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代初期,江苏太湖地区的水产科技人员到广东省参观学习后,对淡水无核珍珠的培育进行了不断试验,于1966年获得成功,并开始推广发展,很快成为全国淡水珍珠的重点产区。从1978年起像形珍珠的试验又获得了成功,现将其培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像形珠的培育技术(1)像形珠的培育原理像形珠是在附壳珍珠形成的原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福建漳州市郊芝山乡洋坪村著名淡水育珠专业户吴加盛,在漳州一中生物教师的指导下,于1985年初试验培育“像形珍珠”,当年获得成功。1986年8月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命名为“大型像形珍珠”。去年,他把生物工程技术引进河蚌育珠,采用人工制造模核,大批量吊养又获得成功,共育成财子寿,弥勒佛、嫦娥奔月、麻姑献寿等23个品种705片。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海水珍珠传统养殖方式主要是以海区吊养为主,也在池塘进行吊养试验。但近几年来,在传统的珍珠养殖方式下,海水珍珠养殖业出现场地老化、污染严重、放养密度过大,养殖培育期过短,珠层薄,珠质差等问题。本试验根据珍珠贝的生物习性,从管理操作便利性、安全性等因素出发,提出和设计试验了珍珠底筏养殖方式,以提高和增强珍珠养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珍珠死亡率,提高珍珠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元培 《内陆水产》2004,29(3):18-18
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具有育珠周期短、珍珠颗粒厘码大、形态多样,并能控形生产等特点。我国淡水有核珍珠养殖研究试验,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现已经取得了正圆有核珍珠、异形有核珍珠、几何形有核珍珠、大型奇特形有核珍珠、拟态控形有核珍珠、彩色有核珍珠和夜明珠等诸多科研成果。20世纪80年代初,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开始应用于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海水培育珍珠所采用的母贝多为马氏珠母贝和珍珠贝科的一些种类。鲍鱼培育珍珠在国外虽有试验,但均未形成专业的育珠养殖。鲍鱼的珍珠层较其它贝类色泽鲜艳,美丽稚致;在医药方面又为名贵的“石决明”药材。为了促进我国北方珍珠培育业的发展,我们用皱纹盘鲍进行了育珍珠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用171个鲍鱼分三个部位施术,有51.5%的个体在珠核面上形成珍珠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元培 《淡水渔业》1976,(3):F003-F003
湖南益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珍珠养殖研究室,从1969年开始,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河蚌育珠的科学实验。数年来,通过不断实践,反复摸索育珠规律,取得了新成绩,培育成功了正圆有核珍珠、彩色珍珠、夜明珍珠等,为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1978,(4):26-26
我们从一九六九年开始珍珠养殖试验,几年来,取得了正园有核珍珠,无核和有核彩色珍珠,夜明珠、马牙珠,大型珍珠等五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有核珍珠和马牙珍珠两项,为国家填补了空白;用人工控制生理、生化反应的技术培育成功的采色珍珠,比国外染色成的采色珠,质地纯正,色泽鲜艳,赶超了世界珍珠先进水平。我们写成了十二篇比较有价值的论文,  相似文献   

8.
万年县石镇珍珠场在蚌源紧缺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开展了再生珠养殖试验,为提高珍珠质量和育珠效益及大规模发展珍珠生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走出了一条效益型、节蚌型、集约型的新路子。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对比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再生珠养殖,就是采收珍珠时,不杀死珠蚌,在珍珠囊上划一伤口,把珍珠取出,然后把育珠蚌再养到水中,原来的珍珠囊细胞继续分泌珍质,沉积成再生珠。这一育珠方式虽然过去许多地区试养成功,但由于手术技巧要求较高,而未能推广开来。本试验旨在探索适于方年县规模化育珠新途径,完成“八五”期间发展万亩珍珠的生产任务。为此,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配合石镇珍珠场开展了再生珠先导工程养殖试验示范,并已初见成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对本试验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有核再生珍珠(图见彩中插2)培育是采用活蚌取珠的方式,即用开壳器将珠蚌撑开,在珍珠囊中活体取珠,利用珍珠囊上皮细胞重新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新珍珠,这样一只育珠蚌可循环多次利用,资源利用率高,省工、省本,养殖周期短,年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利用培育有核钮扣珠的珠蚌作为再生珠育珠蚌,活蚌取珠后培育有核再生珠。由于培育钮扣珠的珠核形状规则,大小一致,其形成的珍珠囊大,因此培育的有核再生珠大小均匀,规格大,珍珠光滑细腻,珠光强、质量好,适宜加工成多种新奇饰品。目前,该有核再生珠已成为国内外珠商抢手货,市场价5万~10万元/千克之间,  相似文献   

10.
流沙湾养殖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贝-鱼-藻养殖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系统,该系统通过网栏设置33.3hm2半封闭的养殖海区进行试验研究,在示范海区内设置3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大型海藻栽培区,进行鱼类与大型海藻间养和珍珠培育。经过10个月的结构优化养殖和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控制,示范海区水域水质和生物环境得以明显改善。示范海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毗邻海区(P<0.05),悬浮物含量显著低于毗邻海区(P<0.05);示范海区总氮、总磷营养盐浓度随养殖期的延长逐渐升高,到9月份达到最高值,以后则逐渐下降;示范海区水域浮游生物数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浮游生物量明显高于毗邻海区(P<0.05)。示范海区养殖生物生长良好,共收获鱼类21365kg、大型海藻3091.3kg、珍珠33.5kg。育珠贝存活率为73.9%、育珠贝留核率为49.9%,优质珠比率13.7%、珠层厚度平均472μm,珍珠质量明显提高。示范海区光能利用率为0.20%,总能量转化效率为34.58%,单位净产量耗总能为2.8919MJ/kg。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又有38项水产科技成果获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些获奖成果大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些已在水产生产中推广应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成功的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养殖及插核育珠技术,掌握了大珠母贝人工育苗、海区养成等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插核育珠方面创造了一套手术技术,控制了一般手术后常易发生的母贝大量死亡和脱核等问题,并育出了一批大型优质珍珠,为我国发展大型优质珍珠生产奠定了基础。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江苏省启东县水产局等单位进行的条斑紫菜人工养殖实验,解决了混水养紫菜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培育出适宜启东县沿海养殖的长叶形条斑紫菜新品种,为开发利用苏北地区辽阔的滩涂  相似文献   

12.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9):23-24
我国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池塘、水库星罗棋布,可育珠水面非常广。河蚌种类较多,分布广泛,资源十分丰富。再者珍珠的制片移插,它是一项精细的手工操作技术,即不能用电脑控制,也不能行机械操作,所以,特别适应我国劳动力多的现实国情。我国是世界上采捕与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到80年代中期,我国珍珠产量便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珍珠输出量最大的国家。1我国淡水育珠业的发展我国淡水珍珠养殖大体可分为研究试验、技术改革和技术改进成熟3个阶段。1.1研究试验阶段珍珠的人工培育技术,是人们在采捕天然珍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荣家平 《淡水渔业》2002,32(5):17-19
河蚌育珠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长期以来 ,养殖者一直在不断摸索育珠新技术 ,努力提高育珠水平 ,以培育质优价廉的珍珠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安徽贵池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重点水产经济带 ,可养水面 1 7 8万亩 ,水质优良 ,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素有“珍珠之乡”美誉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率先在全省取得人工育珠和河蚌繁殖的突破 ,截止 2 0 0 1年 ,贵池区三角帆蚌幼蚌繁育能力达 3亿只 ,育珠水面 3万余亩 ,吊养手术蚌 1 2 0 0万只 ,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插种新路子 (即春繁秋插 ) ,经 4~ 5年培育 ,所产珍珠光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和寿山石雕、贝雕等为材料,进行像形珍珠的种植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为今后发展像形珍珠,开辟工艺品的新门路,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氏珠母贝池塘育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2000,(5):35-36
目前,海水珍珠人工养殖都在自然海区进行,受各种自然环境因子制约较大,影响了珍珠养殖产量与质量的提高。为探索池塘养殖海水珍珠技术,我们于1996年和1997年在北海市竹林海水鱼类养殖基地进行了池塘浮筏吊养马氏珠母贝育珠技术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面积220亩,一口,不规则形,池深3.0m,池底平坦,泥沙底质,池堤为石头水泥勾缝结构,设进排水门各一座,排灌方便。2.水源:靠潮差纳排自然海水。海水比重1.015~1.022,水深50~80cm,pH值8.0~8.5,水温年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在安徽省科委主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与省水产局等单位组成科研协作组对河蚌育珠进行了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已育出三种新型珍珠。 1.象形珍珠一般的象形珍珠是采用非生物性材料,经人工雕琢而成为各种形象的象模,然后植入蚌体内的一侧培育而成的。新型的象形珍珠是直接用生物材料(如植物)做象模,植入蚌体内的两侧。这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这项试验已于1983年获得成功。该珍珠具有两侧对称、立体感强、图案清晰、形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珍珠养殖扩张情况养蚌育珠是水产业中低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中国07年的珍珠产量达1600吨,占全世界产量的95%以上。前几年珍珠养殖利润高达300%,看到珍珠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贝类学会根据当前国内河蚌育珠技术水平不高,产珠质量不稳定和各生产单位、专业户渴望学习河蚌育珠标准基础技术和新技术的要求,于今年3~4月份,在江苏省水产技术培训中心(唯亭)举办了两期各为20天的“提高珍珠质量及新技术”的培训班。学会邀请了贝类学教授、专家、工程师、技师和育珠能手担任教员。教学内容丰富、全面,包括淡水珍珠养殖生物学基础,植珠操作技术,有核珠培育技术,象形珠培育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蚌病防治技术以及珍珠生产发展趋势等。培训班宗旨是普及与提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南海水产研究所和广东陵水县海陵珍珠养殖场合作继1981年培育出我国最大的商品珍珠之后,又育出一颗大型珍珠。这颗珠直径15毫米,重达4.5克,近似圆形,金光闪闪,色泽引人,质量比第  相似文献   

20.
赵明森 《齐鲁渔业》2002,19(12):43-45
1 我国淡水珍珠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淡水无核珍珠的育成,是我国水产科技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大突破,它开创了一个新兴产业,填补了我国淡水养殖上的一项空白。1989年,全国的珍珠产量达到200t,成为世界第一。1995年,全国的珍珠产量猛增至1500t。其后虽经多次大的调整,到2000年,全国的珍珠产量仍保持在1200t左右,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5%。淡水珍珠生产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生产项目,在立体开发利用我国内陆水域资源、引导农民发家致富上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淡水珍珠生产的发展,珍珠的培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小蚌、小片、小工具“三小”育珠技术的创立与推广,为提高我国淡水珍珠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