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林业的角度出发,结合横山县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横山县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林业产业情况和该区域荒漠化的成因,阐述了生态林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生态林业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横山县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客观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寻求新的驱动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价值取向的生态脆弱山区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和禁止,而通过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共生耦合、延伸产业链可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效益。从生态学视角,以产业共生理论、产业链理论分析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并通过陕南产业发展论证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在全省畜牧业优势区域,提升产业档次,壮大区域经济,打造“一个生态畜牧经济区、四大产业经济圈”。这是今年山西省畜牧业发展的重头戏。所谓“一区四圈”,即一个生态畜牧经济区,四个畜牧产业经济区。一个生态畜牧经济区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  相似文献   

4.
蔬果茶是西南地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构建生态高值农业势在必行。基于生态位视角,分析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剖析茶产业生产要素、核心能力、产业和区域生态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生产要素生态位强化要素效度;核心能力生态位构建产业链、强化价值链;政府在产业和区域生态位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议。通过生态位优化,打造“贵州样板”,实现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其他产业和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绿色食品产业是新兴产业,对生态优势区食品产业、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守护有很好的助推作用。生态优势区绿色食品产业在产品开发、产业延伸、区域拓展、品牌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尚不尽人意,应发挥生态优势,扩大生产领域,健全产业体系,重视产业链管理,着力产品研发,提高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6.
生态产业涉及面较广、范围较宽、领域较多。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加快实现生态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区域资源条件为基础,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7.
陕南地区是我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极为尖锐的地区,运用当代系统科学思想审视陕南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发展的关系,构建适应陕南生态环境要求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从而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要概括了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和基本特点,论述了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任务和创新路径.其中关于构建区域生态社会范式、开创生态现代化管理以及打造生态文明和生态产业增长极的认识,有一定创意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的生态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结构不仅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体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收集西洞庭湖区各县级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产值和反映生态质量的指标,采用AHP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产业结构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有显著的影响;②西洞庭湖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具有趋同性,且缺乏完整性。各产业内部结构层次的提升被忽视,导致各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高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产业内部生产循环式发展;③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对生态质量直接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重工业、林业、农业、轻工业、畜牧业、建筑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间接作用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影响是正向的,他们对生态质量的间接影响是有利的,而第二、第三产业中的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古浪县移民区荒漠化生态优势和肉苁蓉发展前景,示范推广梭梭接种肉苁蓉建设基地。以移民区群众增收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采取“防沙+治沙+用沙”的生态建设措施合理进行资源配置,调整林业树种结构,发展绿色惠民产业,不仅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且能促进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农村产业生态化。为改善移民区生态平衡奠定基础,加快推进生态移民富民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严宽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508-5510
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可以提升优势区域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后发区域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鄱阳湖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概述生态产业产生的哲学和社会实践理论依据,并从企业进化发展角度进行描述,强调生态产业就是社会一人类一自然发展的最佳耦合。然后根据我国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我国产业向生态产业发展的五点建议,包括调整政府、区域产业和企业内部运行结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制订新的评价标准及加强立法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空间区位特殊,生态功能非常重要,区域生态空间结构格局的优化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生态空间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等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格局的现状特点和问题,讨论了区域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的模式,并提出了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构建完善高效的"斑块-廊道-基质"区域生态网络系统;优化区域空间发展布局;逐渐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绿色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关区生态系统环境薄弱。产业方面,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大,区域内二元结构明显,并且自身地质条件匮乏,以板岩、片岩、石英岩为主,经济发展缓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有效协调发展,即区域内树立生态文明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生态化→淘汰黑色产业和褐色产业并发展绿色产业和深绿色产业→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关区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贾良清  殷福才  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77-5078,5081
分析生态区域建设规划的概念、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对生态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并以安徽省马鞍山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例,提出生态区域建设规划的主要步骤、技术方法和实施途径,提出编制规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不同生态区域编制建设规划提供原则性指导。生态区域建设规划是区域谋求可持续发展,立足当地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为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开展的规划。生态区域建设规划在生态经济层面上为产业转型、生态产业构建以及多维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层面上创造生态环境要素保护的区域实施方法,提出区域生态环境控制要求;在生态人居层面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生态调控战略;在生态文化建设层面促进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与传承,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农村生态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北京市农村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鲜明,农业布局的区域规模化特色日趋明显,农业科技已经成为农业生态功能全面开发的推动力.然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产销体制有待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农民收入区域差别进一步拉大以及农业发展所需资源和空间受限等方面.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模式,优化生态产业结构,构建和完善多产业融合的生态产业链.同时也要创新产业经营思路,实现多元增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为了保证农村生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抑制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费.  相似文献   

17.
陈广  杨浩 《农业与技术》2013,(8):214-214
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遵循自然资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洮南市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保持和促进洮南市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涛 《农家科技》2014,(10):54-57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暑。在林业上升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战略之际,按照重庆市委提出的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五大功能区域林业发展定位,城口县坚持“生态立县、涵养发展、整体转型、同步小康”的发展思路,以“生态建设立位、林业产业强位”的理念,走“基地兴林、产业强林”的林业发展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城口生态经济强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大伙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抚顺县、桓仁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地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摸清各县生态与资源的本底优势。选取经济、生态及社会等3个领域的相关指标,量化分析了区域生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大伙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有助于推动区域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壮大生态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以宁明县花山松涛桐棉松产业示范区建设为例,总结了示范区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并对示范区建设进行展望,以期为桐棉松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