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陕西关中15个大麦品种的种子检出了四种德氏霉属病原真菌,即根腐叶斑病菌(Drechslera sorokiniana)、条纹病菌(D.graminea),网斑病菌(D.teres)和四胞德氏霉(D.tetramera)。依据吸水纸培养特征,能快速检测这四种种传德氏霉病菌。文中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吸水纸培养特征、鉴别特点以及与种子上常见腐生菌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3.
甘蓝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甘蓝感病(北农早生)和抗病(珍奇)品种种传尖孢镰刀菌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法提取粗毒素中的镰刀菌酸并利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粗毒素浸渍甘蓝幼苗根部测定其对幼苗的致枯萎作用.结果表明: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予的发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粗毒素浸溃甘蓝幼苗根部能够引起幼苗枯萎;其粗毒素中镰刀菌酸质量浓度分别为552和105/μg/mL,并且粗毒素对甘蓝的致害作用随着镰刀7菌酸含量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当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25 μg/mL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24 h后,幼苗病情指数在2.6~15.9之问,而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100μg/mL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96 h后,幼苗病情指数在78.o~97.8之间.浸溃24 h时粗毒-t对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强于抗病品种,当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25μg/mL 的 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24h后,抗病(珍奇)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6和4.2,而感病(北农早生)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5.2和15.9.  相似文献   

4.
为检测黄瓜种传镰刀菌产生的粗毒素中镰刀菌酸含量及其对种子和幼苗的致害作用,采用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法提取其中的镰刀菌酸并利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粗毒素处理黄瓜种子及幼苗根部测定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幼苗的致枯萎作用.结果表明:供试7株种传镰刀菌SC-CQ-P、HLJ-XC-S、LN-ZN203-S、GD-HY-S、HN-XH-S、LN-ZN6-S和HDTS-R粗毒素中都检测到镰刀菌酸,质量浓度分别为3574.71、866.43、291.10、123.32、856.13、358.27和327.71 μg/mL.种传镰刀菌粗毒素对黄瓜种子发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粗毒素浸渍黄瓜幼苗根部导致幼苗枯萎,并且其对幼苗的致枯萎作用随着镰刀菌酸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正> 镰刀菌的变异性很大,但人们对棉花枯萎镰刀菌的变异性及其致病力能否变化研究尚少。近年,我们根据新疆各地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力发生变化的情况,采用寄主组织液诱导培养的方法,探讨其变异的原因。反复试验表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连续多年种植同一品种,能够导致棉枯萎病菌致病力发生变化,并产生新的致病类型。 供试的生理Ⅱ型菌株(胜站菌株)采自吐鲁番市胜金乡农科站棉花枯萎病自然病圃经分离纯化而得,生理Ⅲ型菌株(胜三菌株)采自吐鲁番市胜金乡胜利三队海岛棉田经分离纯化而得。1985年4月至5月下旬,我们在室内将感病品种海岛棉8763И和陆地棉  相似文献   

6.
镰刀菌酸与棉花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产生能诱发植物萎蔫的物质——镰刀菌酸的问题曾有过许多报导。在50和60年代已经证明用致萎蔫的病原菌接种蕃茄、西瓜、豌豆、棉花和亚麻等植物后都发现有镰刀菌酸产生,并且提出西瓜和蕃茄上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株产生镰刀菌酸的能力不同。还证明亚麻上的尖孢镰刀菌的同一菌株在亚麻抗病品种上和感病品种上产生的镰刀菌酸量也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于镰刀菌酸的作用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者承认它是一种非专化性的致植物萎蔫的毒素。但对于其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则看法不一,认为它在病害中的作用是第二位的。我们在进行我国不同地区分离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  相似文献   

7.
8.
1枯萎病检测1.1室内分离培养随机数取待检棉种100粒,流水冲洗24小时沥干。如无冲洗条件,可将种子放在70%乙醇中浸泡10秒钟除去气泡,然后用0.1%升汞消毒2分钟,再用灭菌水冲洗3~4次。在无菌条件下将棉籽剪破,依次移入水琼脂培养基(琼脂20g,加水1L,经15磅高压灭菌15分钟配成)中,  相似文献   

9.
 用棉花枯萎镰刀菌生理Ⅱ、Ⅲ型4个菌系的8个同核型菌株(即绒毛形和匍匐形作为标记),进行了10个组合的原生质体融合。从每个组合中随机排列取100个融合体,进行异核体检测,从中选取10个真正融合的异核体,10个组合共获得100个融合异核体。对每个融合异核体进行繁殖扩大为一个菌株,并对这些融合异核体菌株及8个同核型菌株、同核型混合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生理Ⅲ型菌系的原生质融合异核体菌株致病力增强。证明异核现象是引起生理Ⅲ型菌系致病力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易海艳  查向浩  马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38-7039,7042
[目的]了解镰刀菌酸及其枯萎病菌培养滤液对棉花感病品种及其抗性转化品系的致萎作用。[方法]用2种类型毒素制品浸泡棉花种子及幼苗,以无菌水作为CK,根据浸泡的时间不同测定种子萌发率及病情指数。[结果]25%培养滤液中镰刀菌酸的浓度为21.46μg/ml,但其处理种子萌发率却比30.00μg/ml的纯镰刀菌酸处理低,50%培养滤液镰刀菌酸的浓度为30.62μg/ml,其处理种子萌发率与50.00μg/ml的纯镰刀菌酸处理一样。病原菌培养滤液浓度不同、处理后时间不同,其病情指数均不同,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病情指数也大都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病原菌培养滤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要高于纯镰刀菌酸。抗性转化品系与原感病品系相比对病原菌培养滤液的抗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西瓜种传尖孢镰刀菌致病性及其粗毒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浸胚根法和浸根法对京欣一号西瓜种壳分离得到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接种后发病幼苗上分离得到的分离物与最初接种所用的镰刀菌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等性状基本相同,采用相同的引物对rDNA进行PCR扩增获得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说明这二者为同一种菌,从而证明西瓜种子上所携带的尖孢镰刀菌具有致病性,在国内首次报道了西瓜种传尖孢镰刀菌具有致病性.西瓜种传尖孢镰刀菌培养滤液和粗毒素提取物处理西瓜种子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其中发芽势下降了16.7%~29.0%,发芽率下降了14.4%~22.3%,发芽指数下降了19.1%~37.1%,说明培养滤液和粗毒素提取物可影响西瓜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2.
棉花桔萎镰刀菌生理型致病力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禾谷镰刀菌“种”的变异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的一个单芽管菌株FH_(22-1)在单孢分离的后代中出现与亲本性状明显不同的变异菌株。经鉴定,变异菌株与锐顶镰刀菌(F.acuminalum Ell.&Ev)相似。经三次连续分离证明,只能从亲本型菌株中分离出变异型菌株,其变异率为3.3-11.5%。  相似文献   

15.
镰刀菌引起的橡胶树两种新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西双版纳橡胶树上发生了两种新病害,一种是引起橡胶树死亡的基腐病,另一种是引起胶树产量减少或不产胶的树干褐斑病.经镜检标本、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镜检分生孢子的形态和着生方式,鉴定结果为腹状镰刀菌Fusarium venfricosum,茎干褐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多隔镰刀菌Fusarium decemcellulare.这两种新病害的出现可能与持续几十年种植橡胶树,在环境和营养的长期胁迫下出现树体衰退(Decline)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为明确我国主栽黄瓜品种的种子中携带镰刀菌的种类及其危害,对来自我国黄瓜主产区21个黄瓜品种的种子进行种传镰刀菌检测,从种胚和种子外部分离得到镰刀菌分离物9个,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分离物中,4个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4个分离物为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1个分离物为再育镰刀菌(F.proli feratum).4个尖孢镰刀菌分离物对黄瓜种子发芽均有显著影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鲜重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能导致黄瓜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经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其他分离物对黄瓜种子发芽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没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镰刀菌及其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镰刀菌易在温度为10℃,湿度40%-70%,pH值呈酸性和中性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者察氏培养基上生长。镰刀菌毒素主要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素、T-2毒素、伏马菌素、串珠镰刀菌素,对人类和养殖业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是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对人畜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关于镰刀茵毒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紧迫的课题之一.通过对受侵染的宿主细胞以及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研究表明,镰刀菌毒素可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并破坏其组织超微结构,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发生凋亡.笔者对镰刀茵产毒素的类型,镰刀茵毒素对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毒害以及脱毒方法作一综述.并探讨了当前镰刀茵毒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比色法和电泳技术对引起成年国槐根茎腐烂病的5种镰刀菌的酶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镰刀菌的分类和生理分化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种镰刀菌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4种保护酶(EST、SOD、PPO和POD)活性的测定结果与电泳结果相一致,如5种镰刀菌的SOD活性都很高,介于2 263.09~6 134.42 U/mg,电泳图谱清晰,谱带颜色较深、较明亮,说明电泳法可半定量地确定保护酶活性的大小;供试的5种镰刀菌在可溶性蛋白和EST、SOD、PPO等同工酶水平上存在差异,不同镰刀菌之间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和同一迁移率谱带的亮度和色泽差异非常明显,既存在共同谱带又有特异性谱带,如5种镰刀菌EST同工酶图谱的共同谱带占23.5%,特异性谱带占76.5%,说明5种供试病原菌均属于镰刀菌属,但分属于不同的镰刀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