、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化控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逐渐建立与成熟,大幅度提高了天津市冬小麦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5.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芽的品种,以供育种及专题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试验中存在着长期用同一对照品种、采用统一播种期和等量播种等几个问题,影响区试鉴定结果。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为参试品种综合性状的充分表现提供了条件,同时使区试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小麦节水型品种应具备的特点及两圃平行交替选择节水型品种的遗传改良技术,突破了常规育种技术单一选种环境、遗传类型不能充分表现的缺陷;通过加大逆境选择压力以及后代材料逆境与非逆境的交替选择,多抗节水高产品种的遗传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1.
1992 ̄1993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对江苏省70 ̄90年代育成的抗枯萎病棉花品种进行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0年代品种比70年代品种产量提高近两成。80年代品种铃重的增加,90年代单株铃数和衣分率的提高是棉产上升的主导因素。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纤维品质变化不显著。在棉铃空间分布上,90年代品种纵向上部铃及横向第一、二果节内围铃比例均比70年代品种增加。棉株光合强度、生物产量及收获 相似文献
12.
13.
14.
近10 a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性状的变化规律,以近10 a来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域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迟,成熟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327 4 d;抽穗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462 5 d;株高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623 2 cm;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635 6 d;灌浆时间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63 4 d。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与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到0.538 8;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通径系数为0.392 8。 相似文献
15.
16.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7%左右,是全省人民的主要食粮。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小麦的需要量越来越多。目前世界上一些主产小麦的国家,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对小麦品质非常重视,不仅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从品种培育、示范、推广到国家收购、贮运、加工、出口外销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品质控制办法,而且使用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手段进行小麦品质测定,定期发表小麦品质报告,公布推荐品种名单。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