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榆无性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王书欣,朱延林,董铁民刘素连(河南省林科所)(郑州市一苗圃)白榆无性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是白榆无性系育种的基础。根据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预估遗传进度可制定正确的育种路线及选择指标,以达到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之目的。本文...  相似文献   

2.
白榆二世代遗传改良及新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榆良种及表型优树为材料,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开展第二代遗传改良。经过杂交、苗期测定与选择、无性系选择等程序,选出了28号(8×14-2)等6个白榆新杂交无性系,其材积较目前推广良种鲁榆9号遗传增益达30.5%~21.O%。  相似文献   

3.
山东东营白榆优良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速生、抗虫、耐盐碱和树形优良等性状为主要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引进白榆优良无性系77个,并建立了白榆优良无性系基因资源库;进一步优选出17个无性系,以当地实生白榆为对照,在东营地区4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白榆无性系造林试验。通过测定幼林的树高和胸径,计算材积生长量,调查苗木成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白榆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表明在东营当地开展白榆无性系选择十分必要;其中225、陵选3、8302、043和001无性系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遗传增益,正向遗传增益为10.73%~40.47%、16.98%~34.46%、10.19%~31.84%、6.92%~26.85%和12.01%~23.76%,增益显著,且树干通直圆满,对4个试验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225、陵选3、8302、043和001可作为东营当地白榆优良无性系推广的候选品系,建议进一步在类似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4.
在我区,白榆种子园营建属一项新课题,本文在认真总结通辽市白榆种子园营建经验的基础上,对白榆种子园营建中的园址选择、优树选择、种子园区划设计、嫁接、定植、种子园无性系数量及配置等重要技术环节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从白榆优良种源区的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或从优树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嫁接形成无性系,通过苗期选择和多点多年造林测定,选育出两个白榆新无性系—鲁榆(选)四号、五号。具有显著的遗传增益,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证明充分利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的联合选种效应的技术路线,可获得较大的遗传效益。  相似文献   

6.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开展林木无性系育种的可能性和潜力,开辟林木树种改良的新途径。针对世界集约经营林业的发展对传统林木育种的冲击,笔者1974年首先提出了“有性杂交创造变异和无性系选育利用”、“群体基础上的无性系选择和无性系选择基础上的群系利用”的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研究了杉木、白榆、刺槐、油茶等树无性系选育策略和应用技术。历经15年,取得了显著的遗传增益:刺槐、白榆优良无性系材积生长超过对照40—70%;油茶亩产油量成倍增加;多无性系造林60万亩,证明林木无性系选种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钻天榆×新疆白榆优树杂交新品种”系由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在研究白榆各无性系开花习性和交配可育率的基础上,选择温湿速生型河南白榆优良类型钻天榆与抗寒耐旱生态型的新疆白榆优树为亲本,  相似文献   

8.
白榆种子园“一优双高”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在优良种源区建立白榆无性系种子园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综合技术,并运用系统科学的原则,采用综合配套技术,建立了国内外第一个大型白榆种子园。  相似文献   

9.
白榆子代测验的十年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常耕  李培菊 《林业科学》1990,26(6):500-505
本文以河南省选出的白榆优树为材料,平行地进行的半同胞子代和无性系子代测验的结果,表明白榆优树半同胞子代间差异不显著,而且与对照也不显著,这可能是白榆生长条件复杂,选优准确性低和异花授粉又引起入选优树基因重组造成。同一批材料的无性系测验揭示优树的基因型间有极显著差异,因而对异花授粉树种进行无性系选择的育种效果要比现行的以混合选择为依据的种子园途径成本低,选种效率高。无性系测验的决选林龄也可以比家系选择提前。  相似文献   

10.
<正> 白榆是异花或白花授粉,长期以来用种子繁殖,其优良遗传基因很难保持下来,所以,目前栽培的白榆退化严重,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材质差。为了改变白榆生产的落后状况,提高白榆质量,我们在省协作组的指导下,开展了白榆良种选育研究,1982年春营造了白榆无性系测验林,通过表型测验,以期选出适合予东地区生长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白榆无性系叶面积数学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5个白榆无性系叶片的长度 (X1)、宽度 (X2 )、面积 (Y)作了测量 ,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求得每个白榆无性系叶片长度与面积、宽度与面积以及长宽与面积的回归方程及其相关系数 ,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 ,同时还通过多元回归求得白榆无性系叶面积通用模型 (Y =1 1754X10 74 2 1·X2 1 12 53 )。本研究得出的白榆无性系叶面积数学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 ,可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表型选择法,即从自然界选择对榆蓝叶甲具有抗性的白榆优良单株,然后通过嫁接法获得优良无性系,再采用室内、外生物测定、田间栽植对比林等方法,从中筛选出显示高抗性能的“肃抗1号”白榆优良无性系。与一般白榆比较:幼虫头宽增长率降低3.67%,幼虫死亡率提高15.7倍,取食量降低96.6%,田间蛹株率降低57.4%,单株蛹量降低86.6%,其树木高、径生长量提高9%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自山东、河北等地引进、选择的29个白榆优良无性系进行了苗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1a生嫁接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差异大。在各无性系胸径、树高差异性检验的基础上,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进而对树高、胸径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对各无性系的苗期速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初步筛选出了无性系编号为20、12、28、22、1、27、11、16、13、31、4、7、9、17、14、24、19等17个速生型白榆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对24个白榆无性系的6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主干高、胸径、全高、冠幅与主干材积呈极显著正相关;竞争枝数与主干材积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主干高、胸径对主干材积直接作用最大,选择时是首要因素。竞争枝数对主干材积直接作用和剩余效应均为负,减少竞争枝数对增大主干材积有利。冠幅对主干材积直接作用为负,与主干高、胸径呈负相关。选择丰产窄冠白榆无性系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正> 白榆是我县四旁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据我县自然区划统计有280万株,按数量居各树种之首。由于白榆长期采用种子繁殖造林,个体间遗传差异大,出材率低,亟需进行白榆的遗传改良。1973—1979年,我们先后选出白榆表型优树5株,1981年3月同我省其它地方选出的表型优树一起在我所营造了我省第一个“白榆无性系测验林”。通过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基础的8052、8033等优良无性系并进行了示范推广,现将5年来“白榆无性系测验林”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地块内,用白榆原株进行无性系造林,与其有性繁殖进行对比,其遗传增益可提高40%。白榆大多数无性系均超过家系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白榆肃抗1号的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孙震(河北省林业科学院石家庄050061)白榆材质坚硬,生长迅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优良绿化造林树种。因榆蓝叶甲的猖獗为害,严重影响了白榆的正常生长。河北省林科所从1980年开始对抗榆蓝叶甲白榆优良无性系进行选育,经过表...  相似文献   

18.
优良组培白榆无性系对盐分响应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响应,以期探索白榆无性系耐盐机制,为白榆耐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优良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筛选试验结果为基础,对试验筛选出的3个耐盐型(30号、51号、65225号)白榆无性系与3个非耐盐型(7号、46号、68号)白榆无性系组培盆栽苗进行盐胁迫对比试验,通过控制NaCl浓度(0,0.3,0.5,0.7,0.9%)及水分(土壤水分过充足)的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对耐盐型与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生长量(树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干物质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钠离子与氯离子含量、光合特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表观叶内导度、气孔限制百分率、叶绿素)的影响。【结果】1)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型与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生长量均随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SOD,POD)随Na Cl浓度的升高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随NaCl处理浓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减少Na~+与Cl~-向地上部位的运输,使Na~+与Cl~-在根系内大量积累。2)通过对耐盐型、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对比研究发现,在高浓度NaCl处理条件下,耐盐型白榆无性系通过在体内大量积累可溶性糖含量,并提高SOD酶活性的方式提高自身耐盐能力。【结论】白榆无性系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SOD酶活性决定白榆无性系耐盐能力的强弱,可以作为白榆无性系耐盐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白榆无性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白榆群体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个体选择和无性系测定的研究结果。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多点方差分析表明,进行无性系选择是有效的,其无性系问方差分别为72.7%、55.2%、92.5%,无性系×地点交互作用方差,树高为22.7%,胸径为40%。采用Wrickl(1962)的方法计算遗传稳定性;提出无性系选择的增益即为过去的选择已获得的和对现有无性系进一步选择获得的增益;经单一地点和多地点方差分析,生产力和遗传稳定性单项指标及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材积平均增益为54.8%。  相似文献   

20.
<正> 1973年以来,我们在河南各地进行了白榆表型优良单株的选择工作。1980年,在孟县、柘城、驻马店、内黄等地连续经过六年的多点无性系测验,从中筛选出一组白榆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白榆品种具有速生、干直、出材率高、树姿优美等特点。为进一步考察其速生性以及适应性,我们又先后在武陟、获嘉、孟县、柘城、扶沟等县进行了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为在实践中应用这组白榆良种,现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及适应性等作以介绍,以便今后在我省平原四旁植树造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