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约民 《食用菌》1994,16(6):35-35
在蘑菇栽培中,螨害是造成绝产性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上海农学院马思沛等的研究结果,认为兰氏布伦螨是蘑菇生产的主要害螨,可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而当菌种带有螨时,危害发生早,面积大,损失严重。他们还查明,兰氏布伦螨的传播与培养料无关,菇床上的害螨侵染途径以蘑菇菌种带螨为主要来源。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邹萍等报道,若蘑菇菌种带螨或栽培早期被害螨侵染,会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失收。因此,防止菌种带螨是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 为保障蘑菇栽培的成功与高产,预防螨害发生是绝对必要的。害螨的防治策略,途径有两条:第一是灭螨菌种的生产,即菌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杜绝害  相似文献   

2.
蓝氏布伦螨Brennadania lambi(Krczal)是蘑菇最严重的害螨,一旦发生会造成蘑菇大幅度减产,甚至只菇无收。经大量调查研究,菇床上发生该螨的主要来源是蘑菇的栽培菌种。蘑菇菌种培养料在接种前均要进行高压灭菌,害螨是怎样侵染菌种的?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笔者根据蘑菇培育的周年循环和害螨习性及其发生规律,初步提出了害螨侵染途径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蘑菇毁灭性害螨—兰氏布伦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萍  高建荣 《食用菌》1994,16(2):37-38
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Krczal)是蘑菇业的重要害螨,在我国大发生年可造成10%~20%的产量损失,有的菇农甚至只菇无收。十年来,我们对该螨的分布、发生情况及食性等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作了一些研究。现将部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分布情况 德国学者Krezal(1994),将采自新西兰蘑菇上的一种蒲螨定名为兰氏矮螨pygmephorus lambi,后来根据新的分类系统,将它归入布伦螨属Brennandania,但至今它的分类地位尚未真正确定。Clift(1981、1987)报道,兰氏布伦螨为害澳大利亚蘑菇,与澳大利亚30%的产量损失有关,并对该螨的生活史、寄主选择和传播习性等作了研究。高建荣等  相似文献   

4.
吴菊芳 《食用菌》1992,14(4):36-36
蘑菇害螨是影响蘑菇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侵染菇床的害螨,主要来源是被其污染了的栽培种、栽培料和不清洁的环境中带有害螨。要使蘑菇安全生产,必须注意环境卫生,生产无螨菌种,蘑菇培养料须经二次发酵,以及探索低温冷冻菌种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富阳市位于杭州西郊,地处亚热带中部,年平均温度16.1℃,总积温5800~6100℃,它是浙江省的一个蘑菇种植大县,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在1989年种植面积曾达120万平方米,但由于螨害的日益严重,它几乎每年给我市带来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浙农大植保系的指导下,对蘑菇害螨的种类及在菇房和菌种中为害的优势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取样和镜检。经鉴定在本市为害蘑菇的螨共有13科19种。蘑菇矮螨、矩形拟矮螨、兰氏布伦螨、费氏穗螨、中国拟矮螨及拟褐马长头螨等六种为害严重的菇房或菌种内优势种。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菊明  张洁中 《食用菌》1994,16(4):32-33
菌瘿蚊Mycophila sp. 是蘑菇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经过多年调查,弄清了该虫从培养料后发酵大通风时就迁入菇房繁殖,幼虫取食菌丝体,并聚集在菇体上为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由于该虫除两性生殖外,在栽培季节主要营幼体生殖,短期内能大量繁殖,因此在上海地区对秋菇的为害比春蘑菇要重,而且10月份的虫量占整个栽培期总虫量的85%~95%,尤其是头几潮菇为害特重,且秋菇又占总产量的70%。所以要确保蘑菇的高产优质,选择好防治适期很是重要。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药剂 ①25%菊乐合酯:上海农药厂生产,经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测定,1:1000倍用药24小时的蘑菇子实体,残留量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留限量。②螨虫灵:高效杀螨、杀虫剂临时复配粉剂,残留量有待测定。 (二)供试害虫 ①室内试验虫源:蘑菇上采集的瘿蚊饲养在平菇菌种瓶中产生的幼虫。②蘑菇床虫源: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下称蘑菇)产区螨为一大害.在蘑菇上造成严重危害的螨有多种,其中兰氏前微异螨Microdispus (Premicrodispus) lambi (简称兰氏螨)危害面积最大,也最难防治,常造成大面积毁灭性破坏.多年来不少人在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但终未有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传播途径不明,故防治措施不能切中要害.为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①供试蘑菇为176菌株.②兰氏前微  相似文献   

8.
俞木青 《食用菌》1996,18(2):33-34
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其病虫害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螨害,轻则使菇床退菌,推迟出菇,重则大幅度减产,甚至造成只菇无收,严重影响到菇农的经济和生产积极性。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害螨的方法,我们从1990年起对蘑菇菇房、培养料和菌种进行了取样调查,现将调查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蘑菇螨识别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建文  林美麟 《食用菌》2003,25(3):39-40
近年来,我县有些蘑菇种植区遭受嗜菌螨的为害,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发现该螨后,我们作为认真的调查、分析原因,并找出防治有害螨的具体措施。现将害螨的识别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 螨为害的症状 螨给菇场造成的危害在于食覆土后料及覆土中的菌丝,逐渐消退,少出菇或停止出菇。有的在一潮菇后发生。如果收菇后期发生猖獗,蘑菇的数量就很少。有时被害的蘑菇菇柄基部已被螨食掉显得尖削,象梭子一样立于床面摇摇欲坠,被害部位的组织现出褐色。当满再向上侵染  相似文献   

10.
蘑菇栽培中,菇床覆土一般都是使用干塘泥土或泥炭土。如果有时遇到天气不好,备土困难,误过覆土期,影响产量。今年我用稀塘泥100斤加谷壳12斤、草木灰5斤拌均匀进行蘑菇覆土与常规干塘泥覆土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栽培蘑菇的覆土技术,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到河泥砻糠和统土一次性覆盖,由于前者不适宜于气生型菌种,后者表层土喷水易散碎和板结,我们于1988~1990年改用田园土砻糠作覆土材料,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改革后的覆土工艺,备料简易,操作方便,省工省本,蘑菇产质量较好,一般秋菇产量可达5.8kg/m~2,且畸形菇极少.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美国波兰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年来 《食用菌》1996,18(1):27-27
大球盖菇的特征特性已在1995年第6期《食用菌》上刊登了,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波兰等国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 一、菌种制作 大球盖菇菌种生产方法和蘑菇、草菇菌种生产方法基本相同。 (一)母种制作 可用以下三种培养基:①麦芽糖酵母琼脂培养基(MYA),大豆蛋白陈(豆胨)1g,酵母2g,麦芽糖20g,琼脂20g,水1000ml。②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YA),马铃薯300g(加水2000~3000ml,煮2小时),酵母2g,豆胨1g,葡萄糖10g,琼脂20g,水加至1000ml。③燕麦粉麦芽糖酵母琼脂培养基(DMYA),燕麦粉80g,麦芽糖10g,酵母2g,琼脂20g,水1000ml。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接种和培养均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的一项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为改革这项工艺,我们于1978年开始旧菌床覆土层再利用的尝试。本县有些公社已有较大面积推广,部分菇房已沿用三年了。实践证明,旧菌床土层的再利用,只要处理妥当,不会影响蘑菇产、质量,且比常规覆土节省工作日达60~70%。 (一)具体做法 1.旧床土的保存。事先把菇房门窗畅开,让床土层凉干约1周,再将床土逐层耙下(尽量少带菌料)聚集  相似文献   

14.
鸡腿菇覆土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覆土是栽培鸡腿菇的一个重要环节。覆土时菌种棒既有竖式也有横式,到底以哪一种方式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培养料为棉子壳87%,玉米粉10%,石膏、过磷酸钙、石灰各1%,含水量65%左右。料拌匀后装入17×33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400g。灭菌、接种后置培养室培养,温度控制在24℃左右,约30天菌丝长至袋底。然后脱袋埋土,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栽培,4月底大棚上覆盖遮阳网。试验设二个处理,以不同的覆土方式为处理,每(?)理3次重复,每小区30袋。二个处理为:Ⅰ菌种棒竖式覆土;Ⅱ菌种棒横式埋土。 2 试验经过 1996年2月10日接种,3月12日发菌至袋底,3月15日脱袋覆土进行出菇管理。竖式栽培4月1日开始有原基形成,4月8日开始采收。横式栽培4月6日开始产生原基,4月13日开始采收。由于后期气温较高,至5月29日采收结束。 3 试验结果 ①竖式覆土比横式覆土出菇提前5天。②平均每袋产菇470g,生物效率117.5%;横式覆土处理平均袋产360g,生物效率90%。竖式覆土处理比横式覆土处理增产30.6%(表1)。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们利用中稻收后到种小春这一晚秋的间歇土地,将传统的蘑菇室内种植移入大田,进行了示范试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88年示范种植68亩,亩平均收鲜菇1500公斤,价值5000—600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大田蘑菇种植技术介绍于后。(一)确定播期:使用的蘑菇菌种是半匍匐型176(引自上海农科院)和浙农1号(引自浙江农大)两个丰产性好的良种。播种期应掌握出菇高峰期的平均温度在12—14℃为好(一般比室内播期推迟一个月左右)。我县9—11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21.4℃,17.3℃,12.5℃,故最佳播期为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6.
云亭镇是江阴市主要蘑菇产地之一,历年来常有螨害发生,有的造成减产,有的甚至失收。1991年秋菇秋期间,有七户菇农出现螨害,受害程度较重,有的大片菌丝消失,复土层出现大量六六六药粉状螨体,有的整床如此。有几户菇农已经丧失信心,准备放弃栽培。我站参照外地治螨及防治储藏大米虫害的经验,在有关部门指导配合下,采用磷化铝熏蒸菇房治螨取得了良好效  相似文献   

17.
两段出菇也叫覆土栽培,它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在平菇栽培中已广泛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关金针菇的覆土栽培,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试验就覆土栽培对金针菇增产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菌种:杂交19,引自南阳农校菌种室。②培养基: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采用麦粒培养基;培养料为棉杂质98%,石灰2%。 (二)试验方法 母种和原种均按常规方法进行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发满菌丝后备用。栽培料投料50kg,按上述配方调含水量为65%,装入12×50cm聚乙烯袋中,每袋装干料500g,每袋打4个接种  相似文献   

18.
松江县叶榭乡农艺师蔡祖豪,从探索草菇高产栽培技术出发,充分利用空闲的蘑菇房、蘑菇床和水稻底膜育秧后的废薄膜,改原来由床正面出菇为床正反面出菇;改铺厚料为薄料,增加播种面积;改一播法为二播法等,简称草菇两面出菇栽培新技术。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44.4m~2;扩大到1991年1.1万m~2,在县内其他乡推广0.56万m~2,目前已传播到上海崇明县、川沙县和浙江嘉善等地。该技术的特点是操作简便,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试验结果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粪草栽培双孢蘑菇,仍采用传统的穴播、混播、夹心散播法等,但由于培养料偏厚,发菌时间长,延长了栽培周期,从而竞争性杂菌污染增加。本试验是利用无粪合成料,在铺料厚度一致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播种方法观测菌丝生长及对产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采用穴播、混播、表面撒播、穴层播四种播种方法,每种方法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2米~2,试验小区设在同一菇房的五层架的中间三层,随机排列。(二)基料堆制①室外前发酵,堆期16天,翻堆4次,前发酵结束时pH 为7.5~7.8,含水量62~63%;②室内后发酵,采用床架条垅式,用加盖塑料薄膜、草帘升温达到要求,发酵5天。(三)播种方法供试菌种为双孢蘑菇152菌株,栽培种全部用棉子壳粒型菌。料厚24~25厘米。料温26~28℃,播种量每处理为750克/瓶。播种方法是①穴播:菌种块1~1.5厘米,穴深6~8厘米,穴距5~6厘米,行距10~12厘米。②表面撒播:播种前翻格1次,压平整,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拍紧。③混播:在培养料翻格时,将菌种均匀与培养料混合,然后压平。④穴层播:先用1/3的菌种量(菌块1~2厘米)穴播在培养料1/3处,播种密度10×20厘米,然后再将2/3的菌种量均匀撤在料面、压实。  相似文献   

20.
泥炭土作蘑菇覆土材料的增产效果,已在贵刊1980年第3期报导过。此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覆土的泥炭不易松碎,栽培结束清理菇床时仍然完好。因此,1981~84年,又进行了再利用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酸碱度较为稳定,蘑菇产量稍有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