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4月~2011年6月,通过对I-107杨溃疡病病原分离、野外接种致病性测定试验、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孢不高双胞菌,在我国的杨树上属于首次报道,由它引起I-107杨溃疡病为杨树新病害。野外接种1年生I-107杨树幼苗,10天后的发病率为100%;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为黑色,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瓶梗状,无色,4.5~9.6μm×4.5—7.4μm;分生孢子圆柱形到长圆形,或窄卵圆形,成熟的分生孢子有2个细胞,无色,基部细胞窄,顶部细胞略宽,分隔处缢缩,2个细胞的分生孢子比单细胞的分生孢子更大,23.1—31.6Iμm×6.7~9.8μm,平均为27.7μm×8.9μm;未成熟的分生孢子为单细胞,16.5—26.1μm×6.2—8.5μm,平均为22.7μm×8.9μm。  相似文献   

2.
香樟叶斑病是近年来荆州市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一种常发病害,褐色坏死斑点1~2 mm,常两个至多个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病斑,遍布于整个叶片,严重影响香樟的正常生长。根据柯赫法则对感病组织进行分离、接种、再分离,再对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形态观察和r DNA-ITS、TUB-2和GPDH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香樟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和暹罗刺盘孢C.siamense,属于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红叶石楠是镇江市主要推广彩叶苗木之一,通过调查发现红叶石楠叶部有轮纹病、炭疽病、灰霉病等3种病害,其中轮纹病每年有3次发病高峰,阻碍了红叶石楠的生长并降低了红叶石楠观赏价值,为红叶石楠主要病害,该病害的发生与苗龄关系密切,与土壤、坡向等立地条件亦有一定的关系。经初步鉴定该病害的病原为小孢拟盘多毛孢。  相似文献   

4.
[目的 ]鉴定引起万州区香樟叶斑病的病原菌,明确病原菌菌丝生长特性,筛选出有效抑制叶斑病病原菌的杀菌剂,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和纯化病原菌,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特征及ITS、tub2、GAPDH、ApMat多基因联合分析鉴定其病原菌种类;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其菌丝生长特性,并进行杀菌剂的筛选。[结果 ]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呈现灰褐色,边缘灰白色,后期有橘红色孢子堆出现,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两端钝圆、透明无色、为独立的单胞,测量其孢子大小为(9.8~18.6)μm×(4.2~6.0)μm;用两种方法对优势菌株ZT-1进行致病性检验,均能引起香樟叶片发病;代表菌株ZT-1和ZT-5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聚在一支,支持率达100%;菌落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甘氨酸,最适的光照条件是全黑暗;在化学和生物杀菌剂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的室内毒力较强,对C. gloeospor...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年分秋、春、夏3次采集大果沙棘干缩病感病植株感病部位组织,分离纯化、鉴定获得8个真菌菌株.根据Koch's证病法则,选择分离自具有明显干缩病症状植株感病部位的分离物的孢子作为致病性测定用接种体,分别采用菌剂灌根、干部刮伤涂抹菌剂的方法对沙棘幼苗和12年生沙棘进行接种后,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对接种发病的植株再分离获得3个菌株.对上述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测定,将其鉴定为拟枝孢镰孢菌.该病原菌可生长在沙棘的叶部、枝干部及根部,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菌株存在致病力上的差异.该病原菌在大果沙棘上的危害在黑龙江省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白桦枯枝病是白桦的一种主要枝干病害,能引起白桦苗木及幼树的死亡,并影响其成年树的生长及材质。通过对该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病原菌的分离、接种、再分离,鉴定出白桦枯枝病的病原菌为一种拟茎点霉菌(Phom opsissp.)。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暗色,埋生,后突起,有孔,近球形;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有两个类型,卵圆形到纺锤形(α分生孢子)和线状或针状、笔直或弯曲或折曲柄(β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7.
君子兰炭疽病,病原为盘长孢菌。是由真菌中的炭疽菌引起的。该病主要侵染叶尖和叶边缘部位,病状特征与叶斑病相似,发病初期呈现湿润状褐色病斑,有时出现粉红胶质粘液,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堆。发展扩散后,呈半圆形或不规则的椭圆形红紫色或暗褐色病斑,中央为淡褐色或灰白色,并稍有下陷,发病后逐渐扩大,四周可见轮纹斑痕,呈现褐色,病斑逐渐萎缩干枯。斑上散生着黑色颗粒状物,发病严重时引起整个叶片变黄枯萎。夏季来临时气温渐高,雨量增加,土壤过湿,是最容易发生炭疽病的季节。施肥不当,特别是氮肥用量过多或不施磷钾肥,都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8.
<正>樱花褐斑病又称樱花褐斑穿孔病,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该病主要危害樱花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发病初期,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斑点紫褐色,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紫褐色,直径可达5mm。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褐色零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斑中部干枯脱  相似文献   

9.
黄山栾树裂皮病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区的黄山栾树发生严重的裂皮病,主干树皮和韧皮部大量开裂、龟裂、变褐色,随后大块脱落,裸露的木质部也变为褐色.病害严重的树木,春季新梢发生少、夏季叶片萎蔫,发病严重时树木枯死.以变褐木质部为材料,对病菌进行分离.通过田间致病性测定以及人工接种后再分离病菌;证明编号为KL-1-2的真菌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该病菌在PDA上菌落边缘不整齐,初期灰白色,后转为墨绿色或黑色;菌丝发达,绒毛状,有分隔,不规则分支;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初期单胞无色,老熟后变褐色,近中部有一横隔;分生孢子大小为(23.2~27.0) μm×(10.8~16.2)μm(平均25.3 μm×13.6 μm).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可可毛色二孢同源性为99%.运用形态学及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KL-1-2进行鉴定,确定为可可毛色二孢.  相似文献   

10.
魔芋为西双版纳橡胶林下选种的经济作物之一,2017年8月,东风农场和橄榄坝农场橡胶林下种植的魔芋出现病害死亡,经田间调查和对魔芋叶片、茎感病组织采样作病原鉴定结果,认为致使魔芋发生软腐病的病原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发生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叶树种播种育苗的出苗率和出苗后的保苗率是针叶树种育苗成败的关键技术,云杉属是针叶树种育苗最难的一个属,兰云杉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种子处理技术,苗木出土后,易遭病菌危害,立枯而陆续死亡。本实验采用了9种种子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5%K2MNO4水溶液浸种15min,再用冷水冲洗3~4遍,在自然冷水吸胀24h,后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和采用10%巴士消毒液以雾化状态喷雾于堆积的种子上,边喷边翻动,保持均匀;15min后冷水冲洗3~5次,用冷水浸种24h并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处理后,其苗木出苗率和保苗率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20.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