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病理学方法对湖南山区一群老母鸭进行了疾病调查。在107羽鸭中,105羽患有各种疾病(或病变),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间质性肝炎,卵黄性腹膜炎和内脏蠕虫病。各种疾病(或病变)的检出率如下:卵黄性腹膜炎,52%;慢性间质肝炎,89%;肝内肉芽肿,8.5%;肝化脓和坏化灶,21.5%;肝血吸虫病,16%;肝吸虫病,6.5%;慢性支气管炎,72%;肺血吸虫病,1.2%;慢性间质性肾炎,32.5%;肾血吸虫病,2.5%;食道毛细线虫病,18.5%;气管吸虫病,19%;前殖吸虫病,3.7%,未发现肿瘤病例。文中描述了主要病变的特点并简要地讨论了这些疾疯(病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2010年8月份以来,一种疑似鸭新型病毒病在山东迅速流行,给山东养鸭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解本病在山东的流行状况,对临床典型病例临诊症状及剖检病变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其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山东商品蛋鸭、肉种鸭和商品肉鸭均有发病,许多区域的鸭群发病率达100%;流行广、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高、药物治疗无效、病程长(2~3周)及死淘率(6%~10%)不是很高是该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临诊主要表现发热、拉稀、采食迅速减少、产蛋严重下降及神经症状;回肠中部黏膜卵圆形肿胀、脾脏灶状坏死、卵泡及输卵管萎缩、肝变性肿胀或出血及心内外膜出血为其主要剖检病变;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消化道急性卡他性炎症及局部淋巴组织显著增生,心、肝、肾、胰腺变性坏死或出血,脾脏、法氏囊淋巴组织坏死,以及轻度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增强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增强CT(MRI)证实的58例患者60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研究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并判断病变的良性、恶性。结果(1)恶性病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9个呈"快进快出";转移性肝癌14个,动脉期多呈周边环状或厚圈状"快进",之后均廓褪为低或极低回声。(2)良性病灶:19个肝血管瘤多为典型"慢进慢出";9个局灶性增生结节多为快进慢出型,早期可见增强的中央血管及放射状血管,其余9个肝脏良性病灶多表现为"慢出"型。结论肝内良、恶性病灶具有不同的增强模式和特征,超声造影对肝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1.对12例实验性马传贫病例进行了定量病理组织学研究,共取得3700个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2.肝内病变(增生灶和吞铁细胞)的分布是弥散性的,但是每个肝小叶之间的差异很大。肝左叶和右叶的病变在性质上和数量上基本一致,因此用肝穿抽样检查,可以基本上反映全肝的病变。3.亚急性肝右叶增生灶的数量,幼驹平均19.3个,多数在8—10个之间,老马的数值较低(9.9<19.3),慢性自然病例以强毒感染后增生灶的数值则较高(21.3>19.3)。增生灶的细胞数目多数在10个细胞以下,以多形母细胞为主,并形成合体细胞。4.肝右叶吞铁细胞的数量,亚急型幼驹为5.5个,老马略低(3.2<5.5),慢性自然病例攻毒后吞铁细胞的数值略高(7.3>5.5)。12例中吞铁细胞数值在3—5个者例数最多。吞铁细胞的形态主要是多型母细胞吞噬细粒铁。5.发热与吞铁细胞、发热与增生灶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脾和肝的病变也无数量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病理解剖、冰冻切片、HE染色法,对伪狂犬病病仔猪的大脑、肝、肾、脾、淋巴结等组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大脑脑膜肿胀,小血管扩张充血,神经胶质结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肝实质坏死灶内分布大量蓝紫色坏死崩解的细胞核碎粒,肝小叶的肝索紊乱、断裂,肝窦扩张充满大量血液,肝细胞肿大,多发生水泡变性;脾脏组织结构疏松,有许多分界清晰的坏死灶,脾小体数量减少;红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减少,网状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发生颗粒变性,仅残留上皮细胞的基膜呈条索状排列,肾小球内和肾间质内出血;淋巴结肿胀,被膜疏松,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坏死组织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晶体颗粒存在,淋巴细胞内有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联合碘油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方法:对疑似肝癌复发患者30例行超声、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碘油CT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不同诊断方法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检出微小肝癌病灶72枚,超声病灶检出率为62.50%,DWI为68.06%,DSA联合碘油CT为97.22%,DSA联合碘油CT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及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对微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1.11%、50.00%,DWI为66.67%、50.00%,DSA联合碘油CT为97.22%、100.00%,DSA联合碘油CT诊断微小肝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结论:与超声及DWI相比,肝动脉DSA联合碘油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敏感性最高,对提高微小肝癌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鸡痘是几乎世界各国都有的一种常见病毒病。本病传染较慢,一般多以体表无毛部位散在的、结节状的增生性皮肤病灶为特征(皮肤型);有时也可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部位的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增生病灶(粘膜型,又称白喉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CT征象及预测。方法:临床与CT对照观察。结果:25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CT主要表现显示肿瘤外凸(19例),肝外侵犯(15例),肿瘤中心坏死、囊变(25例),门脉癌栓(22例)。结论:肿瘤外凸和肝外受侵可作为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预测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胆管组织,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ANXA1和XIAP在癌组织及癌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NXA1和XIAP与肝外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癌灶大小、分化等级、TNM分期、浸润转移及3年生存率7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ANXA1和XIAP阳性率分别为84.5%(49/58)和81.0%(47/58),癌旁胆管组织分别为30.0%(9/30)和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XA1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等级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TNM(Ⅲ+Ⅳ)期、有浸润转移和3年内死亡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灶≤1.5 cm、TNM(Ⅰ+Ⅱ)期、无浸润转移和3年内生存患者(均P<0.05);XIAP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低分化、TNM(Ⅲ+Ⅳ)期、有...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38例雏鸡实验性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变化,发现其主要特征是各脏器出现亚急性浆液--纤维性炎症,有大量嗜异性白细胞浸润并形成化脓灶,局部组织水肿、坏死,同时淋巴细胞增生,炎症迁延到慢性阶段时,脏器表面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发生机化,重要病变为纤维素性化脓性气囊炎,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脾肿大,肺肉芽肿结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34cdc2、CyclinB1和Survivin在鼻咽粘膜慢性炎、鼻咽癌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与EBV-LMP1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30例鼻咽癌和30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LMP1、P34cdc2、CyclinB1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LMP1、P34cdc2、CyclinB1和Survivin在鼻咽粘膜慢性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6/30)、10.0%(3/30)、10.0%(3/30)和3.3%(1/30);在鼻咽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3%(19/30)、73.3%(22/30)、50.0%(15/30)和36.7(11/30),与鼻咽粘膜慢性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0%(21/30)、80.0%(24/30)、76.7%(23/30)和43.3%(13/30),与鼻咽粘膜慢性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鼻咽癌相比较均有所增高,但仅CyclinB1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咽癌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LMP1与P34cdc2和CyclinB1的表达均有显著相关性(分别P<0.01,P<0.05).结论鼻咽癌中存在P34cdc2、CyclinB1和Survivin蛋白过表达,LMP1与P34cdc2和CyclinB1可能协同致病.  相似文献   

12.
1983-1984年期间,我们从湘西自治州肉联厂的1,900多头屠宰黄牛中,检出了15例膀胱肿瘤,检出率约为800/100000。其中经组织学检查的14例中,恶性肿瘤9例(占64.3%),良性肿瘤4例(占28.5%),恶性肉芽增生1例(占7.2%);按组织学分类,共检出12种肿瘤,其中复合性肿瘤占8例。本组病例的膀胱肿瘤,病理形态学上极为复杂,其中上皮性复合肿瘤、乳头状腺瘤复合纤维肉瘤以及多形细胞肉瘤等,尚罕见记载。  相似文献   

13.
作者应用血液常规测定与病理解剖学、病理组织学的方法检查了广州地区五个教学与科研单位实验用的小鼠共81只。这些小鼠除四只皮下有不同体积和形状的肿物外,其余外表基本正常。但在检查中发现血液常规的各项指标参差不齐,两极(最低值——最高值)之差距离显著,达到正常值的例数百分比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小鼠的指标且在正常值之下。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在81只小鼠中检出了支气管周围炎或细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肺炎、乳腺癌、肝脂肪变性、肝水泡变性、肝坏死、肝内淋巴细胞灶性浸润、心肌坏死、食管上皮单纯性增生、前胃上皮单纯性增生等十一种自发性疾病、肿瘤或病变。81只小鼠中,出现上述各种疾病的计有34例,占检查总数的41.9%。在一些小鼠个体中,不仅检出一种疾病或病变,有些还检出两种甚至五种疾病或病变。 本项研究获得的结果,证明广州地区各单位目前提供实验研究的小鼠的健康状况低下,如果不加选择并经过健康检查即利用这样的实验动物供科学研究和教学之用,必然直接影响到科研和教学实验的准确性。这是当前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以下简称CT)表现,了解肾癌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肾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表现,同时联系其病理结果,分析肾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果25例中,23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典型肾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为混杂密度或高密度,增强后实质及边缘呈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另2例CT影像学诊断为肾细胞癌而术后病理报告1例为肾囊肿并出血,另1例为肾脏真菌性感染,诊断正确率达92%(23/25)。结论依据肾癌典型CT表现可对其进行准确诊断,但必须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组织及手术前后外周血浆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对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相应血浆进行Runx3异常甲基化检测。结果:在81例肝癌组织中,Runx3异常甲基化率为43.2%(35/81),相应血浆中Runx3甲基化检出率为39.5%(32/81),血浆中Runx3基因甲基化改变与肿瘤组织甲基化状况显著相关(P<0.05);其中15例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前组织及血浆中Runx3甲基化检出率均为40%(6/15),术后只有1例患者血浆中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结论:血浆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绵羊呼吸道慢病毒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1例有呼吸症状的绵羊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共发现36例具有绵羊呼吸道慢病毒病的特征性病变。这些病羊的年龄从4个月到7岁(主要为3岁以上的成年羊与老羊),大多数为边区乃斯特羊,少数为乃斯特与和田羊的杂种。病程从4个月到4年以上,症状为呼吸困难与消瘦。36例中2例为绵羊肺腺瘤病(SPA),肺内有灰白色原发性肿瘤灶,多发性乳头状腺瘤来自Ⅱ型肺泡细胞以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与肺泡管的上皮,肿瘤区里和肿瘤灶外的肺组织都没有间质性肺炎。23例为绵羊进行性肺炎(OPP),肺肿大2倍以上,淡黄灰色,切面有灰白色杂斑,质地如硬橡皮;肿胀的肺里有灰白或淡灰红色的粟粒状、结节状、小叶性和大叶性实变区。肺重量为正常的2—4倍,纵膈淋巴结的重量为正常的2—3倍。组织学变化为间质性肺炎,肺泡中隔里因单核性细胞(网状内皮细胞、淋巴-浆细胞)积聚而增厚,肺内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大量增生的淋巴滤泡,半数病例的肺泡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形成、纤维组织与平滑肌增生。滤泡里的网状细胞有核分裂,中隔里的单核细胞也可见到核分裂像。8例为绵羊进行性肺炎并发绵羊肺腺瘤病(OPP+SPA),在同一只羊的肺里兼有间质性肺炎和SPA两种病变。3例有脑炎与脑膜脑炎,其中1例为绵羊进行性肺炎并发脑炎(OPP+visna),纹状体、延脑、小脑白质有非化脓性脑炎,侧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有淋巴细胞性脉络丛炎,室管膜下白质有局灶性海绵状空腔形成与星形胶质增生;1例有轻度脑膜脑炎,软膜里有淋巴细胞浸润与管套,大脑白质有轻度脑炎与弥敞性胶质细胞增生,大脑皮质有轻度层状坏死,1例杂种羊在纹状体里有明显的非化脓性脑炎。  相似文献   

17.
牛结核病的屠宰鉴定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bov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畜逐渐消瘦,在组织器官内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在屠宰检查过程中,笔者对最常见的牛结核病做了检查,通过病原学,病理变化、症状进行了鉴定并及时处理病牛。此次检查进入屠宰场的1820头牛,检出4例感染结核病的牛,检出率为0.2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急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32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急性出血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成功止血,无一例死亡,术后1个月生存2例(6.25%),3个月生存12例(37.50%),6个月生存13例(40.63%),1年生存5例,1年生存率达到15.63%。结论肝动脉栓塞对不可切除肝癌破裂急性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且可创造二期切除等进一步治疗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常规病理学方法,对30例兔出血症自然病死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以肝细胞严重损伤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坏死性肝炎,受检例100%发生;其次是诸多器官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其他病变为网状淋巴组织坏死和不同程度的活化、增生,急性肾病,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变质性变化,肺内广泛性微血栓及多发性血栓形成,疾病后期发展为急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20.
1995年至 1999年我院共收治肝性脑病 46例 ,现就其护理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收治的 46例肝性脑病患者中 ,急性型肝性脑病 11例 ,慢性型肝性脑病 35例 (其中肝炎肝硬化患者 2 3例 ,慢性重症肝炎 12例 )。2 观察与护理2 .1 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 ,预测肝性脑病发现下列情况者应警惕肝性脑病 :(1)患者睡眠节律的紊乱 ,白天嗜睡 ,夜间清醒 ;(2 )异常行动 :语言颠倒多动、烦躁不安 ,随意大小便 ,找不到自己的病室 ;(3)性格改变 :如欣快、激动或沉默寡言、表情淡漠。 (4)智力障碍 :对一些简单测试出现错误应答或反应迟钝 ;(5 )签名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