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是马克思建立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起点.以实践为基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础,正因马克思扬弃了以往“敌视人”的“纯粹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只将感性存在作为一种对象而不是活动过程的“直观唯物主义”,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者说以自我意识来掩盖一切现实的物质的世界的思辩唯心主义,才使得“新唯物主义”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层次、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费尔巴哈思想体系中缺乏辩证法的思维观念,即使有辩证法思想,也是零碎的,总体上仍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也从没批判过费尔巴哈思想中缺乏辩证法思维方式。系统准确的再现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的真实内容,对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人本学是马克思向时间唯物主义转化的中间桥梁,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学说,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类本质发展为现实的、历史的人类实践本质,将宗教异化发展为人的劳动异化,并提出由宗教解放一直到政治解放最后到人的全面解放的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继承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场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引入实践的观点,超出了费尔巴哈所理解的"理论实践"的范围,赋予人的活动科学内涵,破除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性观,初步揭示了人的实践本质。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理论渊源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人本学.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形成了具有其个人特色的人本思想.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主体,在实现人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发挥人的能动创造性,使人的本质不断生成,其终极目的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6.
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理论渊源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人本学.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形成了具有其个人特色的人本思想.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主体,在实现人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发挥人的能动创造性,使人的本质不断生成,其终极目的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7.
《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发表了一系列政治性文章,它们涉及到书报检查、新闻自由、议会辩论等。《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第一次转变,即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研究交织在一起,呈现三线合一,交汇点于投票思想。在青年马克思看来,投票在哲学是合理性认识,在经济学是与利益相瓜葛,在政治上是自由、正义的表现。因此,透视青年马克思投票思想就意味着把握了其这一时期的思想全貌。尽管青年马克思还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其哲学方法论和价值观对于当代民主政治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莫秀凤 《甘肃农业》2006,(5):205-20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之一,《提纲》中阐明了人的能动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在《提纲》中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的论述,不但有力的批判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错误思想,而且对建构当代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人常将"异化"一词滥用,造成不少误解。这就需要我们回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就是黑格尔精神异化说,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异化观和赫斯经济异化思想。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种内涵,一是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这是异化的表象。二是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相异化,这是异化劳动的根本的首要的异化形式。三是人与自身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自身的类本质相异化是劳动活动本身异化的必然结果。四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相异化。异化劳动理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方法论,它的灵魂自否定,劳动自己否定自己。  相似文献   

10.
人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人们常把它简单化为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决定环境。旧唯物主义以爱尔维修为代表提出“环境决定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从能动的革命反映论出发,提出实践是人和环境改变的基础,指出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和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有力的批判了环境决定论,从而正确论证了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产生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在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曾把"任何真正的哲学"喻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这个比喻精辟地显示了哲学的人类性与时代性的不可割裂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反映和表达自己时代的"时代精神",而尤为重要的是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的使命与价值就是用"文明的活的灵魂"塑造和引导新世纪的时代精神。从中国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效果来看,它指导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成为中国不断前进的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的、核心的观点,也是与旧哲学相区别的关键。从《手稿》经《神圣家族》到《提纲》,实践思想贯穿始终。《手稿》是实践观的萌芽阶段,确立了实践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实践观的过渡阶段,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过程中,初步萌生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提纲》是实践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对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哲学的彻底批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批判是从哲学出发的,马克思早期批判自我意识领域中,马克思关注是存在问题以及我们是如何理解存在的问题的,马克思所讲的存在指的是感性的存在,而哲学里讲的存在是非感性、超感性的,是感性以外的东西。国内的一般研究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不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是对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变从根本上是从存在论的根本和基础之上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管理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墨家学说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管理思想的重要文化渊源之一。延安时期毛泽东管理思想,无论从管理哲学还是政治、经济管理思想方面都对墨家学说进行了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实践观的脉络进行了梳理,进而从旧唯物主义忽视主体能动性、环境决定论、费尔巴哈错误实践观三个角度入手对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了具体分析。最后对马克思的实践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作了两点思考,从而初步探讨了马克思的实践观与人文地理学研究相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通过分析旧哲学的局限性,着重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并以实践为核心建立了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现。马克思通过对实践重要性的强调,与唯心主义和一切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原理对我们今天也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劳动为尺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为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了方向,显露出了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由于时代所限马克思没有提出自觉的生态文明理论,但《手稿》中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们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对马克思农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正确理论。以务实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以促进民生、富强国家为根本宗旨,中国国情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仍然对当代农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诠释异化劳动四种表现形式的过程中运用了价值介入的研究方式。价值介入研究方式旨在将价值预设与经验材料有机结合,克服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分立。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的价值预设,凸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特质。这种批判特质不仅被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而且对认识当今社会也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 ,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钥匙。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代表性著作中 ,反映出马克思哲学思想演变的主线和这一理论形成的逻辑必然性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的内在思想逻辑。1 新的理论逻辑起点的萌发对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考察 ,马克思写于 1 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追溯性表述 ,为我们认识这一理论从问题到结论的研究过程 ,贴近唯物史观形成的逻辑思路 ,提供了依据。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