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嫩江干流江桥站1998年大洪水的分析,研究了嫩江干流的洪水特性、暴雨成因、暴雨分布等,以期为嫩江流域的水文预测、洪水灾害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0~2006年安徽省辖淮河干流地表水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淮河干流的水质现状和污染结构,预测干流水质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6年安徽省辖淮河干流整体水质状况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NH3-N、BOD5和CODMn.2000~2006年,干流出入境断面水质显著好转,但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趋势.并针对如何改善淮河水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流域的水沙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流域内人类的活动。本文利用累积曲线法、M-K次序分析法和有序聚类法就松花江各主要支流1955?2013年的水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及嫩江的年径流量显著减少,主要支流第二松花江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二松花江年输沙量明显减少,干流和嫩江有显著的变化趋势。结合松花江各支流水沙变化的特征,分析了松花江气候降雨、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水库建设和过度建设对水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彦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47-9850
[目的]对辽河干流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和隶属度加权平均处理方法,对2004~2010年辽河干流2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辽河干流水污染治理的建议。[结果]2004~2010年,辽河干流朱尔山断面的水质为国家Ⅱ~Ⅲ类,兴安断面的水质为国家Ⅱ~Ⅳ类,总体水质明显好转。影响辽河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含量过低。同时,耗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氨氮的排放。[结论]该研究为辽河干流水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13年入省河流及辽河干流省界断面监测数据及水质评价结果,分析了入辽宁省的4条河流近年水质变化趋势以及与辽河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渔业环境水质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对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渔业环境部分水质常规项目和污染指标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总氮、总磷、高锰酸钾及铜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许伊蕾  张静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80-81,110
依据2015年渭河干流西安段的水质监测资料,选用咸阳铁桥、天江人渡、耿镇桥、新丰镇大桥4个监测断面,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干流西安段的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渭河干流西安段水质状况为新丰镇大桥轻度污染,咸阳铁桥、天江人渡和耿镇桥重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包括氨氮、总磷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8.
天津海河氮磷营养盐和COD_(Cr)等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和2006年2次对海河干流及沿岸排污沟渠进行实地采样调查,测定水样中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Cr)和叶绿素a(Chl a)等污染指标。结果显示:海河干流及沿岸沟渠污染较为严重,主要超标污染物为NH3-N、CODCr,第1次采样选取的24个采样点和第2次采样选取的31个采样点水质均超过国家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五类水标准,劣五类水质断面达到100%。空间分布上,海河干流二道闸以下水体中NH3-N、TN、Chla含量整体高于二道闸以上水体;TP变化趋势与其它指标相反。细菌总数沿海河干流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性。海河干流与沿岸沟渠相比,干流水质要优于沿岸沟渠,此情况说明海河干流仍受外源污染。其中个别沟渠污染非常严重,如黄圈沟渠中NH3-N、CODcr、TP含量分别达529mg/L、1 269mg/L、33.89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清水河干流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性变化特征。【方法】在清水河流域干流设置18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18年平(4月)、丰(7月)、枯(11月)不同来水期采样并检测水体中各水环境因子含量。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清水河干流水质空间特征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水质空间分布特征与河岸线沿线土地利用现状关系较大,将18个水质监测点在空间上聚为3组,G1组为清水河源头和泉眼山入黄口,人为影响程度较小;G2组为受到部分工业和部分扬水灌区农业生产影响的上、中游段;G3组为受大部分工业聚集生产和大部分扬水灌区施肥灌溉影响的下游段。从主成分分析结果看,清水河干流主要水环境污染物指标为总氮、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F~-)。从灰色关联法分析结果看,平水期上中游、下游段水质较差,上中游为Ⅳ类水,下游段为Ⅴ类水;丰水期上中游段得到改善达到Ⅲ类水标准,下游仍为Ⅴ类水;枯水期时上中游段达到Ⅲ类水标准,下游也逐渐改善达到Ⅳ类水标准。【结论】清水河污染来源主要是可溶性氟化物污染、农业生产带来的氮元素污染和工业生产的有机污染;清水河干流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受河岸线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大。G1组水流源头附近和泉眼山入黄口处水质较好,G3组下游段水质较差;季节上变化表现为平水期时中游、下游段水质较差,上游较好;丰水期中游段水质变好,下游仍较差;枯水期各段水质变化显著,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滦河干流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 ~2011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滦河干流CODMn和NH3-N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枯水期污染物浓度较低,而平水期浓度则较高;2007~2011年污染物浓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即水质有所改善.以2010和2011年为例,对滦河干流进行简单的水质水量联合评价,郭家屯和乌龙矶站点水量较大时水质较差,水量较小时水质较好,呈现面源污染的特点;滦县站点水量较大时水质较好,水量较小时水质相对较差,呈现点源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金献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7-15838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辽河流域干流28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干流的上游和下游,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和重金属元素。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在辽河上游老山头断面超标倍数为Ⅴ类水体标准的17.3倍。辽河干流39%的河段为Ⅲ类水体,21%的河段为Ⅳ类水体,Ⅴ类或劣Ⅴ类水体的比例高达40%。  相似文献   

12.
采用WASP模型,利用梯级电站开发及调水前后汉江干流水文、水动力参数、水质以及污染负荷变化等数据,对中线调水工程及梯级电站建设前汉江水质进行模拟,并预测调水及梯级开发后汉江水质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水质模拟精度达到要求,调水及梯级电站开发后汉江中下游有些区域水质将会出现恶化,尤其是平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变化较为明显.此预测结果为该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污染物总量削减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洮河干流水环境的污染状况,解决水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方法】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灰色类聚法,于2014年对黄河上游的最大的支流洮河的12个监测断面和5个污染因子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洮河干流水质,在调研的12个取样断面中,有9个断面综合水质劣于Ⅳ类水.通过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洮河干流水质进行评价,洮河干流12个监测断面中9个监测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Ⅲ类,只有碌曲县上游、勒秀乡下游2个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Ⅴ类水,岷县洮珠村下游综合水质类别为Ⅳ类.TP、TN的权重较大,说明氨氮和磷已成为造成洮河干流水环境恶化的最大影响因素.【结论】与单因子评价法相比,灰色聚类法考虑了各个水质监测值的程度和各污染因子的聚类权重,能更全面、科学地反映洮河干流水环境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于2016—2018年针对湘江保护和治理开展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但是其对湘江水系水质的修复效果及其关键因素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选取湘江干流和支流26个水质监测站的2015—2018年水质逐日监测数据,分析该行动对湘江水系水质变化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水质各项指标基本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及以上。水体污染时空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从上游到下游,干流氨氮富集,总磷先上升后下降;支流比干流污染更严重,乡村站点比城镇站点的氨氮浓度低、总磷浓度高;氨氮冬季高、夏季低,总磷秋季达到峰值。水体污染与pH、溶解氧浓度负相关,而与高锰酸钾指数正相关。氨氮和总磷可能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城镇工业污染排放和农业源排放。本次“行动”使水体氨氮浓度、总磷浓度、高锰酸钾指数分别下降32.24%、30.03%和5.80%,溶解氧浓度增加4.66%。污染改善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干流沿岸城镇和工业污染的氮磷协同减排,其次是乡村和支流的农业源减排。因此,湘江流域水体的后期治理应该更多地关注农业源水体污染物尤其是磷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松花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笔者于2010年5—10月,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农贸市场调查、标本采集等形式对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69种,隶属于2纲8目18科,占黑龙江省鱼类种类的63.9%,其中鲤科鱼类的种数最多,计有35种,占50.7%,多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其次为鳅科,计有7种,占10.2%;鲑科和鲿科各4种,各占5.8%,其他鱼类14科19种,占27.5%。调查结果显示,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的鱼类资源有减少的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鱼类物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松花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笔者于2010年5-10月,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农贸市场调查、标本采集等形式对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69种,隶属于2纲8目18科,占黑龙江省鱼类种类的63.9%,其中鲤科鱼类的种数最多,计有35种,占50.7%,多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其次为鳅科,计有7种,占10.2%;鲑科和鲿科各4种,各占5.8%,其他鱼类14科19种,占27.5%。调查结果显示,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的鱼类资源有减少的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辽河下游段干流和6条支流的水质和底泥污染指标进行监测,根据监测分析数据和现场调查情况,对辽河下游段水质和底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开展了辽河下游段水质有机污染物组分定性分析,探讨了辽河下游段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水质污染程度的相关性,从而掌握了盘锦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对辽河水质的影响,为辽河治理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巫水流域的主要工业污染源进行调查,在巫水干流上选取白云库区、长铺镇、洪江区水厂、大桥头共4个主要断面,采用单因子评价法,通过基于巫水流域水系特征选取的CODCr和NH4–N、TP含量等典型水质指标,分析巫水干流的水质特征。结果表明:巫水干流的总体水质较好,CODCr和NH4–N均是达标排放,部分断面水质的TP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工业污染源分布于巫水流域的中、上游,上游水质劣于下游水质;污染源对巫水水质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造纸企业、污水处理厂、化工矿业类企业,其对水体中CODCr的贡献率分别为74.9%、24.4%、0.7%;2007—2011年,4个断面中CODCr均呈逐年递增趋势;NH4–N含量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TP含量在大桥头断面的波动范围为0.04~0.27 mg/L,其余断面稳定地保持在0.05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近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方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利用2001~20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近10年该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初步探究其原因。[结果]2001~2010年,渭河干流水污染程度呈持续减轻态势,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降幅达62.7%,如期实现了消灭渭河黑臭的目标。但是,近10年渭河干流污染仍很严重,各年均为重度污染,西安段仍然是渭河治理的重点。[结论]该研究为渭河陕西段的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辽宁省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可知,辽河流域由重度污染好转为中度污染,干、支流水质均有所改善。干流水质处于1995年以来最好水平,化学需氧量污染明显减轻;辽河支流水质明显改善,但浑河、太子河支流水质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