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钾素现状及钾肥施用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钾素是各种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重要养分,能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来产生糖类和淀粉,与磷素、氮素同称为肥料“三要素”。合理适量施用钾素,能使农作物的秸秆粗壮坚韧、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并增强抗寒、抗旱、抗病能力。因此,土壤中钾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作物产量。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土壤钾素供应及钾肥肥效也发生了变化。 1 土壤中钾素变化情况及现状 根据新河县农业局化验结果,1984年,全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17毫克/千克,按全国养  相似文献   

2.
以牛厩肥、猪厩肥、麦秸和钾化肥为供钾源进行土培和生物试验,结果表明,麦秸对土壤的供钾能力及对作物的有效性均高于钾化肥,两种厩肥的供钾能力及钾素效果略低于钾化肥。随着厩肥和麦秸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速率效钾和缓效钾基本是成比例地增加,钾素有效转化率并未因施用量提高而明显降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幼苗吸钾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一般化学浸提法、盆栽耗竭试验和恒湿培养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恒湿条件下不同土壤固钾能力相差很大,固定钾的绝对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黑麦草连续收割6次后,土壤交换性钾降到最低值,尔后不再下降,该最低值因土壤不同而异。它表示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对溶液中钾的缓冲能力的即土壤钾的释放速率。同时也说明了层间钾(非交换性钾)的释放对作物钾素供应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循环加快,土壤消耗的钾越来越多,仅靠一定量有机肥和土壤本身所提供的钾素已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的需求,钾素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导致农田钾素普遍下降。在一些作物上出现了缺钾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分枝小,茎杆细弱,叶尖干枯,根系发育不良,抗逆性差等。辣椒是对钾素高度敏感的作物,中度缺钾的土壤上,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供钾地块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作物的需钾水平.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钾为70 mg/kg的地块上,施用钾素化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土壤含钾量越低,施钾的增产效果越明显,在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增产尤为明显.试验土壤上,每667m2施用有机肥3000kg并施钾素6.23kg,可以补偿土壤中钾的亏损,达到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6.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如果土壤中含钾量不足或缺乏则将影响农作物对钾素的需求,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的下降和品质的降低,限制土壤和农业的产出能力。巴州高需钾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对钾的需要量不但超过磷而且高于氮,使得土壤缺钾面积在扩大,缺钾程度在加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供钾能力土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油菜、小麦的产量、钾素吸收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计算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作物的钾肥适宜用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田钾素养分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湖北省38个县(市)的水稻、油菜及小麦3种作物上开展秸秆还田钾肥减量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钾(CK);(2)施用全量化学钾肥(+K);(3)秸秆还田处理(+S);(4)秸秆还田配施50%钾肥(S+1/2K);(5)秸秆还田配施75%钾肥(S+3/4K);(6)秸秆还田配施全量钾肥(S+K)。参考不施钾肥处理的作物相对产量(即CK处理产量/+K处理产量)将土壤供钾能力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结果】不同供钾水平土壤施钾和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水稻、油菜和小麦的产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量。其中,高供钾能力的土壤水稻、油菜和小麦仅通过上季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即可满足作物高产的钾素需求;中等供钾能力的土壤3种作物可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减少50%钾肥用量;而低供钾能力的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季可减少25%钾肥用量,油菜和小麦季可减少50%钾肥用量。从土壤钾素表观平衡来看,秸秆还田可缓解土壤钾素亏缺,其中油菜季平均盈余量为14.1—152.6kg K_2O·hm~(-2),小麦季平均盈余量为25.5—95.9 kg K_2O·hm~(-2),水稻季则仍表现为钾素亏缺。在考虑秸秆钾素投入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和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以+K处理产量为标准得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钾肥用量。结果表明,在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供钾能力为中、高等水平的土壤3种作物钾肥适宜施用量为20—33 kg K_2O·hm~(-2),油菜钾肥施用量低于水稻和小麦;而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上,秸秆还田土壤钾肥适宜施用量为45—49 kg K_2O·hm~(-2),油菜钾肥推荐用量高于水稻和小麦。与目前钾肥经济施用量60 kg K_2O·hm~(-2)相比,3种作物在供钾能力为中、高等水平的土壤通过秸秆还田可节省钾肥45.0%—66.7%,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也可节省钾肥18.3%—25.0%。【结论】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油菜及小麦可以在减少18.3%—66.7%钾肥用量的同时保证作物产量,钾肥施用量减少的比例应根据土壤供钾水平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中速效钾自然供应日趋减少,加上我国化学钾肥供应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由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研制、无锡市生物技术公司出品的硅酸盐菌剂,通过细菌活动能分解转化土壤中无效钾为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钾素,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同时产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钾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土壤是作物所需钾素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土壤缺钾的面积不断扩大,而我国钾肥资源有限,使用替代物无疑可以缓解这一矛盾.根际土壤钾素动态直接影响作物对钾的吸收,农田钾素平衡状况同样影响土壤钾素动态.土壤速效钾有下降的趋势.文章从土壤钾素分级、根际钾素动态、农田钾素平衡和钠对钾的替代作用等4方面对土壤钾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吴春才 《上海农业科技》2005,(5):114-114,45
钾和氮、磷肥一样,是农作物生育必需的三大元素之一。钾具有促进农作物生理代谢,改善农作物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性,还可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等作用。钾在作物生长发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土壤中的钾素正在逐渐下降,土壤中的有效钾降低严重,因此实施土壤补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主要土壤的供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生物耗竭试验与实验室化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内主要土壤的供钾能力进行了研究,速效钾和缓效钾是反映土壤供钾状况的最主要因素,地论旱地或水稻土,灰棕紫泥是钾素状况最好的土壤,缓效钾可作为土壤能否连续满足作物对钾的需要的判断指标之一,缓效钾基础水平高的土壤其供钾潜力也大。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有较强的供钾潜力,红棕紫泥尤其是红棕紫泥水稻土必须注意施用钾肥以补充和维持土壤的钾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双钾冲施肥是一种对缺钾土壤或喜钾作物快速补充钾素的肥料。  相似文献   

13.
<正> 江淮丘陵地区的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的主要含钾矿物为长石,缓效钾约为400ppm.供钾水平中等.但是,由于地形和耕种方式不同,土壤中钾素的转化积累也是不同的.这个地区的几种土壤耕种方式差别很大,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也会因耕种方式不同而产生差异.钾素是促进作物生长健壮的元素.它通过增强作物抗病力和壮大根系来防止倒状和消除氮多的害处.当土壤有效钾供应不足时,就要施用钾肥来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很快,氮、磷化肥用量显著增加,土壤中被消耗的钾量也日益增多.探讨江淮丘陵地  相似文献   

14.
<正> 钾在调节作物营养,增强养分吸收,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增强光合产物的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产条件的改变,土壤中钾素的含量与作物施钾效应也随之发生变化。1 山西省土壤钾素的变化状况山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表明,80年代初,全省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31.9ppm,地区间则有所差异,总趋势为:吕梁(156ppm)大于运城(142.8ppm)大于晋中(140.5ppm)大于临汾(120ppm)  相似文献   

15.
焦作市主要耕作土壤为褐土和潮土,土壤母质含钾比较丰富。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氮、磷肥的施用,钾素营养一直未引起重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的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钾素,造成土壤中钾含量不断下降。因此,研究土壤中钾的状况与施肥效应,对促进焦作市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施用钾肥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钾素长期靠施农家肥已取得平衡。随着氮磷化肥用量和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仅靠土壤中钾素和农家肥的补充,已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近年来,土壤缺钾面积不断扩大,现约占耕地面积的1/4。增施钾肥,有利于持续高产和产品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盐栽经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河东地区主要耕作土攘中的钾素状况和钾肥肥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河东地区四种耕作土壤中黄僵土,大黑土,黑垆土钾素供应潜力属高水平,而黄绵土属中上水平。2.钾素在不同土壤粒级中的分布以物理性粘粒含量最高。几类土壤均随<0.01 mm 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增加,其供钾容量增大。3.黑垆土上施用钾不论单施或配合氮磷肥施用都有增产效果,而黄僵土上单施无效,配合氮、磷肥时有增产效果,这可能和该土壤氮,磷养分不足有关。4.通过黄绵土和黑垆土小麦幼苗吸钾模拟试验看出,黄绵土不施肥时土壤释放钾量很低,作物吸钾量也很少,施肥后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和对作物的供钾量,所以在黄绵土上种植高产和喜钾作物时,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8.
<正>1.因土施用。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40毫克时,土壤处于极缺钾状态,钾素已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应优先施用,无论什么作物,增产效果都非常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40-80毫克时,土壤处于缺钾状态,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也很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80毫克时,除一些喜钾经济作物外,粮食作物应少施或不施。2.因作物施用。在土壤缺钾状况一样的情况下,钾肥应优先用在喜钾的作物上,如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甘蔗、甜菜、西瓜、果树、棉花、麻  相似文献   

19.
棉花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花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应用刘纯敏,姚健(河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郑州450002)近年,随着高产耐肥品种的推广栽培和夏种指数的提高,氮磷化肥施用量日趋增长。而土壤中与之平衡的钾素营养大有“弹尽粮竭”之势,作物逐渐表现钾素不足,抗病耐灾能力降低,病...  相似文献   

20.
水稻-大麦长期轮作体系钾肥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自然供钾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农田钾素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施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利用2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数据,研究大麦和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含钾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在一年两熟和三熟制稻麦轮作系统中,20年不施肥(CK)的作物平均每年可生产籽粒8.24和9.22 t•hm-2,其相当于相应轮作体系平衡施肥(NPK)的75.6%和71.9%,因此施肥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8.1%,施钾肥对作物籽粒产量提高的贡献分别为11.8%和14.0%。钾肥对旱季作物的增产贡献率高于水季,其中钾肥对大麦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平均为17.9%,比水稻的高36.1%。在一年两熟和三熟轮作制中,不施肥的作物平均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钾量相当于相应平衡施肥的59.1%和58.3%。作物地上部吸钾量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秸秆。其中大麦地上部吸钾量的81.7%来源于秸秆,水稻为74.2%-87.6%。旱季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低于水季。大麦生长期平均每年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为69.8%,比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分别低15.5%、19.7%和19.4%。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大麦生长期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以每年1.6%的速率降低,但水稻生长期土壤供钾能力在时间上没有显著变化,20年定位试验后仍维持在80%以上。尽管施钾肥降低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但是年度间各施肥处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没有显著变化。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每吸收1 kg钾素,大麦、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可生产籽粒平均为42.4、44.7、41.3和44.8 kg。每施入1 kg钾肥可生产籽粒分别为83.5、79.7、71.6和69.7 kg。旱季钾肥效率高于水季。在一年两熟轮作制中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为29.5%,而在一年三熟轮作制中,表观利用率可达41.5%。由于作物对钾素不断的吸收,造成在一年两熟和三熟水旱轮作系统中不施肥(CK)的土壤每年钾素亏缺148.2和182.7 kg•hm-2,而且施氮磷肥加速了土壤钾素的耗竭,每年多携带走钾素57.8和65.0 kg•hm-2。尽管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不足,但在一年两熟和三熟轮作制中施钾土壤平均每年仍亏钾分别为146.5和85.5 kg•hm-2。【结论】在水旱轮作系统中,水稻生长期土壤供钾能力高于麦季,但旱季钾肥的利用效率高于水季,在年施钾量(K2O)187.5 kg•hm 2的条件下,土壤钾素仍表现亏缺,因此,应该重视土壤钾素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