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安徽省宣城市麻姑山林场采集到自然罹病的德国小蠊僵虫,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绿僵菌RCEF6416,采用显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贵州绿僵菌。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盐浓度、pH以及高温胁迫等条件下,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及产孢能力,以期为世界性卫生害虫德国小蠊的生物防治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快,菌落直径平均日增量为4.94 mm/d,但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为5.1×107孢子/cm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浓度增加菌落直径日增量增加,但是产孢量逐渐下降,且菌落逐渐产生白色菌丝圈;当pH为8时,菌株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大;高温对菌株孢子萌发率影响很大,当水浴温度为45℃处理4 h后,其孢子萌发率仅为2.6%。  相似文献   

2.
桃小食心虫高致病力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不同地点或寄主的14株球孢白僵菌进行僵虫率、在虫体上菌丝生长时间、产孢时间及单虫产孢量测定,综合评价各菌株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致病力,选择较好的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基于僵虫率、菌丝生长时间、产孢时间及单虫产孢量4个指标,筛选出 3 株具有较强致病力的优良菌株Bb7、Bb9和Bb14;在孢子浓度为1.0×107 孢子/mL时,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73.33%、77.78%和80.00%, LT50分别为8.45、7.49、8.42 d;LC50分别为1.76×105、3.03×106、2.10×105孢子/mL。  相似文献   

3.
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为明确刀孢蜡蚧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条件,本文对一株刀孢蜡蚧菌HFLP006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种类、初始接菌量、培养温度、供试碳源和氮源对该菌株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DAY液体培养基中,以8%接菌量培养8 d能够获得最大产孢量2.83×109个孢子/mL。菌株HFLP006最适产孢温度为26℃。以甘露醇和葡萄糖为碳源能够获得最大产孢量,分别为1.28×109和1.25×109个孢子/mL,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以酵母浸粉为氮源获得的产孢量(9.48×108个孢子/mL)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氮源处理组。使用1×107个孢子/mL的菌悬液对桃蚜进行毒力测定,处理后第7 d试虫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73%。本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对菌株HFLP006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和生物防治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高致病力真菌生物农药,以3龄小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25株虫生真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CQM125。生测结果显示,在20℃、1.0×108孢子mL 1菌株CQM125菌液处理小菜蛾幼虫的LT50为3.97 d;25℃、5.0×107孢子mL 1菌液的LT50为2.44 d;在25℃下,第7 d的LC50为2.31×104孢子mL 1;接种处理后,20℃、8 d的小菜蛾死亡率为84.22%,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依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菌株CQM125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产孢培养基为PPDA,其中葡萄糖2%,蛋白胨0.5%;最适产孢温度30℃,最适产孢pH值为6.0;最适光照条件为前6 d黑暗,后8 d光照。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侵染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幼虫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 采用形态学特征及ITS-rDNA序列对该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条件下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红棕象甲不同龄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根据形态学特征及ITS-rDNA序列特征, 侵染红棕象甲幼虫的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菌株编号为KMND202111?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 30℃, L∥D=0 h∥24 h条件下生长良好, 菌落日生长速率为4.67 mm/d, 培养至第12天菌落单位面积产孢量为9.09×109个/mm2?该菌株对红棕象甲3龄及6龄幼虫毒力较强, 108个/mL孢子悬浮液接种后第10天, 3龄和6龄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6.4%, 致死中时分别为4.88 d和7.64 d?球孢白僵菌KMND202111易于培养, 对红棕象甲3龄及6龄幼虫具有良好的毒力, 具有开发为红棕象甲生防制剂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分离自茶卷叶蛾和中华大刀螳僵虫的2株虫生真菌的归属及生防潜力,采用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测定了其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的致病力,并初步筛选了其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2株真菌均为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分别命名为ICBS918和ICTL911.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ICBS918和ICTL91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100%,LT50分别为3.13 d和3.15 d;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LT50分别为3.25 d和3.31 d.接菌后8 d,2菌株对茶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47×105孢子/mL和1.01×105孢子/mL;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2.20×105孢子/mL和1.34×105孢子/mL.2菌株23 ℃下最适生长培养基均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最适产孢培养基均为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萨氏培养基上,菌株ICBS918和ICTL911分别在24~30 ℃及24 ℃时生长速度最快,在27 ℃和21 ℃时产孢量最大.表明2株环链棒束孢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桃小食心虫病原菌—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自然染病的桃小食心虫幼虫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测定不同培养基、外界不同温度和湿度对该菌株菌丝营养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株在PDA、PPDA、SDAY、SMAY 4种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菌落厚而致密,产孢量均大于3.95×107孢子/mL;菌株适应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宽,15~30℃之间,RH 30 %~100%之间孢子均可萌发、生长和产孢.随着温度接近25℃、湿度增大,孢子的萌发率、菌落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都显著增加.15℃、RH 100%时产孢量为1.32× 107孢子/mL;25℃、RH 30%时,产孢量也能达到1.37×107孢子/mL;25℃、RH 100%时产孢量达到6.19×107孢子/mL.15℃、RH 100%孢子萌发率为52.28%;25℃、RH>80%时,孢子萌发率都能达到90%以上.[结论]TST05菌株能适应北方干旱低温条件,可开发成为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布氏白僵菌生长和生殖的主要影响因子:培养温度、PPDA培养基中蛋白胨的含量、pH值以及空气相对湿度(RH)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菌落直径日均增长量、开始产孢所需时间、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为指标,研究该菌株的最佳组合培养条件,并记录不同处理对菌落的形态、颜色、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RH=55%时,培养基中蛋白胨8g/L、pH为4,15℃恒温培养,菌株的产孢量最大,产孢最早,菌落生长速度较快,所培养真菌的孢子萌发率较高。不同处理不同培养阶段菌落的培养性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室内测定了6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在PPDA培养基上,菌株MaYTTR04和MaZPTR01的菌落生长较快,培养15 d后,菌落直径分别为6.3 cm和5.9 cm;产孢量以菌株MaYTTR04最大,MaZPTR01其次,分别为2.0×10^8孢子·cm^-2和1.1×10^8孢子·cm^-2,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差异显著,接种20 d后,星天牛幼虫累积死亡率在40%~96.7%之间;菌株MaZPTR01和MaYTTR04对星天牛幼虫致死率分别达到96.7%和93.3%;僵虫率也高,分别达到86.7%和80%;致死中时(LT50)短,分别为5.71 d和5.80 d。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aZPTR01和MaYTTR04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较强,同时具备良好的生产性能,故可作为优良菌株用于星天牛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从草地贪夜蛾成虫尸体中分离获得一株杀虫真菌。经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虫生真菌为莱氏绿僵菌,并命名为Nr Sfadult202104。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在SMAY+0.5%草地贪夜蛾蛹粉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量最佳;在28℃时菌落生长速率最快,20℃时产孢最为适宜;在全光照条件下该菌株产孢量最高。对草地贪夜蛾成虫和3龄幼虫的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以及3龄幼虫都具有一定的毒力效果。当孢子浓度为1.0×108孢子/m L时,其感染雌、雄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2%和58.1%;菌株接种3龄幼虫后,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幼虫的感病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当浓度达到1.0×108孢子/m L时,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为5.30 d,接种8 d后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6.12%。综合以上结果,莱氏绿僵菌Nr Sfadult202104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具有潜在的生防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MZ060727-XW菌株5个浓度(3.5×104~3.5×108个/mL)对斜纹夜蛾2龄和3龄幼虫的致病性。在3.5×108个/mL孢子浓度下斜纹夜蛾2龄幼虫死亡率最高达88.58%,3龄幼虫死亡率最高达83.84%,2龄幼虫的LC50为(1.898±0.162)×104个/mL,3龄幼虫的LC50为(3.293±0.108)×104个/mL。在3.5×104~3.5×108个/mL浓度处理下2龄幼虫的LT50依次为(6.33±0.18)、(5.16±0.16)、(4.84±0.14)d和(4.27±0.11)d,3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7.67±0.15)、(6.14±012)(、5.28±0.14)d和(4.69±0.17)d。  相似文献   

12.
不同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4种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Bb02菌株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致病力。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浸虫法73.79%,涂抹法68.28%,喷雾法51.72%和浸叶法33.79%;对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喷雾法57.93%,浸虫法57.24%,涂抹法55.86%和浸叶法28.28%,虽然浸虫法的校正死亡率稍低于喷雾法,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2龄和3龄幼虫以浸虫法处理僵虫率最高,分别达31.25%和29.55%;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62 d和4.63 d。认为浸虫法最适于室内准确评价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是河北坝上错季蔬菜生产区最重要的害虫,为了探索对其无公害治理方法,以张北的小菜蛾为试虫, 测定了33株球孢白僵菌对其幼虫的僵虫率,从中筛选出5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从致死中浓度(LC50)和致死中时(LT50)的测定结果分析,BD B026菌株的毒力最高,其处理后7d的LC50为0.47×105个/mL孢子,含1.0×108个/mL孢子菌液的LT50为(1.57±0.027)d,对小菜蛾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防治斜纹夜蛾蛹和2龄幼虫的棒束孢菌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具致病力的生防真菌资源,通过对8株寄主为鳞翅目蛹的棒束孢属Isaria spp.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以斜纹夜蛾的蛹和2龄幼虫为试虫,分别采用拌土法和浸渍法测试菌株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菌株GZUIFR08XS1、GZUIFR04XS8、GZUIFR08XS13为环链棒束孢I.cateinannulata,菌株GZUIFR08LYS4、GZUIFR04XS5、GZUIFR04XS7、GZUIFR08XS12、GZUIFR04XS16为粉棒束孢I.farinose。8株菌对斜纹夜蛾的蛹和2龄幼虫均有致病力。土壤接种5 mL浓度为2×10~8个/mL的分生孢子,环链棒束孢GZUIFR08XS1、GZUIFR04XS8对蛹的致死率均为100%。接种浓度为1×10~8个/mL的分生孢子,环链棒束孢GZUIFR04XS8对2龄幼虫致死率为(78.21±2.22)%,较其他菌株有差异显著(P0.05)。将环链棒束孢GZUIFR04XS8分别接种在2~5龄幼虫时,对同一龄期幼虫的致死率随接种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其中,接种孢子浓度为1×10~9个/mL可致2龄幼虫100%死亡;同一接种浓度下,对幼虫致死率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下降,其中,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28×10~5个/mL。环链棒束孢GZUIFR04XS8有较好防治斜纹夜蛾蛹和低龄幼虫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黏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体内的免疫反应,设置孢子浓度为104、5×104、105、5×105、106个/mL及5×106个/mL的球孢白僵菌菌液注射黏虫6龄初幼虫,研究球孢白僵菌对黏虫校正死亡率、羽化率、蛹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以及成瘤反应的浓度依赖效应。结果表明,6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蛹重随菌液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仅在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孢子浓度为5×105、106、5×106个/mL时羽化率较对照显著降低,雌雄成虫寿命也显著缩短,而6龄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发育历期在105、5×105、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较对照显著延长。此外,白僵菌侵染诱发黏虫免疫成瘤反应,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注射84 h内,黏虫体内成瘤的数量随注射时间延长而递增,其后不再增加;同时,成瘤数量随着菌液浓度升高而增加,至106个/mL浓度时不再显著上升。该结果为揭示黏虫抵抗真菌侵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以及所产生的免疫代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室内测定了从云南分离的7株球孢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在接菌孢子浓度为105个/mL和107个/mL下,接种后7d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3.3%~70.0%和33.3%~86.7%,添加吐温80的清水对照死亡率仅为3.3%。筛选出毒力较高的Bb7001、Bb7004、Bb8001 3个菌株,其中菌株Bb8001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毒力最高,在孢子浓度1×105、1×107个/mL下,第7天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0.0%和86.7%,其毒力回归方程Y=0.366X+3.409(R=0.956),剂量效应LC50=2.24×104个/mL,孢子浓度107个/mL下的LT50为4.3d。测定了毒力较高的菌株与12种农药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在供试农药推荐用量及其101、00倍稀释液下,球孢白僵菌Bb7001、Bb7004、Bb8001的3个菌株孢子在含所选农药的营养液中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农药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Bt)、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菜喜悬浮剂及松毛虫病毒可湿粉剂,可配伍使用;而阿维菌素、农安、卡死克、抑太保对球孢白僵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应避免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对月季长管蚜有较强的致病性,孢子浓度2.0×105个/mL时可造成大量月季长管蚜感染死亡,其LT50=(6.62±0.14)d; 而高浓度2.0×108个/mL对月季长管蚜感染致死的LT50=(4.69±0.16)d,第8天的死亡率达93.6%,致死中时随浓度增加而缩短。第5天的致死中浓度为(1.72±0.18)×107个/mL,第8天为(1.53±0.15)×104个/mL,致死中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天敌昆虫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的相容性,观察4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性状、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并选用Bb3275和Bb202菌株测定其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致病力以及对花绒寄甲的毒力;同时在模拟环境条件下,分别用Bb3275和Bb202菌株的孢子悬浮液先侵染松墨天牛幼虫,再按1∶1比例将花绒寄甲与受侵染的松墨天牛置于同一环境下饲养,观察花绒寄甲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孢子/mL至1×108孢子/mL时,Bb3275菌株和Bb202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经4种浓度Bb3275和Bb202菌株侵染花绒寄甲幼虫和成虫15 d后,仅在高浓度1×108孢子/mL时表现出轻微致死作用,但花绒寄甲的存活率均高于85.00%;模拟条件下,松墨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在80.00%以上,而同环境下花绒寄甲幼虫和成虫均表现出良好的活力,且侵染率为0。表明球孢白僵菌和花绒寄甲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同时应用于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9.
球孢白僵菌对茶小绿叶蝉杀虫效果和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当前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本研究以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联苯菊酯为对照,在茶园测试了2年100亿孢子/毫升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亿孢子/毫升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防效显著。药后1~3d防效较低,药后7d逐渐上升,药后14d达到最高,用100、120mL/667m2,2011年的防效与联苯菊酯相近,无显著差异;2012年的防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联苯菊酯;药后21d防效开始下降,但降幅不明显,仍然保持在87.72~90.30%,极显著高于联苯菊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