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在农林生产中运用广泛.文中结合植物营养学科的研究概况及趋势,简要介绍其在经济林品种选育、营养诊断与施肥、树体调控及抗逆研究中的运用,并对今后经济林营养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在农林业中应用广泛。文中介绍了其在经济林品种选育、营养诊断与施肥、树体调控以及抗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经济林营养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课程是林学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与林业实际生产密切相关。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结合甘肃农业大学林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国内外有关植物逆境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现代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的研究方法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二是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多学科、多研究方向的教师联合开展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任课教师开展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解决林木生产和林业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室外实践环节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具体应用。实践课程目的在于对学生尺度感、场景感、科学评价、设计图形语言回归这几类能力的综合训练,而这几项能力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与逻辑秩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实践课程的推进采用了"以规划设计尺度的变化为主要逻辑系统,穿插要点命题型实践、设计图形语言回归,结合重点要点的强化记忆"等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并深入展开"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图形语言表达"研究。综合评估发现,室外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尺度、内容深度的理解,培养学生较为规范的动手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构建理论与实践对应的学习方法,对"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林业院校开设"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与优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了启发式、课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变了单一的考核形式,初步建成了具有林业院校特色的"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体系,实现了以应用分子植物病理学知识解决森林病理学实际问题的培养目标,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在团队分工、知识点碎片化、课件和视频制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该课程幕课还存在系统运行稳定性不够、测验题设计和录入失误、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不足等问题。"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优化网页和程序、完善题型分值设定、提高试题录入的科学性、增加课程实践内容、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等措施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改进后的幕课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体验明显改善,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提高"植物种植设计"的教学质量,该文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实习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园艺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各类果蔬营养,并简单阐述了合理膳食搭配方法等内容,以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从不同视角向大学生展示了食品营养学方面其他知识,以激活高校学生学习农学相关知识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植物园目前正开展大规模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但业已存在和可预见的生长繁殖障碍问题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基于‘生态相似性’的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植物营养保育策略"。其主要思路是:迁地保护物种来自于自然生态系统,被人为安置在人工生态系统,最终它们将回归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对于迁地保护物种的植物营养学研究,一方面应该有别于人工生态系统中的以追求产量与品质为主,另一方面也不能只停留在研究其固有的自然规律而排斥人为干预。我们必须兼顾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双重属性,即依据"生态相似性"原理,充分运用人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营养学研究手段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保证物种最终回归大自然并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参69。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农林、师范等院校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时数减少、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探讨了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首先通过引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在线互动来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其次,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优化实验项目,采用全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教学方式、学习资源及学习方式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形式4个方面阐述了"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积极思考,从而推动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影响的科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根据"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从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探讨研究式教学方法、完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等几方面,阐述了近几年来"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研究式教学改革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相关教学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式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从而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创新人才和研究性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是植物科学、生态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针对传统"植物生态学"课程存在的知识结构零乱、教学内容繁杂、基础理论比重过大且内容陈旧、缺乏自身特色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习3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遵循"宏观着眼,层层解剖"的原则优化"植物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结构;结合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北京市区域的资源特色来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校内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构建教学互动的植物生态学实践教学模式等。通过"植物生态学"的课程的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新形势下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课程的传统教学进行了改革创新。在教学内容上,采取下面2种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1)增加学科前沿内容,解读重要研究成果;(2)融合专业知识体系,渗透学科交叉思维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下面5种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1)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机理知识;(2)介绍科学家探索科学的研究思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3)发挥科学史实和学科发展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4)采用"假说"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5)注重植物生理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对"植物生理学"课程的优化与改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营养状态建全而良好时,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就高。因此在农林生产过程中,鉴定植物的营养状态是很有意义的。营养状态的鉴定,叫做营养诊断。诊断的结果能够对施肥、特别是计划追肥及其他管理措施提供有利的依据。营养诊断的方法大体分以下两种。一、依照养分缺乏症,用肉眼观察植物的形态、色调的变化。二、叶片分析。主要做无机分析,有时  相似文献   

16.
"沉浸式体验"是近年来被应用于教育学范畴的知识建构体验方式,在《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引入了沉浸式的空间体验,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解决《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受到时间、空间、经费等条件限制的问题,以更加直观全面地向学生传达植物造景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更加有效的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新模式。围绕沉浸式体验的关键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虚拟场景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案例—实操—成果点评"的分层级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紧密结合,弥补了现场教学的局限与不足,有效地提高了课程实操环节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从而更好地完成与专业市场接轨的实用性教学。  相似文献   

17.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中植物生理学内容的调整,对高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首先,通过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分配、围绕核心概念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结合生产实际和学科前沿开展课堂教学等,对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了完善,优化了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其次,通过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了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改革,高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在确保学科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兼顾了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课程以及开展相关研究的兴趣,为师范生将来更好地开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手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渗透,以手机APP为载体的植物识别软件在高校"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同手机APP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不同,对植物识别的准确率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植物识别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基于手机平台的植物识别APP在高校植物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如下建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应用这些植物识别软件,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知识和正确认识这些识别软件的前提下,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植物识别软件,提高"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植物生态学"课程传统的"课堂授课+课后练习"教学模式产生的诸多弊端,结合"植物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多媒体知识资源,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开展该课程教学活动。通过课前教学视频以及课堂上对重要知识点的探讨和讲解,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态学问题;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结合,调动学生课前和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20.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的难点,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针对园艺相关课程教学特点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玫瑰设施栽培虚拟仿真实验为例,提出通过串联线索的多课程融合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通过项目教学,采用"虚实互补"的方式,按照"递进式"实验安排,以虚拟仿真技术模拟设施栽培工作环境及生产过程,紧扣生产实际,达到使学生掌握智慧农业生产基本原理和园艺植物栽培技术的目的。同时建立"教"与"学"两端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