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是双季稻面积比重較大的水稻地区,1958年实种水稻2343.3万亩,双季稻占1082.12万亩,其中双季連作稻为707.76万亩。因此爭取連作稻的早晚兩季丰收,对我省水稻增产起重大的作用。1958年我省在早稻大丰收的胜利势形下,掀起了一个轟轟烈烈的晚稻超早稻运动,取得了連作晚稻空前大面积丰收,个別丰产田亩产达到1500—2000斤以上,有力地駁斥了連作晚稻低产論。据初步統計,1958年全省一季水稻(早稻或晚稻)亩产2000斥以上的有50多万亩。早晚兩季合計亩产2000斤以上的,约达400多  相似文献   

2.
武昌县过去基本上是一季中熟稻区。1956年,随着合作化的大发展,同时推行水稻改制,双季稻由1955年的16,195亩扩大到91,432亩,亩产稻谷698斤,比中稻多收179斤,增产34.5%。今年(1957),双季稻更扩大到101,110亩,占水田面  相似文献   

3.
盐城市的杂交水稻制种,自1983年大面积(4万多亩)平均亩产超200斤以来,产量逐年上升,质量稳步提高。1984年制种2.7万多亩,单产243.8斤,平均纯度达98%以上。1985年制种3.3万多亩,亩产285.1斤,其中特约专业制种基地建湖县庆丰乡和郊区楼王乡共制种1.2万多亩,平均亩产304斤,田间纯度在99.9%以上。这几年的大面积制种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主要抓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合理安排播期,保证花期相遇和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4.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1956年陕西省从天津引进100万斤银坊粳稻种子,在汉中专区推广了35万5千斤,种植面积5万多亩,平均产量500斤/亩,其中两万亩的产量低于当地籼稻约10.28%。同时各县又都出现银坊粳稻千斤丰产的事实,如褒城县17.62亩千斤丰产田中,籼稻占3.8亩,粳稻却占13.82亩,甚至在较大面积上如南郑县百花农业社16.26亩银坊粳稻平均亩产947.6斤,南郑县农场77.9亩平均亩产720斤,都大大高于籼稻平均产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在积极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针对灭螺新村土质差、碱地多的具体情况,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油菜和黄花草夹(混)种.1973年1000亩油草夹作(折实油菜面积500亩),收获油菜籽11万斤,平均亩产220斤;1974年70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50亩),收获油菜籽8.5万斤,平均亩产243斤;今年75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75亩),收获油菜籽9.35万斤,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7.
平乐县榕津公社位于平原地区,土质不算好,浅瘦土田和胶坭田较多。过去早晚两(?)亩产不过700多斤。1963年,有两个生产队开展了科学实验工作,全社也闯过了亩产千斤关。在这个胜利基础之上,1964年该社再乘胜前进,全面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并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抓“高产、稳产”。全社1,500多亩双季稻,全年亩产跃进至1226.4斤;全社38个队,其中亩产超千斤的队有36个,超1,300斤的有10个。  相似文献   

8.
我们大队位于苏北老沂河畔,2800亩耕地,其中1460亩沙层厚度达一米左右,庄稼扎不下根,立不住苗。通过土、肥、水综合治理,不断扩大了稳产高产田,同时实行科学种田,粮食单产逐年提高,总产逐年增加。1969年粮食总产107万斤,亩产520斤,超过了“纲要”;1970年粮食总产160万斤,亩产925斤,跨过了“长江”;1971年粮食总产180万斤,亩产1107斤,超过了“双纲”;1972年又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达205万斤,亩产达1310斤。近四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递增200斤以上,总产平均每年增加30多万斤。  相似文献   

9.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区的生产特点是:自开垦起,在党的正确领导、苏联专家无私帮助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体首长和战士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辉煌的成绩。突出的表现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植棉面积迅速扩大,如1953年种棉3万余亩,1955年为80,114亩,1956年即达225,000亩。其次,是在劳力及机具的补给远不能与面积扩大相适应情况下,单位面积籽棉产量不断提高。如1952年亩产平均为120.4斤,1953年上升达亩产355.35斤,其中有2万亩平均亩产达402斤;另外,植棉能手刘学佛同志在1.61亩地上获得了亩产1,349斤的全国最高纪录。1955年平均亩产为400斤,其中有134亩,亩产达1,043斤;刘学佛同志有1.05亩,再次创亩产1,392.86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县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广大干群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四级农科网为阵地,广泛开展了以间作套种为中心的布局革命,促进了农业大上快上。 1976年,全县间套种面积由1975年的6万多亩扩大到30多万亩。其中9万多亩麦、棉、绿套种的三麦,平均亩产600多斤,比单种的亩产高一倍多;17万亩棉花由于亩亩套种了冬绿肥,有12万亩还插种了春绿肥,每亩只施15斤标准化肥,比往年少施20多斤,  相似文献   

11.
我区种植杂交稻已有四年,1979年已发展到250万亩。四年来,收成两丰两欠,1976年试种单季杂交稻350亩,平均亩产1100斤;1977年扩至41.7万亩,单产降到758斤;1978年气候条件有利,195万亩平均亩产850斤;1979年受灾单产又降到785.7斤。从目前生产条件来看,约有60%的面积已经具备了亩产千斤左右的条件,但实际产量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县近几年油菜生产发展较快,1976年全县种1.57万亩,亩产39斤,今年已达到13.22万亩,亩产131斤,平均每年增加近4万亩,亩产提高30斤.油菜面积占冬闲地的26.4%,占全省油菜462万亩的3%.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产,这两年我们选择一些典型田进行调查,探索亩产300斤以上的产量结构、各主要生育阶段的形态和主要栽培措施.现将考察结果,初  相似文献   

13.
义县九道岭公社,1980年种油脂向日葵4000多亩,有2000多亩是草复葵,大部分种在山坡薄地上,普遍长势良好,一般亩产150斤左右,高的可达200多斤。其中石佛寺大队365亩草木樨复种向日葵,平均亩产葵花籽152斤,增加收入2.6万多元;第二生产队种40亩,没施农肥,平均亩产达到225斤,花盘直径平均18.6厘米,大的直径30多厘米,90%以上花盘下垂。而对照田,亩施农肥5000斤,亩产125斤,花盘直径平均14厘米,花盘大部是直立的;第一生产队种80亩,平均亩产接近200斤,增加收入7440元,全队144口人,平均每人增加收入53元。他们采用三种复种形式:1.春播草木樨(也有冬播的)夏季翻压  相似文献   

14.
我县油菜栽培制度过去主要是中稻——油菜,一年两熟制。近年来,随着水稻的改制,双季稻大大发展,因而早茬油菜大大的缩小了。1964年全县播种油菜3万多亩,早茬(中稻、一晚)油菜面积占全县油菜播种总面积的35.5%,而迟茬则占64.5%。油菜栽培制度改革后,同样获得了油菜的增产丰收。全县油菜平均亩产93斤,比1964年亩产76斤增长26.3%。同时出现很多高额丰产的典型大队、生产队及丰产田。 1965年油菜的增产丰收,为我县进一  相似文献   

15.
徐州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邳县联防公社农科站一亩南优2号,亩产1529.3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三个大队大面积亩产1300多斤。  相似文献   

16.
宾阳县顾明公社石村,有7个生产队和一个科学技术试验组,共有耕地856亩。1958年以来,基本上是连年增产,1963年双季稻亩产已突破千斤大关,1964年早稻又比1963年同期增产12.1%。其中科技试验组和第3、第4生产队,1964年早稻共244.69亩,平均亩产719.6斤。  相似文献   

17.
湖北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在1957年冬播时全社抓住了小麦密植、精细整地保墒、多施肥料等增产措施,使全社小麦由1957年夏收2502亩单产218斤至1958年夏收2,314亩单产510斤,其中29亩高额丰产地平均亩产2,173斤7两,其中11亩平均亩产3,215斤,其中2亩平均亩产3,454斤。  相似文献   

18.
<正> 油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解放后我省油桐生产发展很快,全省三十多个县有油桐分布,面积达150万亩,但单产很低.全省平均亩产桐油6.5斤左右.油桐并非是低产经济林,目前国外亩产桐油达100-150斤;国内贵州省正安县,全县18万亩桐林,平均亩产桐油30斤:该县的龙江公社龙江大队有900亩油桐林,平均亩产桐油80斤,两峡县蛇尾公  相似文献   

19.
南渡区是人多田少,山多平原少,低产田多的双季稻地区。过去生产条件较差,产量也低。人民公社化后,区委会为了改变这个面貌,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研究解决抓农业生产的领导方法,使全区水稻产量连年获得稳产高产。一九六○年总产量二千零七十二万二千九百一十七斤,平均亩产六百一十五斤;一九六一年总产量二千一百二十七万三千二百斤,平均亩产六百八十三斤;一九六二年总产量二千一百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五十二斤,平均亩产七百一十二斤;  相似文献   

20.
陆川县1964年早稻获得了大丰收。全县早稻31万多亩,总产量为12,416万多斤,平均亩产390.3斤;总产量比1963年增加42.5%,亩产增加36%;比历史最高年产量超过22%以上。1964年早稻丰产的特点是大面积平衡增产;低产地区变高产,高产地区更高产。如土地瘦瘠的平乐区,亩产由19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